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1、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
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
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
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
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
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
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
”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
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
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
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
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
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
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2.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
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
这些天,连连有鲁定公、齐景公的使者向孔子问政,子贡均在场奉陪。
事后,子贡问孔子:“齐公请教老师为政的首要之务,老师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公请教老师时,老师回答是了解下臣。
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齐国是个奢侈过度的国家,所以我给齐公的回答是节约财用。
鲁国最大的问题是大夫间互相争权夺利,企图架空鲁公,所以我以鲁公的回答是了解臣下。
”子贡听了,颇受启发,心中更加敬佩起老师来。
3.一次,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没有坠入地下,仍旧留存人间。
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它的重要方面,不贤的人只能认识他的次要方面。
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又何必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事后将他和公孙朝的话告诉孔子。
孔子点头说:“你回答得比我想的还精妙得当呀。
”4.公元前493年春天,子贡随孔子离开卫国,一路逶迤,次年春天到了宋国。
宋国本是孔子先祖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家乡,他年轻时还到宋国考察过殷礼,为此,孔子达算在宋国多停一段时间。
谁知到了宋国,宋景公对孔子一行的到来表现十分冷漠,不仅内没有留用孔子的意思,连食宿也不予以安排,师徒的生活显得十分窘迫。
看着先生愁眉不展的样子,子贡对孔子说:“先生,我还有块美玉,是把它继续收藏在行囊里呢,还是把它卖掉?”孔子脸上有了喜色,笑着说:“卖掉,卖掉,但要卖给识货的买主。
”孔子联想到眼下自身的遭遇,打趣地说:“连我自己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想将自己卖掉呢。
”听了先生风趣而有几分伤感的话,看着手中的玉,子贡心里沉甸甸的。
这快玉,还是他拜师时想作为拜师礼献给孔子的,当时孔子不收,他一直带在身边,没想到,在这种场合用上了它。
子贡其实已物色了买主,这个买主就是宋国的大夫孙明子。
孙明子为政勤勉,事君忠诚,却受到朝中善于弄权的司马桓魋的排挤。
孙明子不畏权势,洁身自爱,为此特别喜玉。
孙明子对子贡这位珍宝巨商的来到很关注,他在昨天宋景公会孔子的时,曾暗派使者向子贡打听美玉行情。
子贡就将这块美玉卖给了他。
孔子看着子贡卖玉得来的一大袋金银,心里踏实了许多。
5.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
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
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
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
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
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
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
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
’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
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
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
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
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
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
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
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
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
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
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
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
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
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
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
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
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
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
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
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
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
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
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
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6.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
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
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
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
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
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
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 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 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公元前479年三月初,子贡从齐回鲁去探望老师,孔子在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前些天,他得了病,今天,他感到时身体有所好转,正柱着柺仗由几个弟子陪着在院子进而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