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11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1.热力过程是指( 热力系统)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变化时所经历的全部状态总合。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直接否定了创造能量的( “第一类永动机” )。
1-3.把实现热能与机械能交换的工作物质称之为( 工质 )。
2-1.发动机(有效指标)是以发动机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发动机性能。
11-1.在发动机常规试验中,可以分为( 性能 )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二、选择题10-1.电控柴油机喷油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不包含( D )A.传感器B.电控单元C.执行器D.喷油嘴10-2.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中控制喷油时刻的不含( D )A.同时喷射B.分组喷射C.顺序喷射D.连续喷射三、判断改错题ⅹ√2-1.一般来说,发动机压缩比的增大,循环热效率可以大于1。
(ⅹ)改:一般来说,发动机压缩比的增大,循环热效率提高,但始终小于1。
2-2.发动机指示指标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ⅹ)改:发动机有效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2-3.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排气和作功四个行程所组成。
(√ )2-4.内燃机的有效指标是指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的指标。
(√)10-1.分层给气燃烧室有利于提高汽油机经济性。
(√)10-2.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发动机低速时的进气管应为粗短型。
(ⅹ)改: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发动机低速时的进气管应为细长型四、名词解释1-1.循环热效率——为了评价热力循环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经济性,通常采用热力循环的净功W0与工质从高温热源受的热量q1的比值作指标,称为循环热效率。
2-1.发动机有效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发动机的整机性能。
2-2.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五、简答题2-1.简述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五个过程及其作用。
答:1.进气行程——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在气缸内形成真空,新鲜工质被吸人气缸。
2.压缩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将工质压缩。
3.燃烧过程——活塞位于上止点前后,进、排气门均关闭。
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4.做功行程——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工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除了用以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的用于对外做功。
5.排气行程——当做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靠废气的压力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将废气强制排到大气中。
2-2.简述发动机实际循环简化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答:简化条件如下:1.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其比热容为定值。
2.假设工质的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脑过程。
4.假设工质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5.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
六、问答题2-1.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答: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等五个过程所组成的1.进气行程为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
吸入新鲜工质的行程即是进气行程。
进气边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在气缸内形成真空,新鲜工质被吸人气缸。
2.压缩行程为使吸人气缸内的工质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压力,使发动机做功,必须在做功行程之前将工质压缩,此即为压缩行程。
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3.燃烧过程这个过程,活塞位于上止点前后,进、排气门均关闭。
燃烧过程的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燃烧越靠近上止点,放出热量越多,热效率越高。
4.做功行程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工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除了用以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的用于对外做功。
5.排气行程当做功行程接近终了时,开始排气行程,排气门开启,靠废气的压力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将废气强制排到大气中。
活塞到达上止点附近时,排气行程结束。
3.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复习题一、填空题1.发动机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达到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称为( 排气)损失。
2.充气效率是( 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气体量)与理论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气体量之比。
3.排气门开启,靠废气的压力进行排气,称为( 自由排气阶段)。
4.进、排气门实际开启、关闭的时刻和持续时间,称为( 配气相位)。
5.发动机的换气,包括排气过程和( 进气过程)。
6.发动机换气损失由排气损失和( 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7.燃烧废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吸入,由此消耗的功称之为( 泵气过程功)。
二、选择题1.对四冲程内燃机而言,换气过程是指从 ( C )A.排气门开启到排气门关闭B.进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C.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D.进气门开启到排气门关闭2.气门重叠发生在换气过程的阶段是( D )A.自由排气B.强制排气C.进气过程D.燃烧室扫气3.按燃气对活塞做功的性质,排气过程可分为( A )A.自由排气和强制排气B.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4.四冲程内燃机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推迟关闭的主要目的是( B )A.扫气B.增加气缸的新鲜充量C.加强进气流动D.减小进气管和气缸内压差5..下列哪项不是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D )A.自由排气阶段B.过后排气或过后充气阶段C.扫气阶段D.强制排气阶段6.气门重叠发生在换气过程的阶段是( D )A.自由排气B.强制排气C.进气过程D.燃烧室扫气三、判断改错题ⅹ√1.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 12.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可分为排气、气门叠开、进气三个阶段(ⅹ)改: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可分为自有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三个阶段3.内燃机进气系统流动阻力主要是沿程阻力。
( ⅹ )改:内燃机进气系统流动阻力主要是局部阻力叠加而成。
4.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可以提高充气效率。
(√)5.二冲程发动机因无单独的进、排气行程,所以泵气损失为零。
(√ )6.可燃混合气的热值是指燃料的低热值与单位燃料形成可燃混合气数量之比。
(√)四、名词解释1.过量空气系数——将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与燃烧1kg燃料理论上需要的空气量L。
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以α来表示。
2.泵气损失——泵气损失又称泵气过成功,是四冲程发动机机进、排气两个过程中,活塞因排气和进气所付出或获得的功,此功可正、可负。
五、简答题1.简述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
答 :(1)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2)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3)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4)合理选择配气相位2.画示意图说明换气损失与泵气损失的不同。
换气损失为(x+y+w)所示面积代表的功四冲程非增压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是图a中(x+y)所示面积代表的负功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是图b中剖面线(x+y)所示面积代表的功。
3.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进气终了状态压力Pa的影响——Pa越大,充气效率越大。
2.进气终了温度Ta的影响——Ta越高,充气效率越小。
3.残余废气系数γ——残余废气增加,充气效率降低。
4.配气相位的影响5.压缩比得影响——提高压缩比,充气效率提高。
六、问答题1.试说明配气相位各个相位角度及其作用?配气相位包括进气提前角、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排气迟闭角。
进气提前角作用:活塞在上止点前开始打开进气门,则在进气行程开始时进气门已有一定开度,节流作用小,新鲜空气能通畅地流入气缸。
进气迟闭角作用: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力,在压缩行程开始阶段,活塞上移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仍可以利用气流较大的惯性和压力差继续进气,因此进气门迟闭有利于充气。
发动机转速越高,气流惯性越大,迟闭角应取大值,以充分利用进气惯性充气。
排气提前角的作用:在作功过程后期,当作功行程接近下止点时,气缸内的气体仍有300kPa~500kPa的压力,但就活塞作功而言,作用不大,这时若稍开启排气门,大部分废气在此压力作用下可高速从缸内排出,以减小排气行程消耗的功。
当活塞到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大大下降(约为1l0kPa~120kPa),这时排气门的开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减少了活塞上行时的排气阻力。
高温废气的迅速排出,还可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排气迟闭角的作用: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燃烧室内的废气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加之排气时气流有一定惯性,所以排气门迟闭,可以使废气排放得较干净。
此外,在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上,废气的能量还可以得到回收利用。
2.分析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和迟后关闭的原因。
答:进、排气门早开、晚关的原因是气门开、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速度不能太快。
若在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才开始打开排气门,则排气门开始开启时,气门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顺利流出。
若在上止点时才打开进气门,节流作用大,新鲜空气不能通畅地流入气缸。
排气过程初期,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活塞上行时有较大的阻力,消耗功增加。
如果排气门在上止点关闭,在上止点前开度就要减小,产生较大的节流作用加之活塞还在上行,使缸内压力上升,排气消耗功增加。
在上止点附近,废气尚有一定的流动能量,排气门晚关可以利用气流惯性进一步排除废气。
进气门在下止点后才关闭是为(外圈表示增压机型)了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
4.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复习题一、填空题1.外特性上的( 最大)转矩和标定转矩之比称为转矩适应性系数。
2.汽油机的外特性代表了汽油机的最高( 动力 )性能。
3.径流式涡轮增压器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离心式( 压气机)、径流式涡轮和中间体。
4.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内燃机( 废气)能量进行工作的。
二、选择题1.下列技术最适宜用来提高在高原使用的内燃机功率的是(A )2.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中冷器的作用是( A )A.降低压气机后空气温度B.降低压气机前空气温度C.降低涡轮机后燃气温度D.降低涡轮机前燃气温度3.下列增压方式中,发动机输出轴和增压装置直接连接的是( C )A.排气涡轮增压B.气波增压C.机械增压D.组合式涡轮增压4.无论是增压还是非增压发动机,充量系数开始急剧下降,此时马赫数应该大于(C )A.lB.O.7C.O.5D.O.25.内燃机进气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其特性变化为( A )A.压力增加,温度升高B.压力增压,温度降低C.压力降低,温度升高D.压力降低,温度降低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指示功率和有效功率B.增压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放和噪声C.增压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D.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响应特性7.下列对车用发动机增压系统优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B.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C.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D.降低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8.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涡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排气的能量B.涡轮机将排气的能量转化为其机械能C.燃气在涡轮机中进一步压缩,压力增加D.燃气经过涡轮机后,压力、温度和速度都增压三、判断改错题ⅹ√1.限制汽油机增压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爆燃、混合气控制和增压器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