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所知所感,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就所知所感,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选自然辨证法这门课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可第一节课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门哲学课,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观、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所以这门课不只是一般的哲学类课程,它对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课程上,老师提到了创造性思维。

就我们工科而言,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味的追求模仿,在科研工作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创造是永远也出不了大的成绩的。

即使有成绩也不会是学科的前沿,自己科研领域的最高端,而只是在重复别人自己做过的东西。

这几年,国家层面上,一直在强调科学创新,用创新引领高新技术行业发展。

也一直在倡导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中国制造”的层面,更多的是要在国际上打出“中国创造”的招牌。

而“中国创造”就需要科学创新,思维创新等。

而把“中国创造”具体到各个领域,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科研方面,这一系列的创新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需要我们打破之前的思维定式和束缚,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程序来认识客体,进而产生各种有用、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知识等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书上有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集合。

而在我们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中,这种高级形式的人类思维活动更应该伴随我们左右。

就从基本的看科研文献说起,它就是一个思维集中和发散的过程,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存在。

因为研究生不像本科那样广泛的学习一大类的知识,而是要专心从事于特定的领域,就要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了解,要掌握之前的科研动态与技术。

这就需要我们阅读大量该领域的科研文献,对自己所从事的课题有所了解和掌握。

这就是一个思维集中的过程。

通过大量的科研文献,可以了解研究方向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可以知道自己想做的课题,是否已经有人做过,同一领域其他专家学者研究到什么程度。

当然,看文献不仅仅只是了解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多想想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自己能不能做,是否值得做,从中也能看出自己从事的研究,在学术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及我们做了之后是否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阅读文献,打好基础。

然后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实验想法与思路或者不同的见解,进而一步步去验证。

这就是科研工作中我们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创造性思维需要突出创新,而不是一味的跟风模仿,在科研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也具有一些特征,如:
1.新颖性或超前性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

所以,在思维方法,或者技术水平上要有自己
的独到之处,能做到“前无古人”就算是自己的新颖和首创。

超前性是既要超越前人,又要走在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前列,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因此,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活动中善于超出思维常规,对常规的事物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求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发现新的不同。

2.连续与多维性创造性活动也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展开,需要有一定的连续性,站在前
人、巨人的肩膀上,更好的往前发展。

当然,发展是多维的,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向不同的科研方向发展与创新。

3.风险性和无畏性由于事物是发展的,实践的条件与认识的水平等限制,不是每一个创
新性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都是正确的,都能取得成功。

所以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当然,正因为有风险,所以我们在科研实践过程中要有无畏的勇气,敢于面对失败的气魄以及顽强的毅力。

在科研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科学呼唤创造,科学研究需要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

因此,我们在科研活动中始终要有创造性思维,同时能与自然辩证法结合起来,以此指导我们
的科研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