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内容简介:
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我掌握了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在我演唱一些经典的声乐作品时,这些歌曲不仅对声音的要求极高,还要求歌唱者拥有相应的感情融入在其中,而我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则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内涵意境声音风格艺术处理演唱技术与艺术
正文: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二度创作”。
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
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我个人认为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
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
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
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所以,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就拿作品《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当我拿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首先将歌词朗诵几遍,了解到这是一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鸟儿悲惨遭遇的描写,体现了人类为了一己私欲大量的捕杀鸟类,破坏了生态环境。
鸟儿们无奈和凄凉地哭诉,就是这首歌的主要感情色彩,所以这首歌在演唱时应把握住这种孤独、凄凉地的感情。
二、意境的想象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生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
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
正如我在演唱《鸟儿在风中歌唱》时,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眼看着自己的同伴被关在鸟笼里而失去自由,却不能飞进自己的村庄,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几多无奈与凄凉,演唱时我以近似哭泣的表情来体现了主人公——鸟儿当时凄凉的心情。
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
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
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我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
三、声音的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
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浑厚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
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
如《鸟儿》中有几处花腔,歌词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啊”字,可是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就是描述的小鸟的内心感受,它时而是在叹息,时而是在哭泣,时而是在呐喊,甚至是它歇斯底里的呼唤,而这时歌者将唱到高音C,振憾的高音穿破长空,体现无比的凄凉。
在声音的控制上,气息要平和、稳定,半音一定唱准,否则达不到效果。
四、风格的掌握和韵味的体现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如何,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很好,韵味上也很好,但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起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
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肴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权,她主演过中国歌剧《秋子》,举办过独唱音乐会,并远渡重洋赴美留学。
先后在纳萨瑞斯学院和伊斯特曼音乐学校里,系统地学习声乐、歌剧艺术、研读了大量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及近现代乐派的艺术歌曲与歌剧作品,学习了专业音乐基础理论及文史、神学、德语、法语等各方面的课程。
从此,张权能用五、六种语言演唱原作。
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认真地钻研我国各地的民歌、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方法,她特别注意语言、发声和不同风格的把握,努力将民族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和个性化的演唱风格。
张权不仅能原汁原味地演唱好外国优秀作品,更可贵的是她能够演唱好中国作品。
她为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作了最好的诠释。
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等艺术歌曲,她都唱得非常精致、适度、炉火纯青,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她还能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族风味的歌曲,如《绣荷包》、《嘎俄里泰》、《乌苏里江》等。
她演唱的四川民歌《山歌向着春天唱》,从风格、语言、韵味上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独具情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她的歌声里那一出出感人的故事,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让人备感亲切,回味无穷。
张权的演唱能很好地将西洋唱法与中国风格结合起来,既拓展了美声的表现空间,又凝聚着民族气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所以,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
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
好的歌者并不满足于曲谱中所记下的音,而必定会在音外的腔上下功夫(腔也就是韵味),并用得恰到好处。
五、艺术的处理、忘我的表演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
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
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
在《鸟儿》这首歌曲中,我将它整体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轻轻地,以述叙的口吻演唱,讲述一只鸟儿的故事,第二部分则不同,体现鸟儿在内心的呐喊,震振心灵,呼唤地演唱,速度加快,略带哭腔,最后音停留在高音C上,振憾心灵,第三部分,速度减慢,哀叹地,慢慢进入全曲的最高潮,唱出鸟儿的心声“有谁能把它带回故乡!”声音坚定,最后音停下来表演不要停,待伴奏的最后一个低音停止,全曲才算真正的结束。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
“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
“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
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
因此,我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来表现艺术。
在平常考试时,我发现还有一些同学在演唱时精神高度紧张,前怕狼后怕虎,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说感动观众了。
因此我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六、技术与艺术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
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字不可分割。
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
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
(1)参考文献:《张权纪念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