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详解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详解


七、检验与质量控制
• 二级标准品:见ISO17511的3.30,中文翻译为二 级标准,具体解释如下: • 3.30 二级测量标准 (secondary measurement standard) • 二级标准 (secondary standard) • 通过和相同量的一级标准比较定值的标准。
八、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 21.1*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
• 检查要点: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 21.3*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 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进行除菌过滤 方可排出。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 血清应有防护措施。
六、生产过程控制
• 54.1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应内容真实、数据完整,经操作 人及复核人签名。 • 54.2*批记录应能追溯到该批产品的原料批号、所有生产 和检验步骤,记录不得任意涂改。记录如需更改,应在更 改处签署姓名和日期并注明更改原因,更改后原数据应可 辨认。 • 检查要点:批记录检查要覆盖企业申请质量体系考核所有 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 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 产及检验。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 具有可追溯性。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24.生产中的废液、废物等应有完备的回收与 无害化处理措施,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检查重点:查看协议和记录
五、采购控制
• 45.1*应建立供方评估制度,所用物料应从合法的, 具有资质和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供方采购 • 45.2应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并定期进行评估,保存 其评估结果和评价记录。对已确定的合格供方应 与之签订较为固定的供需合同或技术协议以确保 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附录A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 间环境与控制要求
• 23.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 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 • • • 要求:1.在洁净室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 3.在洁净室内不得进食、饮水,或进行与实验无关的其他活动; 4.非洁净区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洁净区之 前必须经过生产主管部门批准。
• 46.2*应能证明外购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来 源和溯源性。
• 校准品:用来校准仪器设定值高低的试剂。具有在校准功能中用作独 立变量值的参考物质。一般二级标准品也称为校准品,也叫次参考物, 包括用于常规分析的标准液。 • 质控品:用于检验体外诊断产品性能指标的物质、材料或片断。 • 标准品:在化验室终止法使用的试剂,测量样品的浓度是否高于或低 于标准品。一般为中检所提供或中检所认定的,或国际上认可的机构。
• 病原体的分类(危险度):1-4级(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病原微 生物名录》)如疯牛病、狂犬病毒(二级);甲(乙、丙)型肝炎病 毒、甲流病毒(三级);小(大)鼠白血病毒(四级) • 生物安全柜: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型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二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净化,工作空 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相流空气,正面上部为观察窗, 下部为手套箱式操作口,箱内对外界保持负压可确保人体和柜内物品 完全隔绝。
• 76.1 企业应建立产品退货和召回的程序并保存
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品名、批号、规 格、效期、数量、退货和召回单位及地址、 退货和召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
发现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存在严重质量安全 隐患的产品,既要责令生产企业召回已出厂的产品,又要责 令经销商立即将产品撤下柜台,并对召回产品进行监督销毁 处理,并保存记录。
五、采购控制
46.1*主要物料的采购资料应能够进行 追溯,企业应按照采购控制文件的要 求采购。
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经常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主要物料, 大多数来源于血站、临检中心及医院等单位。 溯源:因为卫生部的规定和我们标准要求冲突,我们只能看是否 有赠予协议或购买发票,以及相关记录。
五、采购控制
• • • 生物活性: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体做法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 如有些食物中含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当与机体作用后能引起各种生 物反应,称生物活性物质。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19*部分或全部工艺环节对生产环境有空气净化要求 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应当明确规定空气净 化等级,生产厂房和设施应当按符合本细则及附 录A《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 要求》。
六、生产过程控制
• 53.应对每批产品中关键物料进行物料平衡 核查。
• 物料平衡核查工作很重要,很多关键物料具有污染性和生物活性,如 控制不好将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七、检验与质量控制
• 一级标准品:见ISO17511的3.26,中文翻译为一 级标准,具体解释如下: • 3.26 一级测量标准 (primary measurement standard) • 一级标准 (primary standard) • 被指定或被广泛承认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其 值不用参考相同量的其他标准而被接受的标准。
五、采购控制
• 48*必须能够提供质控血清的来源,应由企业或医 疗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确定值范围。应对其 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 用状态等信息有明确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外购 的商品化质控物应有可追溯性。
• 灭活:是指对感染性材料活病毒,在采取可靠方法进行的病毒抗原检 测血清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不含致病活病 毒的一种操作过程,即使活性生物材料失去活性。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考核评定标准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 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定(试行)
•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 产监督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 管理体系考核文件体系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实施规 定(试行) 》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 》 •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 核评定标准(试行)》
判定标准
• • 严重缺陷(项) • 0
一般缺陷(%)
≤25%
结果判定
通过考核


0
≤3
26-47% 限期6个月整改后复核
≤25%


≤3
>3
>25%

未通过考核
检查内容
• 12.2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互相分开
检查内容
• 15.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 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 体的物料的存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验证
• • • • • • •
• • •
本标准涉及到的验证工作较多: 设备有效性的验证 工艺用水的验证 产品设计验证 质量控制方法验证 关键项目的验证 洁净区环境验证
现场检查: 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记录等 验证报告:1.验证目的;2.验证内容;3.验证评价及建议;4.验证结论 (在第验证评价及建议步骤要总结本次验证的数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 可信以及建议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时间再进行本验证)
二、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 22*聚合酶链反应试剂(PCR)的生产和检定应在 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 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 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 气溶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粒径为0.01微米-1000微米的固体、液 体为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此类物质在称量、试验场所应 设置捕尘措施,以防止气溶胶的扩散。
九、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 78.1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专区存放,防止不合格 品非预期使用, • 78.2*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及时处理并保存记录。 确定不合格(如生产的时间段,生产设备或产品)涉及的产 品和数量.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以确保能和合格产品区分开. 通知其他可能会受到不合格影响的人. 追回产品,销毁产品.
• 75应当指定部门负责调查、接收、评价和处理顾客反馈意 见,保持记录并定期汇总和分析用户反馈信息,及时通报 质量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一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 合格的再发生. 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 不合格发生.
八、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标准结构
• 本标准共分为十一个部分。考核项目共156项,其中重点项目39项, 一般项目117项。 • 第一部分: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管理职责 • 第二部分: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 第三部分:文件与记录 • 第四部分:设计控制与验证 • 第五部分:采购控制 • 第六部分:生产过程控制 • 第七部分:检验与质量控制 • 第八部分: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 第九部分: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 第十部分: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 第十一部分:附录A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