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文明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议一议
自秦开始,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消失了吗?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消失了吗?如果没有, 请举例说明。 (4)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其中充满了人类 的智慧,体现了文明的演进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文明与后世中国文明 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为其奠定了基础,先秦时 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阅读材料 材料9 西周的礼乐制度,相传由周公制定。 “礼”,是根 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 造,形成具体的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 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 尊” 。“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 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乐”的 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 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 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作业
完成近三年高考真题,并以小 组为单位写出考情分析。
标注在笔记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4和5概括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尚未高度集中;和夏代相比,商王权力有可能扩大。 注重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知识点归纳总结 2、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商的政权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式:
松散的方邦/国联盟
(2)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权尚未高度集中; ②注重利用宗法血缘关系; 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阅读材料
材料7 牧野一战,周人只是推翻商的中央政府, 方国联盟 对于商朝的广大众民和旧有诸侯国,并未能直接 加以政府。因此周在克商的初期,对商人采取怀 柔政策,与怀柔政策同时并进的,是武装移民和 军事占领,把一部分新得的土地,交给它的亲属、 统治策略 姻戚和功臣,由他们建立新国。 ——傅乐成《中国通史》 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的一个或数个血缘 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上迁居,与当地原来 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 宗法血缘关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禹死后,禹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 制……夏、商、周三代是三个连续的朝代……但另一方面, 又是三个大体并行发展,同时存在的政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夏商的政权组织形式:松散的方邦/国联盟
阅读材料
材料4 夏商周的统治者还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种统一国 家的专制君主,而是带有许多原始部落参与痕迹的领 袖。夏的统治者称后,商的统治者称王,也称后。古 时后、毓为一字,像妇人产子之形,正是母系时代领 袖的象征。而王在甲骨文中为斧钺之形,说明商王由 父权时代军事首领转化而来。
材料8
阅读材料
在宗法制度支配下,宗子有保护和帮助宗族成员 的责任,而宗族成员有支持和听命于宗子的义务。大 宗有维护小宗的责任,而小宗有支持和听命于大宗的 义务。 ——杨宽《西周史》 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臵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朋友,……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 ——《左传》 据材料8概括宗法制的主要特点。 以血缘为纽带,把大宗、小宗、所有宗族成员,即 把家族每个成员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维护 了统治;嫡长子继承制规范了秩序,稳定了社会。
——高考资源网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主要观点。
城的出现、贫富分化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
材料2 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曾用法术制造迷雾,又 请风伯雨师大纵风雨,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 拨开迷雾,又请天女止雨,最后大获全胜。这说明当 时的这场战争十分激烈,而且战争期间发生了灾害或 异常的天气情况。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真实,不能全 信为真,但是其中一定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 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黄帝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部 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古代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 争并征服大自然的情形。 ——高考资源网 据材料2用一句话概括神话传说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但其中含有真实的历史信息。
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中华文明的起源 (1)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金属器、贫富分化、成熟文字、城邦出现、 礼制形成
(2)历史与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但其中含有真实的历 史信息。
阅读材料
材料3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是一种部族国家,带 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 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
第一轮复习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
材料1 当时的城具备三种职能:(1)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 色彩,说明社会群体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 了群体利益的截然不同,从而具有了集体进行军事防御的 需求;而贫富分化的加剧恰恰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前 提条件之一。(2)是绝对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当 时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现象和阶级对立的尖锐化,这些恰恰 是对氏族制度下社会地位平等现象的否定,而这种否定同 样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④和夏代相比,商王权力有可能扩大。
阅读材料
材料6 周的统治者也称王,按照封建制度,周王是天下 各诸侯的共主,各诸侯都有向他纳贡服役的义务;各 诸侯国有很强独立性,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但周代 实行宗法制度,按血缘决定宗族内部的亲疏等级和世 袭权利,用宗法把诸侯团结在周王周围。把分封与宗 法结合起来,是周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6概括,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原笔记的基础上补充
议一议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提示
(1)趋势
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权力逐渐走向集中
(2)作用和目的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政治智慧的体现;与时俱进, (3)从具体内容看 与国情相适应
(4)特点
知识点归纳总结
4、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据材料9概括礼乐制度在维护统治方面的主要特点。
约定俗成的政治、道德习惯具体化、成文化; 有别有和,巩固了内部团结。
材料10
阅读材料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很有限,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 的关系比商代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 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只不过相对于秦汉而言, 周天子实行的是一种对地方的间接统治。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如何理解周天子实行的“间接”统治?
练习
如果明成祖朱棣回到西周时期, 他最有可能推崇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官员世袭制
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原有的宗法秩序遭到破 坏,其原因有 ①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化 ②各诸侯国开展一系列变法运动 ③思想上百家争鸣 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①②③④
练习
哪一个神农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A
B
C
D
练习
有学者认为,三代制度各有不同,商实行方国联盟 制,商王为天下共主,周实行分封制。其中分封制对天 子和诸侯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诸侯要定期朝见 天子,有出兵、纳贡的义务等;而商王与各方国之间却 没有这些规定。这表明 A.商王与地方的关系更加和谐 B.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分封制加剧了地方的分裂割据 D.商王比周天子有更高的权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5
阅读材料
据说商代前期太甲在位时,暴虐不尊汤法,被其 大臣伊尹流放三年,这期间由伊尹进行统治。后来太 甲悔改,于是伊尹又让他回来重当国王。 但是商王 在统治过程中,也不断设法加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除了利用宗法关系外,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利用神权 来加强王权。商人相信其祖先的灵魂死后会到上帝那 里,通过他对活着的人降福降祸。商王依靠占卜,把 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神的意志。
(1)与秦汉及其之后的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而言,是间接的, 中央集权程度较低。 (2)但相对于商而言,周王对地方控制加强,并把家、国、礼等 紧密结合,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促进了生产 力发展。 (3)这是从松散的方邦联盟发展到中央集权的重要一步。
知识点归纳总结 3、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