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学题重述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受到很 多人的关注。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 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探讨学生学习动机,可以给我们教育者提供学生为 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让我们根据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 关系,为教师提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 了方便和依据,还可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 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同时,通过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存在这些现状 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为教 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2
我,创造理想人生的前提,也是同学们在校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在学习期间
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对自己目前的学习
生活和未来的前途都至关重要。同时学习状况也是影响学生自信心的一项重要指
标。
⑵调查说明
1 调查时间
2012 年 2 月 1 日— 2012 年 2 月 10 日
五、调查的评价和建议
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有效的减少计算量,使计算的时间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 度。原理简单可方便的整理大量数据点,能良好的处理区域内离散数据问题。但 是调查仍然可以进一步优化,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没能将这些想法完全实 现。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 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 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
②调研实施
通过查阅相关的市场调研书籍和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设计了一份问卷样件并进
行初步的模拟调查后,对问卷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确定最终问卷。
③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
等因素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在图书馆,自习室,部分宿舍以及
2 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自习室、学生宿舍
3 调查对象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
④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4 资料收集
本次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对收回的问卷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⑶调研过程
①调研准备
针对我们的调研题目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在网上找相关资料开拓思维,思考我们
三、调查假设
1. 所有附件数据真实可靠; 2. 不考虑个别学生特殊情况影响; 3. 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影响; 4. 不考虑学校差异或地区差异影响。
四、调查的准备与分析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⑴调查背景
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 到来,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是“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和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命题,它既是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
频数
百分比
自学能力差
41
34.2
学习方法不好
34
28.3
学习动力不足
58
48.3
时间安排不好
61
50.8
英语不好 计算机不好 上课听不懂 专业不合适
40
33.3
25
20.8
9
7.5
18
15
当前学习方面最大的苦恼 认为是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占 34.2%;认为是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占 28.3%; 认为是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占 48.3%;认为是时间安排的学生占 50.8%;认为是 英语不好的学生占 33.3%;认为是计算机不好的学生占 20.8%;认为是上课听不 懂的学生占 7.5%;认为是专业不合适的学生占 15%。另外, 1.6%的同学认为自 己当前在学习方面最大的苦恼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 学生当前在学习方面的最大苦恼是时间安排不好以及学习动力不足。时间安 排不好还是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是学
有效百分比
12.5 40.8 31.7 15.0 100.0
学习成绩自我认定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性不强。学习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 的系统工程和繁重的任务,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 执行,这样学习才能高质高效。但调查显示,34.2%的学生不制定学习计划,说 明部分大学生学习盲目性、随意性仍较大。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有待加强。自我监 控能力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和效果。仅有 9.2% 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44.2%的学生虽制定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 这显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直接导致的 是学生成绩不理想,从目前成绩和学习计划性的相关性分析上看出两者有较显著 的相关性。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是 提高学习成绩很好的途径。 ⑵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从附录 中的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排序中,前三项中有两项为个人的:适应 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更好(46.7%)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34.1%), 表明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色彩较浓,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 要因素,既反映出大学生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导向 作用,表 2 也显示,大学生上大学的动机比较复杂,除了“其他”这一不明确的动 机外,大学生上大学的动机可以分为为社会(国家)、为家庭和为自己两大类,其 中为自己的成分更大些,如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更好占 46.7%,学习知 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占 34.1%,证明自己的价值占 9.2%,这三种动机合计 占 90%。而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的成分比较小,如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占 0.8%,回报家庭和社会占 9.2%,这两种动机合计占 10%。为此我们进行了显著
网络途径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120 份。
在进行分析之前先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处理。
根据得到的海量数据,本文使用 excel 软件绘制出了分布图(见附件)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
⑴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分析
成绩与学习计划相关性分析
目前成绩 学习计划
目前成绩 Pearson 相关 1
.209*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 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 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7
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 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 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 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除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知识
除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知识
频数
百分比
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
61
50.8
金融和股票知识
67
55.8
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
58
48.3
体育锻炼和保健知识
37
30.8
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
60
50
6
知识 法律、外语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
56 26
46.7 21.7
除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知识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专业课外,大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或技能首先是实用性 的如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能、金融和股票知识、保健知识等,其次是 扩充性的如人文知识、科技知识,而实用价值不大的理论性知识如党和国家的方 针政策、政治理论不为大学生重视。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是为大学生将来从事专 业工作而作准备的,专业学习对学生自然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所以今日的在校大 学生都十分重视专业学习,以掌握过硬的专业工作本领。然而,大学生并不满足 于学好专业,他们意识到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所学专业与可能找到的就业岗 位不对口的可能性、职业的不稳定性以及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面临 严峻挑战,产生了除学好专业外还要多学习实用知识、技能和扩充自己知识面的 强烈愿望和要求,因此,调查结果显示有这样多的大学生除专业课外最想学习实 用性和扩充性的知识、技能就不值得奇怪了。
现通过分析来完成以下任务: (1) 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分析。 (2) 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3) 大学生大学发展目标分析。 (4) 学生渴望得到的学习帮助以及专业外最想学的知识。
二、问题分析
这是一个关于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问题。 对于得到的海量数据,如何寻找数据间的关系和建立符合数据变化的函数模 型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使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寻找数据间的关系,进而解 决给出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调查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成倍增长。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高等教 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新的时期下,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学习现状又是如何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当 代中国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我 了一次大 生 行 情 卷 查。
76.7
学习方法指导
31
25.8
学习心态调整
45
37.5
减轻学习负担
20
16.7
渴望得到学习方面的帮助
看来,学生渴望得到的学习帮助主要还是来自对其基础功底知识结构的弥补。
另外对专业和实习机会也比较重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重视对其学习方法
的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增加他们实际锻炼的机会。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变得比较实用和功利,学习有较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目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大学生活过得比较盲目, 在学习计划性不强,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