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政策分析中国金融政策分析郭红玉详细文稿引言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大家有机会来共同的探讨,或者分享对于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些看法。
最后一课我想到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民主化》完成我们今天上午将近三个小时的讲课的任务。
从“十八大”报告里摘了这么一段话,这是“十八大”报告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的主要的部署。
“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定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无论是我们做这方面专业研究的老师,还是一些其他的同事,如果不是起草报告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不知道,他说的每一方面都说到了,那么核心是什么?结合这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危机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变化,以及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昨天证券时报也开了一个论坛,论坛上的内容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
我觉得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现在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已经走到中段了,这是一场影响非常深远的,或者说是一个核心的中国金融政策也好,或者整个金融体系也好,发生变化的一个核心内容。
这种变化我们说它又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至今为止中央银行也好,农业银行也好也没有宣布说放开存款利率。
但是实际上由于融资结构的变化,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利率已经市场化了,并且市场化会对整个金融业,甚至是对整个财税体制,包括监管,甚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就以利率市场化作为主线来谈中国的金融政策我认为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民主化金融民主化是金融危机之后,耶鲁的一位教授提出来的。
罗伯特希特提出来金融民主化的概念,他出了一本书,《金融与好的社会》,他写这本书已经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的运动。
他讲以往的金融通常都是在帮助那些在社会中促进已经是很好的人,或者说是富人,而且金融似乎也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在这样一种金融的模式他会加剧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这也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他提出,应该走向金融民主化,应该使金融更广泛地渗入到民众生活当中去,赋予民众平等参与金融体系改造的权利。
建立一个更为完整和开明的金融体系,塑造恢复本原的金融文化,法律监管保证从业者良善的行为,还要加深人们对金融运作知识的了解,提供公共更为可靠的信息,建立合理的机制。
这是他提出来的金融民主化的理念,这个概念去年才传入中国,但是它很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这个教授在去年耶鲁大学毕业的典礼上,他给毕业生的演讲,就是关于金融民主化的演讲,讲的非常好。
他讲的对于金融从业人员,以及他对学生的期望。
不仅仅是说金融从业人员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这是为公众管理财富,推进整个公众所有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有更好的生活。
这是关于金融民主化的概念。
中国应该说无论从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在向民主化发展,金融民主化前提一定是利率市场化的,如果没有利率市场化,金融民主化也谈不上。
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大家对于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严重,这都是社会的独流,或者大家都非常不满这一点。
金融民主化在中国也引起了非常深刻的共鸣。
金融民主化前提一定是利率市场化,或者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金融民主化的进程。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一)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有很多很多的定义,简单地说,所有的金融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定价的,是由供需双方来定价的。
它的实质是利率自由化,不再是由光官这100亿当中就有一批债券到期了,假如说10亿到期,他马上100亿就变成110亿。
或许明天其中有10亿去购买了其他债券,他就变成90亿。
所以他发现仅仅控制MR,MR大家都知道是存款加现金,这是通常我们概念的货币。
我们概念中什么是货币?我们通常认为现钞、钱,兜里的现才是货币,我们现在已经不这样认为了,我们除了兜里的钱是货币,现金是货币,我们银行存款也是货币,银行除了活期存款是货币,我们的定期存款都是货币。
以往的中央银行就控制这三个,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就能够控制住整个社会的需用量,基本上能够控制住物价以及资产价格。
现在发现只是控制MR是没有用的,或者作用不大,他把调控的范围就扩大了,包括了这是他最新公布的一个数据,就是说对MR,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M3。
这是中央银行它在统计上的变化,这个数据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观测、关注并且调控的对象,或者是重要的指标。
一定意义上替代以往的MR,这从另一面也看到什么?我们的社会融资结构在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通过非银行的融资渠道的比例不到6%,从这里边可以看到现在这个比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了。
我们看到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这两项加起来已经接近30%,如果一个国家非存款性融资,或者非贷款性融资占到30%的时候,他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走了很远了。
中央银行没有说公开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但是事实上由于融资结构的改变,利率市场化已经在起动,并且已经稳步走。
上个礼拜货币政策委员会换了一个词,我们看“十八大”要稳步推进,上个礼拜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说了一句话,叫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然后有媒体采访,说“稳步推进”和“进一步推进”有什么区别?我说字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的,稳步和进一步。
事实上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在推进,这个推进的方式是什么?就是鱼无声处。
所谓鱼无声处就是我们在表面上,或者在从中央银行的层面上还是会在不会马上放开存款利率,因为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宏观背景在“十二五”期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个是我们进出口,就是我们国内的国际收支,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还有一个就是实体经济对于贷款的需求非常强劲,因为城镇化又提出来,贷款需求会非常强劲。
所谓进出口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它会影响到利率?进出口的概念就是我们外汇储备还要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就要购买外汇,中央银行购买的这个外汇它会变成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个存款我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它叫基础货币。
只要是我们的外汇国际收支是净出口,也就是顺差经常项,如果我们保持顺差的话,中央银行就要买间接部分外汇,原因在于他不希望,因为我们汇率还没有放开,他不希望汇率太大的波动,如果我们经常项目是顺差的时候,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如果中央银行不控制,外汇供给增加本币是要升值的。
外汇多相当于本币就少,本币少,本币就要升值,这个升值对于出口企业是不利的,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各个国家都希望货币贬值。
中央银行要调节外汇市场,只要是在外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是一个买进。
中央银行向谁买呢?从来不是向我们老百姓买中央银行都是向商业银行来购买,中央银行购买商业银行的外汇,商业银行把外汇转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会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给他一笔存款,这个存款就叫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这个存款就形成了基础货币,这个钱非常重要,这个钱重要在哪里?这个钱是一个种子,或者是说它是一个我们叫它基础货币,它的重要在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钱并不是直接的购买力,个人也好、地方政府也好是拿不到这个钱的,这是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我们用的钱都是什么?除了现钞以外,我们用的钱都是银行创造的存款,我们在座各位从来没有中央银行的信用卡或者什么卡,都是哪一家银行的卡。
所谓哪一家银行的卡,或者哪一家银行的存单,这就是这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你去工行的就是工行发行的货币,我们如果把存款理解为债券的话,你持有工行的存款就是持有了工行的债券,持有了建行的,就持有了建行的债券,我们用的这些钱。
但是我们企业也好,个人也好,用的这个钱和进出口有什么关系呢?商业银行能够发行多少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或者发行多少债券取决于在中央银行有多少存款。
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
现在存款准备金率接近20%,商业银行只要在中央银行多20%就可以发放100块钱的贷款,或者叫做创造100块钱的存款。
由于外汇储备原因就不断地在中央银行增加存款,它的信用创造能力非常强,而且这不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的。
因为我有外汇,我卖给中央银行,我在中央银行有存款,这个存款叫超额存款,按照20%的比例,哪怕100%的比例,只要我在你这里有存款我就可以创造贷款,如果我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地获得,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是非常强的。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这部分,如果我们外汇储备收支平衡了,没有这部分钱,商业银行就比较被动了,这个时候他要想创造货币就有难度了,他怎么能获得准备金呢?他就要想别的办法了,那个时候中央银行的控制力就比较强。
我们说这几种情况,一个是进出口的状态,还有我们在座各位可能特别有体会,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另外银行现在风险识别能力比较低,这些使得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中央银行或者国务院不一定会放开存款利率。
存贷款利率应该说在“十二五”期间不会完全利率市场化,但在2020年基本上差不多了。
但是我们就不能看表面,我们不能看它表面上,在所谓的利率制度还是实行官定利率,存贷款利率还是中央银行来决定的,我们就会一厢情愿地认为,银行贷款还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不是这样子的。
市场上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已经积累到一定量变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是质变。
无论对于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或者地方政府也好都要未雨绸缪。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肯定要融资要借钱的,没有一个国家在发展他不借钱,借钱负债最多的国家都是最富有的国家。
现在的负债和过去杨白劳借债不一样了,富人才借得起债。
要发展一定要有融资渠道,财政的收入来源有几种,一种是货币发行,地方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就不要想了,还有一个是税收,还有一个是融资。
融资是现代财政的一个来源渠道,是支撑支出的重要渠道。
虽然我们利率市场化在形式上,特别在存贷款利率上还是官定利率,但是我们还要为我们个人也好,还是地方政府也好,要为未来融资做准备。
融资渠道可能会发生变化的,而且你会发现另外的融资渠道可能比银行融资渠道更好,这就是未雨绸缪,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无论是制度的转变,还是技术的转变,我觉得都要有,包括我们个人,理财的观念也要发生一些变化,因为市场在变。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们怎么做能够建立一个与利率市场化相容的机制?(一)对银行的影响--产品和业务创新我截了一张图,这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图,给大家念一下它的产品,它的三个部分。
1、产品服务;2、投资理财;3服务指南。
产品服务都有哪些产品?有电子银行、个人存款、个人贷款、银行卡、信用卡、外汇服务、房改金融、证券代理、便利服务。
投资理财有基金、理财、贵金属、保险、国债、外汇。
我们现在银行已经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对于银行来讲,它最关注的实际上是赚钱,利润。
银行怎么样能够获得最高的利润,这是银行应该关注的,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是政策银行,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商业银行的改革越成功,这个目标就应该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