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李艳华编姜新桥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教研室2007年11月第一部分毕业设计概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从事工作和取得成果的完整表述。
毕业设计的撰写是学生基本能力训练的过程,应当符合学院指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言规范。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严格把关,制定本规范。
1.1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毕业设计一律打印,不得手写。
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和所在页码。
2.毕业设计标题毕业设计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符合毕业设计的任务的要求。
毕业设计标题应能体现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
毕业设计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
毕业设计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
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内容摘要一般不少于300个汉字。
4.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
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
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章,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第一章;1.1;一、;1.;(1);①。
6.注释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毕业设计工作中取材的广博程度。
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
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8篇。
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
网上参考文献应注明准确的网页地址。
8.后记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对导师和对为毕业设计工作等提供帮助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
内容尽量简洁明了。
9.附录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论文确有作用的材料(如外文文献的复印件和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过程、较大型的程序流程图、较长的程序代码段、图纸、数据表格等),可以编制成论文的附录。
附录不计入论文应达到的文字数量。
1.2 打印要求a)封面见附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封面》。
b)目录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二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
c)内容摘要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内容摘要不设页码。
d)关键词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索引关键词:”开头(字体加粗),后跟3-5个关键词(字体不加粗),词间空1字,其他要求同正文。
e)正文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一页。
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
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字体,左起空两个字打印,单倍行间距;正文一律用标准小四号宋字体,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中的公式原则上居中。
如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应与正文左侧对齐,公式仍居中,公式末尾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2—3)”,附录2中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附2—3)”等;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
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
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字体。
f)后记后记独占一页,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g)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
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i.著作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ii.译著图书文献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iii.学术刊物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iv.学术会议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v.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码vi.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取v c=70mmin,然后根据铣刀直径计算主轴转速,并填入工序卡片中(若机床为有级调速,应选择与计算结果接近的转速)。
确定进给速度时,根据铣刀齿数、主轴转速和切削用量手册中给出的每齿进给量,计算进给速度并填入工序卡片中。
背吃刀量的选择应根据加工余量确定。
粗加工时,一次进给应尽可能切除全部余量。
在中等功率的机床上,背吃刀量可达8~10mm。
半精加工时,背吃刀量取为0.5~2mm。
精加工时,背吃刀量取为0.2~0.4mm。
表 2.2 孔系加工刀具与切削用量参数(6)拟订数控铣削加工工序卡片。
把零件加工顺序、所采用的刀具和切削用量等参数编人表2.3所示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中,以指导编程和加工操作。
表 2.3 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三) 主要操作步骤及加工程序1.确定编程原点铣床上编程坐标原点的位置是任意的,它是编程人员在编制程序时根据零件的特点选定的,为了编程方便,一般要根据工件形状和标注尺寸的基准以及计算最方便的原则来确定工件上某一点为编程坐标原点,具体选择应注意如下几点:(1)编程坐标原点应选在零件图的尺寸基准上,这样便于坐标值的计算,并减少计算错误。
(2)编程坐标原点尽量选在精度较高的精度表面,以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
(3)对称的零件,编程坐标原点应设在对称中心上;不对称的零件,编程坐标原点应设在外轮廓的某一角点上。
(4)z轴方向的零点一般设在工作表面。
本设计选择40圆的圆心处为工件编程X、Y轴原点坐标,Z轴原点坐标在工件上表面。
2.按工序编制各部分加工程序(1)粗铣定位基准面(底面),采用平口钳装夹,在MDI方式下,用125mm 平面端铣刀,主轴转速为180rmin,起刀点坐标为(150,0,-4),指令为:G01X-150.Y0.F40M03(2)粗铣上表面,起刀点坐标为(150,0,-5),其余同步骤1。
(3)铣精上表面,起刀点坐标为(150,0,-0. 5),进给速度为25mmmin,其余同步骤1。
(4) 粗铣60mm外圆及其台阶面,在自动方式下,用63mm面端平铣刀,主轴转速为360rmin,修改后的零件粗加工程序如下:%O0010(PROGRAM NAME-T)(DATE=DD—MM—YY—04—05—28TIME=HH:MM—10:29)N100 G21N102 G00G17G40G49G80G90N112 G43H1Z10N114 G00G90G54X30.Y-85.M03N116 X62.N118 Z2.N120 G01Z-4.375F40N122 Y0.N124 G03X0.Y62.R62.N126 X-62.Y0.R62.N128 X0.Y-62.R62.N130 X62.Y0.R62.N132 G01Y85.… (后略)(5)精铣60mm外圆及其台阶面,修改后的零件精加工程序如下:%O0011(PROGRAM NAME—T1)(DATE=DD—MM—YY—0405—28)TIME:HH:MM—10:49)N100 G21N102 G00G17G40G49G80G90N106 G43H1Z10.N108 G00G90G54X30.Y-85.M03N110 X61.5N112 Z2.N114 G01Z-18.F25.N116 Y0.N118 G03X0.Y61.R61.5N120 X-61.5Y0.R61.5N122 X0.Y-61.5R61.5N124 X61.5Y0.R61.5N126 G01Y85.N128 G00Z10.N134 M05N140 M30%( 6 )钻40H7底孔,在MDI方式下,用38mm的钻头,主轴转速为200rmin,指令为:G98G83X0.Y0.Z-45.Q5.R10.F40.M03(7)镗粗40H7孔内表面,使用镗刀,刀杆尺寸为25mm×25mm,主轴转速为600rmin,指令为:G98G76X0.Y0.Z-45.Q0.5R10.F40.M03(8)镗精40H7内孔表面,主轴转速为500rmin,指令为G98G76X0.Y0.Z-45.Q0.5R10.F30.M03(9)钻2mm×13mm螺孔,在MDI方式下,用13mm的钻头,主轴转速为500rmin,指令为G98G83X60.Y0.Z-45.Q5.R10.F40.M03G98G83X-60.Y0.Z-45.Q5.R10.F40.M03(10)2mm×22mm锪孔,在MDI方式下,用22mm×14mm的锪钻,主轴转速为350rmin,指令为G98G83X60.Y0.Z-30.Q5.R10.F40.M03G98G83X-60.Y0.Z-30.Q5.R10.F40.M03(11)铣粗外轮廓,在自动方式下,用25mm平面立铣刀,主轴转速为900rmin,修改后的粗铣外轮廓加工程序如下:%O0012(PROGRAM NAME—T1)(DATE=DDMM—YY—04—05—28TIME:HH:MM—11: 32)N100 G21N102 G00G17G40G49G80G90(25.FLAT ENDMILL TOOL)N106 G43H2Z10.M03N108 G00G90G54X19.738Y-57.864N110 Z-16.Nl12 G01Z-29.F40.N114 X-75.116Y-28.997N116 G02X-92.7Y0.R32.7N118 X-75.116Y28.997R32.7N120 G01X-19.738Y57.864…(后略)(12)铣精外轮廓,在自动方式下,用25mm平面立铣刀,主轴转速为900rmin,在Z轴方向不分层,一次铣削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