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35
2、 新式婚礼
▪ 中国传统婚礼由父母 包办婚姻,“三书六 礼”。
▪ 繁文缛节太多,带有 封建迷信色彩。
▪ 自由恋爱,登记结婚。
▪ 崇尚简单而新颖的个 性婚礼。
36




空海教旅音草饭集 中底堂行乐坪店体




现 代
婚婚婚婚婚婚婚婚 婚
礼礼礼礼礼礼礼礼 礼
……


37
饭店行礼
▪ 新郎、新娘在宴会厅门口迎宾; ▪ 双方家长上台,家长代表发
并需呵护 九 柳婚:像垂柳一样,风 吹雨打不折 十 锡婚:锡器柔韧,不易 跌破 十一 钢婚:不会生锈,比 钢铁更坚硬 十二 链婚 :像铁链一样, 紧扣连锁
会生锈
51
▪ 十三 花边婚:坚韧而且漂亮 十四 象牙婚:时间愈久,色 泽愈光亮美丽 十五 水晶婚:透明清澈而 光釆夺目 二十 搪瓷婚:光滑无瑕,需 呵护,不让跌破
西方婚礼誓词
▪ 牧师:“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 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 至死亡。 ”
▪ 新郎: “ I do(我愿意)! ” ▪ 牧师:"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爱他、忠
诚于他,无论他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 至死亡。” ▪ 新娘: “ I do(我愿意)! ”
43
教堂婚礼
44
烛光婚礼 45
9
二、成人礼
▪ 冠礼:“男二十而 冠”,是结发髻, 戴冠的意思。
10
▪ 笄礼,“女许嫁 而笄”,是挽起 发髻插上笄(簪 子)的意思。
11
仿古成人仪式
▪ 2006年5月16日,武汉市首次以传统方式举办成人 节。上午9时30分,武汉516名18岁至20岁的学生 身着传统汉服,各捧一顶帽冠,面南站立。在古 朴、肃穆的编钟鼓乐声中庄严地完成“升国旗”、 “加冠”、“拜师长”、“拜父母”、“成人宣 誓”等仪式。
▪ 仪式共分16个步骤。受礼者的父母先立于东 侧,受礼者面南向观礼宾行揖礼,然后跪坐 席上,由赞者梳头盘发。 正宾开始诵读祝 词,然后跪坐为之梳头加笄。笄上秀发后, 接过正宾醴酒,聆听祝词,然后跪洒酒水祭 酒,再用嘴唇轻触酒杯,再次跪拜正宾。 最后笄者还需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 感谢,受礼者要点头示意。
18
▪ 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作秀” ,否则脱下服 装,剩下的只有几张留念照。
▪ ▪ 不必照搬古代仪式,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赋
予新的内涵, 明确举办成年礼的目的、意 义,强调学生到了18岁,应有社会责任意 识,承担社会义务。如能达到这种目的, 应给予尊重。
19
三、婚礼习俗
▪ 远古的婚姻,以掠夺婚为主,因为抢婚多是 在黑夜进行,所以婚姻最早称“昏姻” 。
52
造成婚嫁浪费的原因
▪ 中国人历来爱面子, ▪ 是人情关系往来的一 体面的婚礼能给自 种体现渠道,有的人 己长面子,所以婚 借婚嫁之机收敛钱财。 礼讲阔气、比排场。 ▪ 存在着互相攀比的风
▪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 气,不大操大办怕遭 好了,婚事必然要 到耻笑,从而形成恶 比以前花费多一些。 性循环。
▪ 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 逐桌敬酒;
▪ 开香槟酒、切结婚蛋糕、喝交杯 ▪ 仪式结束。
酒;
38
饭店婚礼
39
集体婚礼
▪ 集体婚礼一般的仪式是:①选择好吉期; ②新人到时,鸣放鞭炮并奏乐,宣布婚礼 开始;③新婚夫妇向尊长、亲友们行鞠躬 礼;④新婚夫妇互行鞠躬鞠;⑤由领导、 来宾致祝辞,新婚夫妇代表答谢讲话;⑥ 娱乐活动或文艺演出助兴;有的地方设宴 或茶点招待;礼成后,举办舞会等。
40
▪ 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
41
西式婚礼
(草地婚礼、教堂婚礼、烛光婚礼)
1、来宾入座 2、同时进行奏乐(结婚进行曲)新
友点蜡烛仪式 3、领唱歌班进场 4、主席(牧
师)宣召婚礼开始 5、伴郎、新郎、伴娘、新娘
等陆续进场(新娘挽着父亲入场;父亲将新娘交
到等候已久的新郎手中)。6、唱歌班(青年会)
吟唱圣歌(或有关婚姻的歌曲)、祷告、 7、全
▪ 二十五 银 婚:有恒久 价值,是婚后第一个大庆 典
▪ 三十 珍珠婚:像珍珠般 浑圆,美丽和珍贵 三十五 珊瑚婚:嫣红而 宝贵,更为生色 四十 红宝石婚:名贵难 得 四十五 蓝宝石婚:更珍 贵璀璨
▪ 五十 金 婚:婚后第 二大庆典
五十五 翡翠婚:如翡翠 玉石,无价之宝
▪ 六十 钻石婚:珍奇罕 有,是最隆重庆典
28
29
入洞房
▪ 在媒人的护送下,新 郎用一根红绸子牵引 着新娘送入洞房。
30
饮交杯酒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要 举行合卺(jin)礼, 就是吃合婚酒。到了 宋代,合卺礼发展为 饮交杯酒。
31
结发之礼
▪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要放爆竹以渲染热闹、 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避邪。
▪ 新娘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扶入大厅。进 门时,新人不可踩门槛。宋代的时候要在门 口放置马鞍,新娘从马鞍上迈过,预示将来 的日子“平平安安”。
▪ 有的地方新娘要迈过火盆,预示以后日子红 红火火。
26
27
拜天地
在新郎家的正房内设置香案(天地桌)。 新郎新娘在唱礼官的主持下行叩拜礼。拜 天地的程序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新 郎的父母),三是夫妻对拜。拜完天地, 新郎新娘便有了正式的夫妻名分。
草坪婚礼
46
西式婚礼习俗
▪ 新娘披婚纱的习俗
47
▪ 一种解释是:在包办 婚姻的时代,新娘的 脸要盖起来,等新郎 看清新娘时,即使不 喜欢她的容貌,也为 时已晚了。
▪ 另一种解释是:是为 了在婚礼那天不被在 空中游荡的邪恶鬼魂 伤害。
48
▪ 新娘站在新郎左边的习俗 ▪ 结婚戴戒指的习俗
▪ 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 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 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 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 为妻的人。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人生仪礼民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的始 终,主要包括出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
1
一、出生礼
▪ 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 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 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2
1、诞生礼
▪ 男弄璋、女弄瓦 (《诗经》)
▪ 男悬弓、女悬帨 (《礼记》)
32
闹洞房
▪ 闹洞房是为了趋逐邪 灵的阴气,增强人势 的阳气,所以民间俗 语说“人不闹鬼闹”、 “不闹不发,越闹越 发”。
▪ 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 出谜语、对对子,请 其讲述恋爱经历等。
▪ 武闹较为粗野,口出 秽言,对新娘动手动 脚,颇有恶作剧的性 质。
33Biblioteka 34守花烛▪ 新婚之夜也就是“洞 房花烛夜”。洞房的 花烛点燃之后是不能 吹灭的,要让花烛一 夜长明。
53
四、丧葬习俗
▪ 丧葬习俗是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国古代孝文 化意识和灵魂不灭观
念的集中体现。
▪ 从葬的形式讲,生活 在海上的实行水葬, 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实 行天葬,生活在城市 的实行火葬,生活在 农村的实行土葬。
▪ 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
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24
▪ 出门:
▪ 新娘由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 ▪ 新娘盖“红盖头”。 ▪ 新娘上轿时脚不能沾地。 ▪ 新娘的花轿抬出大门后,新娘家要马上关好
大门,有的地方还要泼一盆水。 ▪ 花轿回时不走重道。
25
▪ 牵新娘:

15
正宾为笄者梳头加笄。
16
17
弘扬传统还是做秀?
▪ 中国是礼仪之邦,成人冠礼特别重要。现在 有些青少年学生比较缺乏民族意识和责任意 识,通过庄重的加冠仪式,可让一名青年从 中认识到作为一名成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克服盲目的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 义思想。
4
3、满月礼
▪ 满月酒: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 丰盛宴席款待,称为 满月酒。
▪ 剃胎发:满月时,为 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 称为剃胎发。
5
4、百日礼
▪ 穿“百家衣”:父母 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从各家取一块布 片,将布片拼合起来 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 衣。
▪ 戴长命锁:长命锁是 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 种装饰物,民间认为, 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 就能辟灾去邪,“锁” 住生命。
6
7
5、周岁礼
▪ “抓周”,又叫“试 儿”,以此来测卜其 志趣、前途和将要从 事的职业。表达了长 辈对小孩的前途寄予 厚望,增加了娱乐性。
8
临沂的生育习俗
▪ 男孩出生后第12天, 女孩出生后第9天,娘 家 “送粥米”(“送 主米” 、“送煮 米” )。
▪ “送粥米”时,小孩 舅持剪刀在孩子头上 作虚拟的剪发动作, 称“铰头”,把钱放 到筐内,为“铰头 钱”。
▪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迎亲)接 新娘过门时用。
22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 纳征:男家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到女家。 ▪ 请期:亦即“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 ▪ 亲迎:就是迎亲,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场肃静(停止奏乐),牧师(神父)证婚、宣誓,
问新郎新娘愿意接受对方否 ? 互相说完“我愿
意”之后,双方交换戒指,互吻,签字后婚礼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