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进展

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进展

2012年9月摘要:近五年来,国内中医临床医生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分型、治疗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95-03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陈奇志*韩新民***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00)2012年7月1日收稿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

亦称便闭、秘结、大便不通。

便秘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本病在儿科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1]。

1中医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诊断依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②有大量粪便滞留史;③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④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⑤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下水道。

符合以上5项中的2项并持续1个月即可确诊。

有研究者采用《实用中医儿科学》[3]所提出的儿童便秘诊断标准:经常性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如羊屎,大便次数减少,2~5d1次。

也有研究者采用各地颁布的地方性中医诊疗常规,如《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单纯证型易出现单支病变而合并气虚、阳虚及相关病理产物的复杂证型易出现冠脉多支病变。

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

朱萱萱[23]等研究表明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 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 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鹏等[24]将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结合,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重,多支病变者中医证型多以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型等为主,而冠状动脉病变较轻者,单支病变者中医辨证多以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为主。

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

林钦等[25]研究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上研究均表明,CHD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参考并指导冠心病的中医诊疗。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形成和病理过程已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中医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颈动脉超声对中医症候分析有了较多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症候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两方面结合与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的研究较少。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

将中医证型与现代检测指标及实验室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把三者结合起来,中西医优势互补,有利于明确胸痹的定性、定量等客观化依据,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1]李彦斌,张志花,韩立民.冠心病(胸痹心痛)中医文献及病证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321-322.[2]吴启相.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概述[J].光明中医2010,25(4):672-673.[3]郑峰,曲丹,徐浩,陈可冀.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 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485-488.[4]赵益业,林晓忠,邓铁涛,等.邓铁涛教授以心脾相关学说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4):5-6.[5]李鹏,沈宝藩,何立人,等.心痛宁加味方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记分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4,35(4):43-45.[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37.[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8-109.[8]钟新林,匡肇,刘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5):672.[9]王阶,邢雁伟,陈建新,等.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因子分析方法的分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5):344-346.[10]邢丽,李鑫.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39.[11]Giral P ,Bruchert efulness in predicting coronary disease byultrasound ec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 in asymptomation by per-cholesterolmic patient with positive exercise stress tests[J].AMJCardi -ol ,2004,84(1):14-17.[12]KotsisUT ,Pitiriga VCH ,Stabouli SV ,et al?Carotid artery in -tima -mediathickness could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Am JHy-pertens ,2005,18(5Pt1):601-606.[13]Takash W ,Tsutomu F ,Kentaro F.Ultrasonic correlates ofcom -m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ngiology ,2002,53(2):177-183.[14]Demircan S ,TekinA ,TekinVG ,et a.l Comparison of ca -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with stable anginapectoris versus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Am J Cardio ,l 2005,96(5):643-644.[15]Ksblak-Ziembicka A ,Traez W ,Przewloeki T ,etal ,Association ofincreased ,mil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with the extent of coronar -yartery disease[J].Heart ,2004,90:1286-1290.[16]程康林,覃勇,陈仁山,张敏州.痰浊型冠心病患者痰浊证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06.8(38):20-21.[17]王玉燕,杜武勋,魏营,宋启刚.冠心病不同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J].山西中医,2009,,25(2):34-36.[18]魏峥,富蓉.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99-900.[19]邢亚楠,田金洲,时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8,6,(27):413-416.[20]Dewood A.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disease [J].Circulation ,1975,51(1):40.[21]ShishehborMH ,BhattDL.Treating patientswith non-STEMI:stent the culpritartery only or address all lesions [J].Curr Treat OptionsCardiovasc Med ,2008,10(1):93-97.[22]朱翠玲,闫奎坡,朱明军.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12,(34):3289-3291.[23]朱萱萱,秦晓康.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8,(28):1579-1581.[24]张鹏.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2,5(2):101-103.[25]林钦.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8,6(8):893-895.95内蒙古中医药《中医儿科处方手册》[1]提出儿童便秘的诊断要点: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间隔大于2天,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为其临床特征。

1.2中医辨证分型:小儿便秘协作组牵头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1年7月制订的《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方案》提出便秘的中医辨证标准。

实证:(1)肠道实热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结;②口干口臭次证:①腹中胀满或痛;②五心烦热;③小便短赤;④脉滑数;⑤舌红苔黄厚。

(2)肠道气滞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

次证:①肠鸣矢气;②嗳气或口苦;③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④舌苔白厚。

虚证:(1)脾胃虚弱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②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证:①便后乏力;②面色萎黄;③神疲懒言;④舌淡苔薄白。

(2)阴虚肠燥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②口干少津。

次证:①形体消瘦;②心悸怔忡;③两颧红;④脉细数;⑤舌红少苔。

(3)脾肾阳虚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

②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次证:①小便清长;②四肢不温;③眩晕耳鸣;④舌淡苔白厚。

2中医治疗2.1内服法(1)实秘———王鹏飞经验方李歆等[4]选取60例符合实秘型的食积便秘、燥热便秘两型患儿,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名老中医王鹏飞经验方,药物组成:大腹皮、陈皮、香附、砂仁、苦楝子、厚朴、莱菔子、藿香、枳实、木香、槟榔、大黄,以中药健脾和胃、行气导滞汤剂治疗,疗程2周。

将患儿用药前后,餐前、餐后胃体及胃窦导联的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药后主频率、主功率的正常百分百和平均值的绝对值均较用药前有所增高,经配对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