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报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解说词

申报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解说词

XXXXX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一、工程概况
XXXXX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珠海XXX,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施工内容含水域吹填造地、软基处理、市政道路、山体边坡防护、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等,主次干路71.79公里、综合管廊33.4公里,土石方约3000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60亿元,是当时国内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的市政综合项目。

项目由XXXXXXXXXX有限公司承建,于2010年5月开工,2014年9月竣工。

二、工程特色及难点
工程位于深厚海相沉积流塑淤泥软土层和沿海剥蚀残丘地层,淤泥最深处达41.5m;平均厚度22m;平均含水率70%,软基处理难度极大,软基道路15年工后沉降不大于30cm。

综合管廊下穿河道及自然水系,基坑施工极其复杂
综合管廊按100年发展需求规划建设,超前集纳多种管线,智能系统监控运营;项目以保护生态、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突出智能、生态花园城市要求。

三、科技创新及新技术应用
(1)针对约1600万立方的吹填方量,研发了分级接力加压技术,实现17公里超远距离泵送吹填;创新了吹沙管喷口及场地快速疏、排水装置,实现均衡撒布吹填,解决了淤积泥尾坑难题,加快了排水效率,提高施工效率20%。

(2)针对XXX超厚欠固结淤泥,完善了排水固结设计、计算、验评方法;创新了真空预压监控技术;及局部真空系统修复、再造方
法,全面改善淤泥地基场地土工性能。

(3)创新了流塑淤泥路基排水固结控沉技术,及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沉降协调方法;研发了既有填石路基下,桩网复合路基处置等方法,经4年多高强度通车检验,沉降指标均满足设计推算要求。

(4)研发了基于管廊—土相互作用的综合管廊节点设计、建造技术,确保管廊本体抗渗及耐久性能,创新了管廊内密闭空间大直径管道、机电模块化建造等安装技术,提高施工效率10%。

(5)针对复杂淤泥地层深基坑,创新了地层预处理、阶梯式组合支护、砂井堆载后注浆坑底加固、软土大面积带内支撑开挖、吊脚嵌岩桩支护及超前静力破碎开挖系列技术,提高施工效率20%,零工程事故。

(6)针对松散岩土高边坡防护,创新了锚杆、运输及边坡复绿系列装置、技术,提高施工功效,极大减少对自然山体影响。

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10大项36个子项技术,获省部级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通过评审,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四、工程获奖情况及综合效益
工程先后获质量奖12项,其中综合管廊获得全国首个“鲁班奖”。

科技奖11项;取得授权专利63件;科技创新成果6项;省部级工法7项;专著2本;主编及参编标准、图集7部;重要论文10 篇。

工程设计先进,施工过程节能环保,质量优良。

交付使用4年多,满足设计使用要求;综合管廊节约城市用地40余公顷,经济效益突出,管廊内管线运营效果明显,发挥城市“动脉”功能。

工程建成至今,陆续接待全国专业考察、交流团队360余个,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项目,起到显著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