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稿
教材分析:
《蝴蝶的家》是第2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提问的意识,提高阅读的能力。
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因此在学习本课之前,首先回顾前三篇精读课文提问策略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学习本课的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任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回顾可以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等角度思考提问。
能正确的将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尝试阐述理由。
能筛选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初步尝试解决问题,知道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
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吗?有一位作家和我们一样,也喜欢蝴蝶,为此写了一篇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作家燕志俊先生写的《蝴蝶的家》,一起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3 是呀,蝴蝶的家在哪呢?相信大家都会产生这个问题,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看看你读完课文之后能否解答。
4.读完课文,你们一定发现,蝴蝶的家这篇课文,作者自终都在寻找蝴蝶的家在哪,但最终没有找到答案。
可是在课文的最后,一个小女孩是这样说的:谁来读读女孩的话?(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
一定是这样的。
1)
5.你读对了多音字,家雀儿和麻雀的一种动物,在北方人们大多称麻雀为家雀儿。
小女孩为什么说蝴蝶的家一定是美丽而香甜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深入的理解,答案自然就会弄明白了。
6.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什么?
我发现,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将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最后还要筛选出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2
7.表扬这位同学,他很会读书,阅读提示,要求我们要完成四个任务。
1、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把问题分类。
3.选出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4.尝试解决这几个问题。
回顾方法,运用策略
1 在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初步学会了在阅读时,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
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学过的提问方法,谁能结合我们前面几课的课文来说一说。
(出示前三篇课文)
老师,我来说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我知道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而且提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3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知道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可以是针对课文的内容来提问,有的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还有的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4
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们阅读的时候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是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暂时先不解决的,有些问题是可以直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例如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的内容的问题,还有是可以引发
我深入的思考的问题。
5
2.交流得不错,你们都说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旁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将问题分分类罗列到问题清单上。
(学生活动)
3.你们提出哪些问题呢?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针对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启示类的问题也不少,但我们在阅读时候对写法方面的思考好像不多,只提出了一个问题6
4.是的,我们从内容和启示的角度都提出了很多问题,但从写法的角度去思考并提出的问题很少。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5.我们来看第三至第四段,作者都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的,针对这部分内容,老师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大家学着老师样子,再读读课文,看看在写法上,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新的问题。
(出示学生补充写法上的问题)
6.随着阅读的深入,同学们对文章的写法产生了不少疑问。
这上面有没有和你相似的问题呢?
6.有这么多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都解决,那我们先来解决哪些问题呢?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下可以先解决哪些问题?请筛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
7.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筛选出三个大家都想先解决的问题。
分别是:
根据内容提出的我为什么为蝴蝶而着急?
根据写法提出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还有联系生活提出的,其他昆虫有没有家,他们的家在哪?
8.请再次读读这几个问题,你又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选出来的三个问题,都是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我们思考的。
我还发现,这三个问题是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
7
9.说的真不错,有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文中,能快速回答,我们称这类问题是“速答型问题”,还有一类问题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类问题就叫“深入思考型问题”,“深入思考型”问题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我们思考,是有价值的问题。
深入文本,解决问题
1.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我”在什么情况下会为蝴蝶着急?8
2.是的,在解决这种深入思考型的关键问题,我们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要解决“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就要先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为蝴蝶着急。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先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
(学生活动)
谁来交流
在课文2段中,作者写到“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这里的这样的天气,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是指第一段中写到的下大雨的时候,所以作者在下大雨的情况下为蝴蝶着急9
3非常好,你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雨究竟能有多大?让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而着急呢?请读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你体会。
谁来交流
“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木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从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这些词语感受到风雨的猛烈,
这天气实在是糟糕透了。
作者一想到这样的天气就为蝴蝶着急,我体会到这里的着急应该还有为蝴蝶担忧的意思。
10
4.震撼是指土地剧烈摇动,喧嚷指很多人大声地说,在文中这个两个词语都是描写风雨之大,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长句子,读出风雨的猛烈
5.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我仿佛看见了夏日午后,那场电闪雷鸣的暴雨。
只是,这里作者只是因为风雨的猛烈而为蝴蝶着急担忧吗?谁来补充交流?
我认为作者还是因为蝴蝶的柔弱而感到担忧着急,因为文中说“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她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她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能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作者运用了连续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蝴蝶的柔弱。
11
6.你补充的真好,现在谁能回答我们提出的刚才的问题了?(我为什么为蝴蝶而着急)
我认为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原因是,下雨的时候如果是电闪雷鸣的狂风暴雨情况下,那么轻盈,一点水都不能沾,比树叶还无力的蝴蝶,该怎么办啊?作者为蝴蝶着急,更为蝴蝶担忧。
12
7.是啊,这风雨是那么的猛烈,而蝴蝶又是那么的柔弱,这叫作者怎么能不着急,不担忧呢?请男生读读描写风雨的句子,女生读读描写蝴蝶柔弱的句子。
注意,要读好两个方面,就要抓住这些表现事物特点的关键词。
8在第3-4段中,还有两处写了“我真为蝴蝶着急了”“我”又是为什么为蝴蝶着急?请读读课文。
谁来交流
在第3-4中,作者找了很多地方,可每找一个地方,都不是蝴蝶的家,我感受到作者十分担心蝴蝶,为找不到蝴蝶的家而着急。
14
9现在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作者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作者一次次的写到为蝴蝶着急,让我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心情是很强烈的。
12
10.是的,一次次的追寻,一次次的落空,作者找了那么多地方,却始终找不到蝴蝶的家,这种焦急的心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一起读读“我”为蝴蝶着急的语句。
感受作者内心为蝴蝶担忧的焦急心情。
11作者没有找到蝴蝶的家,也不确定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当小女孩说,“我想.....一定是这样的”作者是怎么想的?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谁来交流一下
我认为作者既没有找到蝴蝶的家,也不能确定蝴蝶有没有家,但是他非常希望蝴蝶是有家的,这样暴风雨来的时候,蝴蝶有个地方躲避。
16
12是的,所以小女孩说“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现在你能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承载着孩子们美好的祝愿和深深的关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提问式学习的方法,学习蝴蝶的家这篇课文。
我们先是提出问题,并分类筛选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课文中解决问题。
当我们解决了问题后,还可以回过头再读一读课文,说不定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呢。
像这样的提问式学习方法,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文章,我们今后还可以运用在其他文章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