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热疮

1 热疮


(4)接触性疱疹 皮损表现为限于接触部位的群集性水 疱。发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 痛性水疱,称疱疹性瘭疽。
(5)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角膜可形成树枝状或深在圆板状溃疡, 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导致使命,可 伴有结膜充血和水肿。
2.复发型 部分患者原发感染消退后,在诱发因 素的刺激下,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多见于成人。皮损好发于口周、鼻腔 开口周围、外阴,也可见于口腔黏膜 等部位。症状同中医热疮。 本病多在感冒,猩红热、疟疾等过程 中发生,劳累、受凉、日晒、月经来 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为诱发 因素。


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后,可先在局部增 殖,形成初发感染(初发型单纯疱 疹),原发感染潜伏期为2~12天,平 均6天,以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病 损区域神经的神经节内并长期潜伏, 当受到某种因素激惹后(如抵抗力下 降),病毒可被激活并经神经轴索移行 至神经末梢分布的上皮,表现为疱疹 复发(复发型单纯疱疹)。

本病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于口角、唇缘、 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皮损初起为红斑, 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 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 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素沉着。病程l~2周, 易反复发作。(图)
一般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烧 灼、痒痛感。





发于眼部者,常有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 热毒盛的症状; 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 臖核肿痛; 发于外阴者,水疱易糜烂染毒,可伴有发热、便 干、溲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 的症状; 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 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活检组织标本固定后 染色镜检,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 包涵体,可初步判定为疱疹病毒感染。感 染部位分泌物、疱液、唾液、脑脊液、血 液标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可 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HSV)。
※临床表现
1.初发型 (1)疱疹性龈口炎 (2)新生儿单纯疱疹 (3)疱疹性湿疹 (4)接种性疱疹 (5)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2.复发型
(1)疱疹性龈口炎 本型较为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 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 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聚性小 水疱,很快形成浅表溃疡,也可开始 表现为红斑、浅溃疡。可伴有发热、 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 周。

HSV为双链DNA病毒,可分为I型(HSV-1) 和II型(HSV-2),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 鼻和生殖器的分泌物中。HSV对外界抵抗 力不强,56℃加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 钟或者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
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 吻或公共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 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 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或成 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 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

蛇串疮皮损为多个成群的水疱,多沿神经 走向排列成带状,疱群问有正常皮肤间隔; 刺痛明显;愈后多不再发。 黄水疮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水 疱,继而形成脓疱,疱破结痂较厚,呈灰 黄色。

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初发以清热解毒 治之;反复发作者,宜扶正祛邪并治。
内治
肺胃热盛证 湿热下注证 阴虚内热证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口干唇 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加板蓝根、马齿苋、紫 草、石斛、生薏苡仁。


①初起者局部乙醇消毒,用三棱针或 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剌放出疱液。 ②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 收敛为主。可用紫金锭磨水外搽,或 青吹口散或油膏、黄连膏外涂,每日 2~3次。
※西医治疗
1.内服治疗

(1)初发型:阿昔洛韦200mg/次,日5次; 或400mg/次,日3次;或1000mg/次,日2 次;或泛昔洛韦250mg/次,日3次。疗程 7~10天。



(2)复发型:采用间歇疗法,最好出现前 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阿 昔洛韦200mg/次,日5次;或400mg/次, 日3次;或泛昔洛韦125mg/次,日2次。疗 程一般为5天。 (3)频繁复发性:1年复发6次以上,为减 少复发次数可采用每日抑制疗法阿昔洛韦 400mg/次,日3次,或泛昔洛韦125mg/次 日2次。一般需连续口服6~12个月。 (4)原发感染症状严重或皮损广泛者:阿 昔洛韦5~10mg/(kg.d),分3次静滴,疗程 一般5~7天
热疮在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 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 相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
一、中医诊疗
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 如感冒、猩红热、疟疾等。 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 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肺胃热盛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 皮肤而生。 湿热下注肝经温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疮。 阴虚内热反复发作者,为热邪伤津,阴虚内热 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Herpers Simplex Virus)引起,该病毒可分为 I型病毒、Ⅱ型病毒两型,I 型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感染,Ⅱ型 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皮肤黏膜的感染及新生儿的感 染,两型之间存在交叉免疫,近年来研究发现 I型病 毒、Ⅱ型病毒分别与唇癌和宫颈癌有关。 本病多在感冒,猩红热、疟疾等过程中发生,劳累、 受凉、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 为诱发因素。
(2)新生儿单纯疱疹 70%患者由HSV-2所致,多经产道感 染,一般出生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 尤其是头皮,口腔黏膜、结膜出现水 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 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
(3)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疹) 常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 儿,多由HSV-1所致,多见于躯干上 部、颈部和头部。皮损表现为原皮损 处红肿并出现密集水疱或脓疱,融合 成片水疱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 病情严重者可在1周内泛发全身,并伴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辨证论治
外治
(1)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 果.忌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保持 大使通畅。 (2)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继 发感染。结痂后宜涂软膏,防其痂壳裂 开。 (3)对反复发作者,应尽量寻找并避免诱发 因素。
二、西医诊疗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 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 自限性,但易复发。
2.外用治疗 以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3%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继发 感染时可用0.5%新霉素霜,莫匹罗星 软膏。


证候:群集小疱,灼热刺痒;轻度身不适, 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 脉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加减。热盛者合竹 叶石膏汤。
辛夷清肺饮升百麦 芩叶知膏甘草山 ---辛夷、升麻、百合、麦冬、黄芩、批把叶、知母、石膏、甘草、山栀子)



证候:疱疹发于外阴,灼热痛痒,水疱易破 糜烂;可伴有发热,尿赤、尿频、尿痛;苔 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热毒重,伴疼痛者 加板蓝根、紫草、延胡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