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一.【方证概述】
古代治疗痞病的专方,有止呕消痞的功效,适用于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的疾病,
二.【经典配方】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1、半夏半两有误:《经方例释》指出《外台》五两,《千金》云“半夏一升,洗毕称五两为正,必此方本用一升”,据考证,半夏一升等于五两,则半夏与黄芩干姜甘草人参的比例应该为5:3:3:3基本相似
2、黄连一两,提示黄连量不可大,大量黄连除烦,小量黄连治痞,是经方例
三.【经典方证】
1、心下痞
痞,古病名,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但按压柔软,并没有剧烈的疼痛,没有拒按和反跳痛与硬满如石,或腹满如覆瓦的大陷胸汤证,大承气汤证有明显的不同
心下痞满而不痛,按之软虚也(刘完素)
痞多有热,患者常有口干口苦,口臭以及失眠,烦躁,胸闷,头晕等不适感,故有热痞之称黄连黄芩除痞
2、呕
呕是胃气上逆的表现,是一组症状,除恶心呕吐外,还包括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部发胀,以及消化液返流等
半夏止呕:“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3、肠鸣
肠鸣,肠蠕动的声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不明显,急性胃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响亮,高亢。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四.【适用人群】
1、唇舌红苔黄,营养状况较好,唇红舌红,舌苔多黄腻,大多数为青壮年患者
2、溃疡
容易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女性月经期溃疡多发或加重
3、痞利
伴有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疼痛,腹泻或腹泻倾向等
4、烦热
焦虑倾向,大多伴有睡眠障,多情绪急躁,或心悸早博胸闷等
5.诱因
生活无规律,有酗酒抽烟,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
五、【适用病症】
1、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黄连黄芩清热除痞
人参半夏干姜甘草大枣止呕温中
经验:
1,本方适用于以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本方能比较迅速的改善症状
2,上腹部怕冷,遇冷胀痛或腹泻加重,用温药无效者,也可以用
3,胃病日久,肤色黄暗,补药无效者,也可以用
2、肠炎腹泻
对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也有用,通常有比较明显的肠鸣音
3、酒后呕吐腹泻
对饮酒过量的呕吐,上腹部灼烧感,头晕烦躁或者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以及腹泻等,本方有效
4、失眠
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失眠,也可以用本方
情绪对消化道影响很大,《黄帝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提示胃不和与睡眠不好的关系,《伤寒论》栀子厚朴汤证为“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提示心烦和腹满常常互见
六.【补充说明】
1、本方尽量用原方,原方即有效果,原方汤液也不太苦
一般不需要加减有两种情况可以加减:
①面色黄舌质暗淡时,加肉桂
②舌苔黄厚,加制大黄
2、贫血,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胃病患者慎用本方,胃痛持续,没有明确诊断的人,也不要随便服用本方
3、方中干姜人参黄连黄芩的量可以调整,舌红苔黄,黄连多,舌淡苔白干姜多,唇红咽红黄芩多,食欲不振人参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