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20℃的a、b两种液体加热(m a<m b),如图丙为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1)t1时刻,a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b液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
(2)当加热到t2时刻,a液体吸收的热量b液体吸收的热量。
(3)a液体的比热容b液体的比热容。
(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戍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3、图中燃料1与燃料2质量相同,水与油的质量相同。
(1)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棋写ABC字母符号);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
(2)在做研究不同燃料的热值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表:燃料序号加热前液体温度/℃燃料燃尽时液体温度/℃燃料的热值/(J/kg)11535 2.4×1062152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完全燃烧10g 燃料1放出的热量为 ,燃料2的热值为 J/kg 。
(3)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偏 (填大或小);原因是: 。
4、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如图小宁用两套相同的实验器材,甲、乙两个烧杯都装有0.46kg 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燃料加热前燃料质量加热后燃料质量 加热前水温 加热后水温 煤油 0.034kg 0.024kg 24℃ 84℃ 菜籽油0.034kg0.024kg24℃74℃(1)组装器材时,图中烧杯、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材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油的热值较大,若煤油的热值为 4.6×107J/kg ,加热水前后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该煤油燃具的效率为 %。
5、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要求闭合开关后,灯泡L 1、L 2并联,开关S 控制所有用电器,电流表A 1测流过灯L 1的电流,A 2测流过灯L 2的电流,A 3测流过干路的电流。
(1)已知各电路元件、连接情况均完好,闭合开关前,我们发现电流表A 1的指针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处,可能的原因是 ;(2)更正上述问题后,闭合开关S ,观察到 (填“只有L 1发光”、“只有L 2发光”“电源短路”);小明随即断开开关,仔细检查,发现电路有不当之处。
请在图甲中只改动一根导线,将电路修改完成(提醒:在需要删除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3)随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两个并联的小灯泡,一个很亮,一个发光微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不同B.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C、两个灯泡的规格不同D.发光微弱的灯泡被短路试验次数A1的示数/A A2的示数/A A3的示数/A10.20.10.320.20.20.430.20.5(4)在实验中,小明经过调整多次测量,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三次测量时,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丙,则此时通过灯L2的电流为A,并填入表格中;(5)根据表格得到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6)由实验数据可知:小明主要通过方式来多次实验。
A.同时更换小灯泡L1、L2的不同规格B.只更换小灯泡L1的不同规格C.只更换小灯泡L2的不同规格D.只更换了电源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①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
②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③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 1.00.5C镍铬合金0.5 1.0D锰铜合金0.50.5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分别将A和D 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大小不相同,由此,可验证该猜想。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的变化情况,小红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
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8、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分别将a、b、c、d四段导体接入电路,其参数如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200.5b锰铜合金200.5c镍铬合金20 1.0d镍铬合金100.5(1)实验装置主要是通过观察(填“电流表示数”或“灯泡亮度”)更能准确比较所连入各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选用导线a、b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有关。
(3)选用导线和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9、重庆育才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选填“断开”、“闭合”)状态。
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规格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
(2)如图乙所示,秋秋闭合开关,测量L1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大,由此判断出电路故障是L1(选填“短路”、“断路”)。
秋秋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V。
(3)如图甲所示,秋秋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他想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直接改接到C点去测L2两端的电压值时,艺轩认为秋秋的操作是错误的,原因是这样改接后,会导致。
(4)艺轩用电压表测出AB两端电压为U1,BC两端电压为U2,AC两端电压为U3,并将数据记录到表中,测量完成后,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分析表格后同学们发现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该错误数据是V,错误的原因是:。
纠正错误后,他们根据表格得出U1、U2、U3这三个电压值的关系是:U3=。
实验次数AB两端电压U1/V BC两端电压U2/V AC两端电压U3/V1 1.5 3.0 4.52 1.2 1.8 3.03 1.50.9 6.010、小明利用图甲中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新干电池两节,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30Ω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2)图乙是按照图甲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表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导线不允许交叉);(3)正确连接后,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端;(4)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时,电流表示数为0.2A,记下此时数据;(5)他又分别将10Ω、15Ω和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当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无法将电压表示数调节到用5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的控制电压值.于是,他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重新依次进行实验.调节后,为了用以上四个电阻都能完成实验,记录数据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应该不低于V;(6)调整后,根据多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7)实验结束后,小叨进行了反思,他觉得如果把阻值为Ω的电阻最先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就可以避免实验中出现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控制电压的问题。
1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1.5A”,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1234电压/V0.6 1.2 1.8 2.4电流/A0.120.240.360.48(1)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选填“左”或“右”)端。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的作用。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0,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是如图中a、b、c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断了,则该导线是。
(4)电路连接正确后,小刚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分析数据还可知,实验中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
(5)另一位同学分析发现他的其中一组数据是捏造的,你认为是第组,因为测出该组数据时,滑动变阻器需接入的阻值为Ω。
12、小倩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选用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R,导线若干和标有“50Ω0.5A”字样滑动变阻器R'。
实验次数1234电压U/V 1.0 1.4 2.0 2.4电流I/A0.100.140.200.24(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滑片P向D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且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选填“断开”或“闭合”)。
在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且不断变化,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发生了(选填“开路”或“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8A时,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Ω。
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上表,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两端的电压成比。
13、在“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功率是否相同”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压U恒为8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2A“,小灯泡额定电压U额=2.5V,额定功率小于1.2W,两个阻值分别为10Ω,20Ω的定值电阻R0可供选择。
(1)为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有一较大的调节范围,小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实物电路的连接。
(2)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灯泡此时的电阻R L=Ω。
实验次数物理量12345电压/V 1.0 1.5 2.0 2.5 3.0电流/A0.240.320.380.44电功率/W(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根据数据还可以判断出,小葱在实验中选用的R0=Ω的定值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