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诗二首》 教案

《散文诗二首》 教案

带着预习问题,听导语思考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知学习
一、指导朗读
播放影视课文
注意体会朗读时的语调及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来朗读。
二、组织讨论
设计相关问题:
1.作者围绕荷叶一共写了哪些事?展现了哪几幅画面?
出示随文赏图
总结
写到的事情有:
父亲的朋友送莲
我和祖父赏莲
散文诗二首
文章题目
金色花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本诗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头,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通过这个像精灵一样的金色花形象,展示了温馨而圣洁的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学习本文借助意象,托物寄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诗歌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体会女儿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领会层层铺垫的写法。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展现的画面有:
凋谢的白莲
盛开的红莲
雨中的红莲
2.题目是《荷叶·母亲》,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荷叶”和“母亲”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荷叶和母亲的相似点
板书:荷叶覆盖红莲
母亲荫蔽我
(比喻)
随文赏图。
朗读文章,体验文章的美。简要概括画面内容。找出画面之间的联系。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提问,体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品味重点词句。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1.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做到想象奇特,语句通顺。
2.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和班级讨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品赏能力。
通过训练,既提高想象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设计包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读赏析等环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在语言品赏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多诵读、多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让学生听与本文主题相同而且同学们都着这一情感走进课文,使他们更容易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感知画面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
体验反思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分小组分工开展活动。
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2.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特点。
品读欣赏
金色花
1.散文诗中的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好玩?为了跟妈妈捉迷藏?还是其他什么目的呢?
2.“我”变成金色花后,文中写了“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导语思考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知学习
读课文,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相关问题:
1.文章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2.你能各找一个词形容文中孩子和母亲的特点吗?
1.简要概括画面内容。
2.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并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品赏语言,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魅力。
3.利用本课特点,有效地训练学生想象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如梦如幻、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诗人泰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难点:通过想象,鉴赏诗歌,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学习本文托物寄情的写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本课设置了情境导入、感知学习、品读欣赏、想象练习、活动学习、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布置作业
课外活动安排
1.读书活动:阅读《新月集》,做读书笔记。
2.实践活动:回家做一件事让父母感受你对他们的爱。
学生按时完成
引导走近伟大诗人泰戈尔。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情感。
板书设计
金色花
金色花泰戈尔
孩子金色花母亲
巧妙的构思神奇的想象
文章题目
荷叶·母亲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所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按时完成练习。
1.检测练习
2.走近冰心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荷叶 覆盖 红莲
层层铺垫 托物抒情
母亲 荫蔽 我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朗读法感知课文内容。
用品析讨论法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用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感悟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