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南解读—健康领域

指南解读—健康领域


1.能在斜坡、荡桥和 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 较平稳地行走。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 式安全地爬攀登架、 网等。 3.能连续跳绳。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 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5.能连续拍球。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4岁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 起1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 投掷2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 米左右。 4.能快跑15米左右。 5.能行走1公里左右 (途中可适当停歇)。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 西,不跟陌生人走。 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 动。 全,不做危险的事。 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 3.在公共场所走失时, 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 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 危险。 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 式。
4~5岁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 起15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 投掷4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 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 左右(途中可适当停 歇)。
5~6岁
1. 能双手抓杠悬空 吊起20秒左右。 2. 能单手将沙包向 前投掷5米左右。 3. 能单脚连续向前 跳8米左右。 4. 能快跑25米左右。 5. 能连续行走1.5公 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 歇)。
健康领域
动作发展 生活习惯/ 生活能力
身心状况
身体健康
平衡性 协调性 力量/耐力
卫生习惯
情绪愉快
自理能力
适应环境
精细动作
自我保护
• 女生测试成绩全面超越男 生,运动和力量上也是如 此。 • 女生全面超越 “男孩危机” 进入学前阶段
运动活动中的性别偏好
在幼儿园,往往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受欢迎(左图); 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右图)。
关键词:
• 情绪
核心建议:
原因:
• 1、教师无知(文化素养、专业素养) • 2、教师自我情绪(单位、家庭) • 3、教师职业倦怠(职业高原期)
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
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 商。 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 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1.能在较热或较冷 的户外环境中连续 活动半小时以上。 2.天气变化时较少 感冒,能适应车、 船等交通工具造成 的轻微颠簸。 3.能较快融入新的 人际关系环境。如 换了新的幼儿园或 班级能较快适应。
关键词:
• 户外时间至少两小时 (1小时运动)
核心建议:
• 提供多种户外材料 • 多种运动形式 (自主)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4 岁 1.在帮助下能穿脱 衣服或鞋袜。 2.能将玩具和图书 放回原处。
4 ~5 岁
5 ~6 岁
1.能自己穿脱衣服、1. 能知道根据冷热 鞋袜、扣钮扣。 增减衣服。 2.能整理自己的物 2. 会自己系鞋带。 品。 3. 能按类别整理好 自己的物品。
关键词:
• 生活习惯、能力
核心建议:
组织方式
• 一日生活中渗透 • 区域(生活区)游戏的形式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4 岁
4 ~5 岁
5 ~6 岁 1. 未经大人允许不 给陌生人开门。 2. 能自觉遵守基本 的安全规则和交通 规则。 3. 运动时能注意安 全,不给他人造成 危险。 4. 知道一些基本的 防灾知识。
关键词:
• 动作能力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 ~4 岁 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 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在引导下,不偏食、挑 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 新鲜食品。 4.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 喝饮料。 5.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 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 牙、饭前便后洗手。 4~5岁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 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不偏食、挑食,不暴饮 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 等新鲜食品。 4.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 料。 5.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 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 钟。 6.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 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5~6岁 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 起床的习惯。 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主动饮用白开水,不 贪喝饮料。 5.主动保护眼睛。不在 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 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 30分钟。 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 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 正确。
关键词: • 体态
• 生长发育规律
核心建议:
营养+运动 =健康的孩子
儿童膳食金字塔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3~4岁 4~5岁 5~6岁
1.情绪比较稳 1.经常保持愉 1.经常保持愉 定,很少因一点 快的情绪,不高 快的情绪。知道 小事哭闹不止。 兴时能较快缓 引起自己某种情 解 。 绪的原因,并努 2.有比较强烈 力缓解。 的情绪反应时, 2.有比较强烈 能在成人的安抚 情绪反应时,能 2.表达情绪的 下逐渐平静下来。 在成人提醒下逐 方式比较适度, 渐平静下来。 不乱发脾气。 3.愿意把自己 3.能随着活动 的情绪告诉亲近 的需要转换情绪 的人,一起分享 和注意。 快乐或求得安慰。
组织方式
核心建议:
体验型教学活动模式: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生活教育活动模式: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
• 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 教学理论和原则的指引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方法和 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而又概 括的范型。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3~4岁 1. 能用笔涂涂画画。 2. 能熟练地用勺子 吃饭。 3. 能用剪刀沿直线 剪,边线基本吻合。 4~5岁 5~6岁
1.能沿边线较直地 1.能根据需要画出图 画出简单图形,或能 形,线条基本平滑。 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2.能熟练使用筷子。 2.会用筷子吃饭。 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 3.能沿轮廓线剪出 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 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 边线吻合且平滑。 形,边线吻合。 4.能使用简单的劳动 工具或用具。

“在语言、社会性、精细动作方面女孩超过男孩是正常的,但在运 动力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输了,要引起警觉。” • 项目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很多幼儿园进行的角色扮演 游戏中,角色往往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更多;不少幼儿园区角中的 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女性特点。在很 多幼儿园,老师偏重选择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运动量大、风险 大的活动受冷落,这也直接导致了男孩子们冒险精神、运动能力发展 受到限制。
• 幼儿园做法:几年前,北京市教委就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推广阳 光体育活动,规范的幼儿园都能保证孩子每天阳光体育2小时。 • 家长贴士:许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多,给孩子的锻炼机会太少,且 重智力轻体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关注不够,不少家 长还在课余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
(二)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在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爸爸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里运动减少、学习压力逐渐侵袭的时候,陪孩 子多运动,是一个父亲的重要职责和明智选择。 美国家庭教育认为: “皮肉之伤是可以愈合的,心灵缺陷是终身难 以修复的。”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3 ~4 岁 4 ~5 岁 5 ~6 岁 1. 身高和体重适宜。参 考标准: 男孩: 身高:106.1-125.8厘米 体重:15.9-27.1公斤 女孩: 身高:104.9-125.4厘米 体重:15.3-27.8公斤 2. 经常保持正确的站、 坐和行走姿势。
运动能力发展。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的结论及原因
• 家长、幼儿园教师害怕孩子受伤,减少孩子的运动量,也是影响孩 子运动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美国父亲陪伴孩子的情 况: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 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研究发现,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4岁 4~5岁 5~6岁
1.能在较热或较 冷的户外环境中 活动。 2.换新环境时情 绪能较快稳定, 睡眠、饮食基本 正常。 3.在帮助下能较 快适应集体生活。
1.能在较热或较 冷的户外环境中 连续活动半小时 左右。 2.换新环境时较 少出现身体不适。 3.能较快适应人 际环境中发生的 变化。如换了新 老师能较快适应。
幼儿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来
[活动准备]布置两个场景,分别为“幼儿园”“花园小区” [活动过程] 一、营造情景,真情体验。 (一)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真情讲述,故事导入。在“幼儿园” 场景中,XX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人来接,这时 来了个陌生人,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吗?(引出课题) 2、互动表演,真实流露。请幼儿参与,教师扮“陌生人”与幼儿对话,引诱幼儿跟随“ 陌生人”走。 (二)社区里的陌生人 1、转换场景,扩展感知。教师在“花园小区” 场景中,再次讲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楼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 又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带走小朋友了吗? 2、利用资源,真情表演。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对话,陌生人拿出礼物哄骗幼儿,观察幼 儿的反应。 二、经验分析,情感升华 小结幼儿的表现:向幼儿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3、“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三、游戏巩固,行为强化。 1、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随着音乐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 小朋友是怎么办的?(集体表演) 2、表演后,继续在小路上走,自然结束。


上述调查发现,5岁3个月即大班阶段,是儿童大动作本应该出现高速发展 的关键年龄阶段,结果却出现减缓。两边双脚跳、绕点跑、10米跑等运动 能力发展趋缓。其他三项运动能力全都出现减缓发展的态势。然而美国儿 童的相关调查显示,5岁3个月之后,三项运动能力是呈快速发展趋势。 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关注。在上海实地才采访后了解到,5岁3个月以后的 孩子升入大班,进入幼小衔接状态,往往会因为上辅导班、进行知识性学 习而坐在课桌前,而户外运动的时间在此阶段大量减少,直接影响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