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计划

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计划

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计划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功能是防止膝过伸和防止胫骨前移,对抗内外翻应力,防止膝关节过度内外旋,故ACL断裂主张手术治疗,对ACL重建术后康复的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焦点在于膝关节在日常生活活动、康复训练和运动负荷时移植韧带承受的应力较大,会对移植韧带固定、重塑和成熟产生生物学影响。

术后康复计划设计与实施,要求首先注意既要尽可能早的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又保护移植韧带在膝关节运动时不受签押。

康复训练计划依据膝运动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膝关节功能运动、肌萎缩、股骨、胫骨相对滑动和滚动对移植韧带的牵拉等问题。

1)术后第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在休息时必须锁定于完全伸直位。

在支具完全伸直位保护下,撑双拐可根据耐受情况进行部分直至完全负重;2肌
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3活动度训练:用外力施加于髌骨外侧,推移髌骨向内侧1~2cm,进行髌骨
内推训练,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2)术后3~4周:1肌力训练:直腿抬高,腘绳肌阻抗收缩;提踵训练;并腿,前足掌着地负重,后跟离地,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关节活动度训练:
膝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每天增加15度,至膝关节完全屈
曲≥120度)。

坐位顶墙屈膝关节练习:坐位,上身正直,患侧足尖顶墙固定
不使脚移动,缓慢移动身体以增加屈膝角度,至感到疼痛处保持10分钟,
待疼痛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适用于早期屈曲约60~100度每天2次,每次
30分钟;仰卧位垂腿练习;3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车架,主动锻
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力,每天2次,每
次15分钟。

3)术后第5~8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必须所顶膝关节屈曲10度位。

用支具有膝关节在屈曲10度保护下完全负重;2肌力训练:戴支具直腿抬高;
膝关节屈曲10~45度,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
活动膝关节,10-90°,每天2次,每次30分钟;4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
固定自行车架,主动锻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患侧单腿蹲起训练,必要时可
双手提重物以增加训练难度)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力;平衡
板或软垫(单腿,支具限制活动0-4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4)术后第9-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去除支具,但行走时避免膝关节过伸;
2肌力训练:膝关节在屈曲0-4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关节活动度
训练:膝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0-150°,俯卧牵伸膝关节练习,俯卧位,双
腿自然伸展,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踝关节处以便于牵拉,使膝关节屈曲,
至感到疼痛及大腿肌肉有明显牵拉感处保持5-10分钟,待疼痛减轻后继续
加大角度,可有他人帮助完成,但绝对禁止使用暴力,使用于屈曲约
100-13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4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车
架主动锻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力;平衡
板(单腿,支具限制活动0-45°)或在软垫上慢跑,每天2次,每次30分
钟;5肌肉活动性训练:侧向踏台阶,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5)术后第13周-6个月:1肌力训练:0-45°半蹲,每天2次,每次15分钟,逐步过渡到保护下全蹲;2本体感受器训练:平衡板或在软垫上慢跑,台阶
前向下练习,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天
2次,每次30分钟。

6)术后第7-12月:1本体感受器训练:平衡板,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前向变速跑,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后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计划
后交叉韧带起于胫骨平台髁间区后部胫骨骨骺处,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骨面前部。

其向内、前、上方延伸,位于胫骨附着点后部的纤维在股骨附着点处扭转为外侧纤维。

PCL随膝关节的屈曲而逐渐拉紧,其功能是控制胫骨向后移动,防止膝关节过分伸直或屈曲。

PCL术后康复训练应充分考虑到其解剖、生理功能,如负荷训练应在第6周负重25%体重,第7周为负重50%,第8周为75%体重,完全负重应在3个月以后。

1)术后第1~2周:1膝关节支具制动及负重;2患肢肌力训练;3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具体方法同前交叉。

2)术后第3-4周:1肌力训练:直腿抬高,腘绳肌阻抗收缩;提踵训练;并腿,前足掌着地负重,后跟离地,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每天增加膝关节屈曲15°内,达到膝关节屈曲≥100°),每天2次,每次30分钟;3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车架,每天2次,每次15分钟;4肌肉牵张训练:外力作用于髌骨,使膝关节过伸位,维持小腿三头肌及腘绳肌一定的张力,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3)术后第5-8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室必须锁定于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在支具保护下完全负重;2肌力训练:戴支具直腿抬高,膝关节屈曲10-4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被动活动,被动屈曲角度达110-120°,每天2次,每次30分钟;4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车架,主动锻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力;平衡板或软垫(双腿-单腿,支具限制活动0-4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5肌肉牵张训练:外力作用于髌骨,使膝关节过伸位,维持小腿三头肌及腘绳肌一定的张力,每天2次,每次15分钟;6步态训练:力求达到正常步态。

4)术后第9-12周:1支具制动及负重:12周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去除支具;2肌力训练:坐位抗阻伸膝,可使用沙袋等为负重进行练习,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被动屈曲角度达120-130°,可使用俯卧牵伸以强化膝关节活动度,每天2次,每次15分钟;4本体感受器训练:采用固定自行架主动锻炼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肌力;平衡板(单腿,
支具限制活动0-45°)或在软垫上慢跑,每天2次,每次30分钟;5肌肉活动性训练:侧向踏台阶,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5)术后13周-6月:1肌力训练:膝关节屈曲0-45°,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本体感受器训练:平衡板锻炼,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灵活性训练:向前匀速慢跑,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6)术后第7-12月:1本体感受器训练:平衡板锻炼,每天2次,每次15分钟;2灵活性训练:侧向跑、后退跑、前向变速跑,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