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分析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08金融学1班陈杰鹏145一、人民币汇率回顾(一)人民币汇改前历程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

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

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

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二)人民币汇改后发展历程1.2005年~2008年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

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图1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05.7~2008.9)当初之所以选择2005年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

由图一可以看出,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逐步与美元脱钩,中国的高度发展的经济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高预期可在图中展现出来。

所谓“强国有强币”,而体现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就是GDP。

我们可以直观得看出中国在05年到08年GDP处于稳健快速的增长状态下,经济发展迅猛。

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以及发行方式决定了其以GDP、CPI增长情况和经济周期等为依据。

在这三年间,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的升值状态,这与GDP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加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2008年~2010年2008年,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以雷曼兄弟倒塌的标志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波动以后停止了升值走势,大约固定在6.83元/美金的汇率水平。

图2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08.9~2010.6)由图2可以看出,08年7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人民币汇率在自05年以来的单边升值状态下在7月16日创下6.8128的新高,而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回落了300多点,9月11日汇率中间报价为6.8457。

随后的人民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有着不同方向的变动,但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

而其中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状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3.2010年至今2010年6月19日,中国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自此,由于美国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再加上国家更为自由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终于开始摆脱金融危机下停滞不前的变动,逐渐回归到08年之前的波动状态中来。

图3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10.6~2011.6)由图3可以看出,自从国家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便如同被注入了新能量一般,具有非常的灵活性,以及十分强大的弹性。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6~10月份之间的双向波动性,他逐步成为了中国汇率走势的模型。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依然是在升值的。

4.综上所述(05~11)综上所述,从05年一次汇改赋予人民币弹性以来,人民币大体上保持一个升值的趋势。

图4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05.7~2011.6)最新数据表明,6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16,较前一交易日波动30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经济因素分析一国外汇供求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而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汇率变动的原因极其错综复杂,因此下面我们将只对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分析进行讨论。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

中国自90年代开始,国际收支就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特点,如下图图5中国各种国际收支项目比较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延续“双顺差”格局。

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

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

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

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

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

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但是,从总体的顺差条件上来看,就是从国际收支的观点看,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人民币存在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

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

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

而计算通胀率,往往要知道三个数据,CRB,PPI,CPI指数。

而我国历年来,三个指数的走向如图6。

图6 CRB期货价格指数与我国PPI、CPI指数走势中国作为一个强势的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意外,每年的通胀率都随之达到5%或者6%以上,而且众多对于中国未来几年的通胀率的估计都达到了4%以上。

(由图6可以看出)而对于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于4月份说,美国近期通货膨胀率走高由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不可能持续。

同时,欧洲等国的通胀率也从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低水平。

因此,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具有相对较高的通胀率,因此,人民币是具有一定的贬值趋势,然而,通常来说,通胀率的差异造成的汇率贬值往往需要一定的传导机制以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三)利率差异(货币政策)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

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

当然这里也要考虑一国利率与别国利率的相对差异,如果一国利率上升,但别国也同幅度上升,则汇率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一国利率虽有上升,但别国利率上升更快,则该国利率相对来说反而下降了,其汇率也会趋于下跌。

另外,利率的变化对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汇率预期变动的因素,只有当外国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金移往外国才会有利可图。

自从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强大压力以来,中国近几年一直都是采取比较稳定稳妥的货币政策来收紧银根。

而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自从2010年以来,中央银行曾4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并4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增强宏观调控力度。

于2011年4月6日,达到以下利率。

(如表1)表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此利率水平远远超出他国的利率水平,并且,该利率上涨预期仍在,因此人民币较他国货币更具有吸引力,也因此,人民币具有升值空间。

(四)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

总所周知,中国具有超过3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

尽管他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由于这庞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这几年来一直保持这一种坚挺的走势。

同时,由于中国的双顺差,外汇储备难以在短时间以内扭转持续增加的趋势,也因此,人民币仍具有升值的空间。

三、结论从上述分析我们可知,除了具有时滞性以及要求特殊传导机制的通胀率差异因素以外,其他各种重要经济因素都表明,2011年人民币升值仍是主旋律,而且灵活性也会随着汇改的深入而增强。

但是对于升值的幅度,并非如看上去那样确定。

美元、欧元的相对变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升值压力都会影响人民币的走势;同时,中国政府会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决定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