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实施者、引领者,肩负着几十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任,大至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的人生发展,小至管理粉笔、地面上的瓜子壳、窗户上的灰尘、学生的发型、发式。
其间有收获、有遗憾,更多的是面临教育情境的一些困惑。
我作为南通市第三中学的一位普通高中教师,亲身经历了班主任工作的繁杂、琐碎,亲身感受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压力,而且这个压力越来越大。
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与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班主任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实现德育效能的重要因素。
现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些浅略的探讨。
一、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师爱与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教育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显得灵验;离开爱心,德育的种种方法与理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见,师爱在教育活动中的重大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爱的前提首先在与你要了解学生。
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他们好奇,辨别能力差,容易冲动,叛逆性极强。
很多时候,在学校规章制度面前或师长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
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希望用对小孩子的爱来自他们。
他们希望的爱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他们不希望老师关注他们很多,也不希望老师不关注他们,如何把握这个尺度?首要的就是你要从心底去爱他们。
二、尊重,是爱的直接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他们是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他们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
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
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
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
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
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
这也便成了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所以我们在这里指的尊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尊重,才能让学生亲近你、信任你,同时又敬畏你、依赖你。
如果教师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以俯视的眼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因各种原因而有较强自卑感的学生上,尤须谨慎,
任何的怠慢或不经意的冷漠,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加剧自卑感,产生对老师的避畏和不满的情绪,进而走向封闭和对抗,如通过故意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形式来发泄,甚至直接不尊重老师,这最终只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僵局和恶化。
不亲其师,便难信其道,教育工作终难顺利开展。
三、理解,是爱的具体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
错位的家庭教育和扭曲的家庭关爱正滋生了这些“独苗”学生的弱点:其一,他们都注重自我,张扬个性,总是以“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其二,他们自私狭隘,集体意识缺乏;其三,自律意识差,自省能力差;其四,劳动观念淡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父母为他们安排一切,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带有的共性特征。
一个能理解学生的教师,决不会总是埋怨训斥、求全责备,而会采取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位置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就能与学生顺利开展思想交流与教育。
当发现“问题”,老师应该是私下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辨明性质,分析利弊,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觉正确地处理感情问题。
切忌凭着条条框框,一味压制破坏,无情打击,在极端政策之下,伤害了
学生,老师得到的是学生永远的怀恨,这往往有着适得其反的结果。
四、平等,是师爱的催化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或许,追求平等是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信念,是一切社会管理中的基本原则。
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也由于教师相关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学生的偏爱现象,或喜欢成绩好的、信任听话的、器重班干部等等。
表面上看来,这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事,但事实上,这些现象是否处理得当,是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重大因素。
淡化班主任的权力意识,反而会增长班主任的威信。
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立足公平,力求平等,一视同仁。
从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融入这个集体,然后才在不自觉中去追求效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去竞争,学生才会信任老师,热爱集体。
“你给学生推开一扇窗,学生就会描绘出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的反映,对此,班主任只能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充分的信任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是非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教师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意识,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
激励学生掌握知识,追求真理。
只有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你的任何教育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