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衔接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出现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2)我校留守儿童占70%,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很难有保障。
家长大部分是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致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不完成作业,不能认真整理、准备学习用品,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
2、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1)由于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致使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够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只想着怎样上好课,怎样使学生学会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却忽视了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多年来,在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系统,缺乏条理性、科学性、价值性。
(2)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有部分学生输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
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
主要表现为:(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不能主动准备好学习用品,不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或保持时间不长。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后半节课很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作小动作甚至影响课堂纪律。
(3)课堂上缺少认真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表现为课堂上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就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等老师把问题讲完或根本没有听清老师的提问就急着抢答。
(4)认真学习的习惯普遍较差。
表现为作业不认真、姿势不端正、书写不工整、随意涂改、作业本不整洁、审题不认真、计算不准确等。
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衔接不到位。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座谈中有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具体表现为:在幼儿园所学知识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纪律性较差;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听不懂老师的要求;不会准备学习用品;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而且很难纠正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此课题研究,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意志、品质,并为小学低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体系和可借鉴的操作体系,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进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小学的教学质量。
2、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做好衔接工作,有利于幼儿入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过渡。
三、理论依据1、以《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习惯的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理论为依据。
2、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3、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四、研究目标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实施、完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探索新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巩固已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此课题研究,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衔接问题实践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衔接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做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过渡,有效衔接。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改变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研究内容(一)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学生、家长、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学习习惯表现情况、家长教育情况,强化学习习惯培养意识,并为准确制定本校学习习惯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二)完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细则》(三)构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操作策略(四)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衔接的策略研究(五)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的研究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
对学生、家长、班主任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研究习惯培养中“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3.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
把已形成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在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校常规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以一学期为周期,从实践中查找问题,及时总结,提炼观点,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进行下一轮的行动研究。
4.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同时,积累教育案例,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验教师的阶段总结、教学反思、案例及经验论文,积累研究经验,完善《目标细则》,总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幼小衔接”的策略、途径与方法,进行成果提炼。
七、课题研究主要过程(一)认真调研,准确把握研究方向2012年上半年对实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在入学后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所占的比例。
通过调查具体出现的问题有:学生写字姿势、坐姿、看书姿势、握笔姿势不正确;课前准备不充分;40分钟注意力低,搞小动作;不能专心听别人讲话;对上课的意识差、没有概念;只知道自己不会谦让;卫生差;完不成学习任务,拖拉,学习效率低;预习不认真,达不到初步识字、读文;不能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等。
通过调查梳理,为课题组和班级制定训练重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精心规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1、每学期初根据研究进程制定课题组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布置任务,使组员形成了共识。
通过下发《课题研究工作提示录》,进一步明确了一学期研究任务。
2、扎实开展了幼小衔接活动。
(1)每年的6月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前夕,我校与安图一幼都会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校园、了解小学学习与生活、小学教师上幼儿园大班上课、大班幼儿听小学低年级课堂活动,使幼儿切身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也让家长初步认识小学教育,对幼儿进行入小学前的教育,特别在时间观念上要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
此外,一年级教师与大班班主任进行了交流,为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进行了探讨。
(2)2013年3月份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和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安图县教育局组织了《幼小衔接工作座谈会》,进修民教部、安图一幼的园长和大班班主任、朝鲜族学校的校长和低年级班主任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共同探讨了工作中的困惑,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建议。
(3)2013年4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到安图一幼为幼儿园家长们进行了《在家庭中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意义与做法》专题培训,化解了家长的困惑,为子女教育指明了方向。
3、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1)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进行了家长调查培训活动。
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家长的问卷调查。
让家长参与课堂评价,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并通过调查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
二是对家长进行一次培训,主题为《家庭教育中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家长了解家庭中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及方法。
有30名家长参与了问卷调查,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此次的调查结果为我们今后确立培养重点提供了依据。
家长们也通过参与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学到了在家庭中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方法,达成了共同教育、共同监督、共同指导的意向,不断提高了教育效果。
(2)以家长会为契机,课题组召开了《家长培训会暨家校联合座谈会》。
会上班主任对到会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培训。
随后开展了家校互动交流活动。
班主任介绍了在校期间班主任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
家长也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反思了存在的问题。
最后,家长翻阅了《学生学习习惯档案》,了解了学生在校的表现,并在档案上附上了家长评语。
本次活动,促进了家校间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共同愿景,从而达成了家校学习习惯培养的共识。
4、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课题组主题活动,及时解决了困惑,交流了研究经验。
(1)以交流经验、探讨幼小衔接为主题组织了一次课题组座谈会。
会上课题组教师们交流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自己的一些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了从幼儿园开始要重点培养的习惯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2)为了深入研究培养策略,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好的经验做法,科研处与政教处联合组织了《课题研究主题研讨活动暨班主任论坛》活动。
以课题组的主题班会《好习惯伴我成长》为载体,共同探讨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和对策。
课题组教师及中小学班主任围绕各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情况进行了交流研讨。
此次活动得到了县科研所程老师的现场指导。
(3)为了进一步解决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保持时间不长;缺少认真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的习惯;主动学习意识差等问题,做好学习兴趣、主动性、专注力培养等方面的与小衔接,课题组组织了一次《课题研究观摩研讨课》。
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整个备课、上课、评课活动,并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三)注重培训,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2012年上半年组织了课题组教师对实施方案和《目标细则》的再学习。
使实验教师对学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操作要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在平时教学和教育活动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根据本班级实际将目标细则进行分解,制定了《每学期、每月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了目标细则。
此外,就以《幼小衔接》为主题,课题组每学期组织成员们进行集体学习和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