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酸树脂ppt课件

丙烯酸树脂ppt课件

剂,同时只需使单体简单地通过树脂即可。对于对苯 二酚的吸收效果比对甲氧基苯酚要好得多,一般只应用 于对苯二酚的去除,离子交换树脂可用甲醇通过树脂床 以洗 涤后再生。不含阻聚剂的单体必须在低温储存,而 且要尽快用掉,不然单体有边发热,边聚合的危险,且 聚合是自动催化,. 只要2~3天就可以达到危险状态。 12
电子,将自己的游离基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使第一个大分子停止了链增长,但
得到活性的分子仍继续反应。
(1)向溶剂转移
(2)向单体转移
(3)向聚合物转移
(4)向引发剂和链调节剂转移
.
6
第二节 原材料
一 聚合单体
1 常用单体
.
7
.
8
2 单体与漆膜性能的关系
.
9
3 单体中聚合物的检验
单体储运中可能生成聚合物,含有聚合物的单体不能使用,否则将影响成 品质量,检验单体中是否有聚合物,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测定时利用聚合 物在某些溶剂中不溶解,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单体稀释,不溶的聚合物析出,会 使混合液发生浑浊仅反应出单体中含有聚合物。
.
15
四 溶剂和链调节剂
所选的溶剂必须能很好地溶解单体,引发剂,链调节剂和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使反应始终在均一体系中进行,并且能使反应混合物有较底的粘度。
常用的溶剂:芳烃(甲苯,二甲苯) 酯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等) 高沸点醇(丁醇) 酮(甲乙酮) 酮醇(二丙酮醇)
.
16
为了得到较高固体分和较底粘度的树脂,常用链调节剂 来控制分子量。
如:四溴化碳,丁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等
.
17
第三节 聚合工艺
┍ 共聚合 │ 接枝聚合 聚合工艺 ┥ │ 互穿网络 ┕ 非水分散
高分子化学内容
.
18
一、共聚合
1、单体的反应速率(竟聚率) 2、分子量及其分布 (1)反应温度 (2)单体浓度和单体的竟聚率 (3)溶剂 (4)引发剂浓度 (5)链调节剂 3、玻璃化温度
1 溶液聚合
丙烯酸树脂都是通过自由基聚合的。在反应过程中,反应单体浓度 逐渐减少,且反应中迅速生成生成物(高聚物),分子量也很快达到定值,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只是产率的增加,而分子量变化不大。溶液聚合 一般采用均固相溶液聚合,将溶剂(可加或不可加部分单体)置于反应 釜 中,在反应温度下,逐步滴加其余单体,待反应完成后,成为均匀的 粘稠液体出料。
三 引发剂
1 常用引发剂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聚合反应,均采用引发剂引发。出于引发剂的分子 上有弱键,在热或辐射的作用下,弱键位置易断裂,形成两个自由基。
.
13
.
142 引发剂ຫໍສະໝຸດ 选择(1)所选的引发剂必须能溶解在反应体系中 (2)要根据聚合温度来选择适当的引发剂,使反应形成自由基的速度适中。 (3)考虑溶剂中引发剂的影响 (4)要尽量使用低毒、稳定、刺激性小、易储存、价廉的引发剂
.
5
1 链引发
2 链增长 3 链终止
分解
I ─→ VR· R·+ M ─→ RM· RM·+ Mn ─→ RMMn+1· 当两个增长着的活性分子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大分子的过程
为链终止。
(1)偶终止(结合终止) RM·+ RM·→ RMMR
(2)歧化终止
4 链转移──正在增长的活性链从单体,溶剂,引发剂或另一大分子上夺取一个
二、接枝共聚──将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两种共聚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从而大大改变了由机械混合在一起的该两种共聚物的性能。
三、互穿网络──把不具有化学键联接的聚合物分子联锁在一起。
.
19
四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制造工艺
┍ 本体聚合 (合成的树脂分子量大,采用少) 聚合方法 ┥ 溶液聚合 ┑
│ 悬浮聚合 ┝ 涂料工业常用的方法 ┕ 乳液聚合 ┙
涂料技术交流 之
丙烯酸树脂涂料
.
1
概述
丙烯酸树脂涂料:以(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为主的丙 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合成的高聚物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
特点:
1 特别优良的耐光性及耐老化性能;
2 耐热、耐过热烘烤;
3 耐腐蚀性能优异;
4 种类多,使用范围广。
.
2
.
3
学习内容
一、丙烯酸树脂的基本化学反应 二、原材料 三、聚合工艺 四、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制造工艺
98
甲基丙烯酸
10 25%NaCl溶液 10
─────────────────────────────────
放置时间(min)
5 5 5 5 5
.
10
二 阻聚剂
丙烯酸系单体都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为避免在储运过程中 聚合而影响产品品质,必须加入一定数量的阻聚剂以防止聚合。
常用的阻聚剂──酚类衍生物 例如: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对乙氧基苯酚,以及羟基二苯 胺,吩噻嗪 等。 同时,氧的存在可使阻聚剂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储运 时不要装得太满,必须时可鼓入空气。
单体中是否含有聚合物检验方法
─────────────────────────────────
单体
体积比 溶 剂
体积比
─────────────────────────────────
丙烯酸甲、乙酯
2 5%醋酸溶液 98
丙烯酸丁酯

甲醇
98
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醇
10
丙烯酸甲、乙、丁月桂酸酯 2
甲醇
.
11
阻聚剂去除方法
1)减压蒸馏──一般单体都可用减压蒸馏法溜出纯净的单体以除去阻聚剂。 2)碱洗法──对于低级酯类可加入5%的NaOH及20%NaCl水溶液,每100份
单体中约用100份洗涤液,充分搅拌混合后,静置分层,上层单 体可用碱液检验阻聚剂是否除尽(不再出现黄色),如果未除尽 可再洗一次,除去阻聚剂的单体用清水洗涤至中型为止,然后用 无水Na2SO4干燥。高级酯类可用25%的Na2CO3及1%NaOH 的水溶液洗涤。 注意之处:碱洗法不易把阻聚剂除得干净。此外,低级酯的水溶性大,洗涤 时损失也太大,很不经济,能与碱反应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 单体以及水溶性较大的羟烷酯单体都不能用碱洗法来除去阻聚剂。 3)离子交换树脂法──可以采用强碱性大孔径阴离子交换树脂来脱除酚类阻聚
.
4
第一节 丙烯酸树脂的基本化学反应
自由基聚合(游离基聚合)
聚合物单体(丙烯酸酯)在光、热、辐射能或引发剂的作用下产生自由 基,其活性很大,可以和单体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形成单体自由基,其继 续与单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活性分子,这样做反应连锁地进行,直到最 后借助某种终止方式被稳定下来而形成大分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