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队形变换

队形变换

学生摸线往返跑一、教学内容:1、学生摸线往返跑2、小游戏:赶球接力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全身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快速起跑以及快速制动。

难点:制动以后的转身瞪地起跑。

四、教学步骤:(一)准备部分:1、整队集合。

2、清点并报告人数。

3、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次课内容。

(二)开始部分:1、学生围绕篮球场边线跑圈。

2、准备活动:1——7节,组织(略)3、摸线往返跑:(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站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姿势,听到教师发出的起跑口令以后迅速想终点跑去,临近终点线是,采用跨步急停的动作方法制动,降重心,手摸线。

瞪地腿用力瞪地转身返回起跑线。

组织如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Δ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学生做摸线往返跑的练习。

组织如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起跑线综点线(3)、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学生再次做往返跑练习。

组织(略)4、小游戏:赶球接力(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略)(2)、组织学生进行赶球接力游戏:(略)三、结束部分:1、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2、归还体育器材。

3宣布下课。

前滚翻蹲踞式跳远学习内容:蹲踞式跳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改进蹲踞式跳远动作重点:能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连贯协调有力。

学习步骤:一、游戏活动,活跃情绪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2、提出游戏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两人一组进行热身游戏:剪刀、石头、布3、分组进行游戏:蜜峰采蜜组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二、合作探究,改进技术重点:能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改进动作,使动作连贯协调有力。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分类分组,布置目标任务。

2、巡回观察、指导,及时为学生找出不足。

3、组织学生交流,观看,了解不足与改进方法。

学生活动:1、按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伙伴,了解目标任务。

2、合理地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辅助练习改进自己的动作,伙伴间要不断提示动作要求以改进动作。

3、认真观看跳得好的同学的动作,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继续练习,进一步体验连贯动作。

组织:分组练习三、展示、评价、放松教师活动:提出评价要求,组织学生小组评比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放松,调节身心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出2名学生参加评比根据评价标准,合理地对展示的同学生进行评价由一位学生带领进行放松。

组织:转坐在沙坑边教学内容:1、前滚翻2、游戏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能初步了解前滚翻动作的技术要求2、技能:通过本课练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前滚翻动作3、情感:学生能积极参与练习,并能大胆尝试高难度动作4、负荷:中教学过程:1、课堂常规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1)激发学生兴趣:小游戏(炮伐)(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并请一位同学协助老师完成示范动作(2)、组织学生分散练习脚夹沙袋射击的动作方法,提示学生要快速收腹举腿(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组织:两人一组,相隔1.5米至2米远2)前滚翻(1)、教师组织学生自发式练习滚翻动作(2)、教师讲解前滚翻技术动作(举例说明)①、前滚翻动作分解动作:1、蹲撑,两手撑垫,两脚蹬地2、屈臂,低头,使头后部、肩、背、腰依次着垫3、背部着垫时抱小腿团身4、起立成立正姿势重点:滚动圆滑,直线滚动难点: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实验:教师拿一只有气的篮球和一个正方形物体进行比较实验原理:该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球状物体更容易向前滚动。

因此,要做好前滚翻,必须做到团身紧,滚动圆。

(3)、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带领,教师巡视指导3、稳定情绪放松身心(1)、随教师提示完成放松动作(2)、教师点评本课(3)、归还器材(4)、师生再见教学内容:传球接力教学内容:跨过障碍绕过障碍游戏:突破重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大部分学生了解过障碍的技巧、方法。

2、技能目标:提高跨跳奔跑能力,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过程一:1、内容:课堂常规游戏:突破重围2、教师行为:(1)师生问好,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

(2)情景导入:同学们对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了解吗?好,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红军。

“突破重围”:分成两组(男、女),每组选两个人作“国民党”,其他学生作“红军”,“国民党”手牵手去抓“红军”,“红军”尽最大努力躲过抓捕,被抓到的同学就要变成“国民党”,再去抓其他的“红军”,直到全部抓完。

只有两边的人才可以抓人,中间的同学不可以抓人,只可以帮这拦住,让两边的人抓。

范围:每组篮球场半场。

不许出界,否则算被抓。

找几个人示范后进行游戏。

3、学生行为:体委整队,听从老师分配,进行游戏。

在抓捕的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让学生跑出篮球场这个范围。

教师用语言加以鼓励、引导,“快跑啊,敌人追来了”,“你们真不错啊!真棒啊!”,“冲啊!向那边冲啊!”。

过程二:1、内容:跨过障碍2、教师行为:(1)集合整队,小结:你们表现的都很好啊!老师讲过了,中间的人不可以抓你们的啊!你们要加以利用啊!(2)情景导入:红军由于敌人疯狂围剿,被破走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中有很多困难,需要你们去克服,你们有信心吗?(3)将学生分成四组,选一人当队长,让学生讨论后摆放障碍物。

(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4)学生试跑一次后,讨论调整摆放位置进行比赛(三局两胜)。

3、学生行为:(1)站队听老师讲解,理解老师主要的目的。

(2)讨论后摆放障碍物,看看怎么摆放能跑的快一些。

(3)试跑后讨论,调整后进行比赛。

给学生几分钟讨论,看看为什么输和赢。

(引导、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和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过程三1、内容:绕过障碍2、教师行为:(1)组织学生站回上个游戏开始的地方,并让输的两组收拾他们的器材(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放到一边。

(2)情景导入:现在有很多红军同志被捕了(输的两组),你们(胜利的组)要去救他们,他们被关在敌人的兵营里,你们要“绕”过障碍物(垫子、篮球、呼啦圈、凳子)去营救他们,击手掌后一起跑回来,跑回来后站到队尾,不能碰障碍物,如果碰到就不能救人了,而且要站到人质那里等别人来救你了。

(3)找几个人跑一次后组织比赛(三局两胜)。

3、学生行为:(1)站队听老师讲解,理解游戏方法。

(2)找几个人试一次后进行比赛。

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过程四:1、内容:放松、小结。

2、教师行为:放音乐。

归纳、小结本节课情况,给学生鼓励,组织学生收拾器材。

3、学生行为:跟随音乐做放松,参与评价本节课小结,收拾器材。

4、组织形式:散点,围绕老师进行。

器材:垫子四块、篮球四个、呼啦圈四个、凳子四个、录音机一台教学内容:穿过小树林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课堂常规:1、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1、小游戏;“抓人”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型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师生一同练习。

一、队列队形训练:1、集中注意力联系;2、快快集合;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4、变换队形;1、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做正确的示范、找好学生做表演、分组练习。

重点:动作自然,协凋准确。

难点:重心前后稳定,节奏一致。

二、游戏:穿过小树林;规则:1、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拍手后才能起跑。

2、不得碰到下树,如碰到扶起后才能其跑。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示范。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和比赛。

3、分组比赛。

一、放松;二、小结;三、下课场地设计八个小木柱;四个标志物;教学内容:1. 互射、 2. 4-5分钟定时跑教学任务:1.通过互射游戏,培养学生灵敏、反应和掷准能力2.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提高耐久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开课式。

2.队列练习:横队、纵队齐步走。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1.游戏:互射(1)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分为人数相等垢甲,乙两队各队分散站在本队的场地内。

游戏开始,先由甲队用沙包向乙队投击,乙队接住或沙包回击。

击中对方身体得 1 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

(2)规则:1.投击和躲闪必须在场内进行。

2.只准投击头以下部分。

(3)注意事项:1.在场上画几似排球场地,视人数多少分成双数组进行比赛。

2.教师要启发学生互相配合巧妙用沙包击中对方,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善于判断及时躲闪。

3.根据情况可以增加沙包数目,提高学生积极性。

2. 4-5分钟定时跑(1)动作:4-5分钟定时跑上一种规定时间的耐力跑。

开始练习时,可用中等以下速度匀速跑动,坚持跑完4-5分钟。

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变速跑,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的距离越长越好。

跑时,用全脚掌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后蹬离地,动作要轻快,步幅要均匀,呼吸要有节奏。

(2)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成纵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对体弱学生要区别对待。

三、结束部分: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4.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