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痹的鉴别诊断:
1、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2、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3、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临床表现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椎体压痛,痛连上臂,手指麻木,筋脉拘急,遇寒则剧,得暖则舒,舌质淡,苔白,脉弦。
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本病辨证总属邪实正虚。
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邪实有寒、热、寒热错杂之不同,其中以热最为多见,治疗应以祛邪为主。
缓解期或中晚期,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其中正虚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邪则多指痰浊瘀血之内生之邪,治疗应扶正祛邪。
湿热蕴结型:【症状】四肢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下肢关节尤甚,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状分析】本证多由风湿热毒之邪,直中筋骨肌肉关节;或素体阳盛,内有蕴热,感邪后从热化;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所致。
热为阳邪,热盛则见发热、溲黄、舌红之象。
湿为阴邪,重着黏腻,湿盛则见关节肿胀或关节积液,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感重着,又因湿邪重着向下,故下肢关节尤甚。
湿热毒邪交阻于经络、关节、肌肉等处,故关节肌肉局部红肿灼热。
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湿热中阻,故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方药】四妙丸如味。
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30g、蒲公英20g、川牛膝20g、防风10g、土茯苓30g、泽泻15g、金银花24g。
【临证加减】关节肿甚者,加车前草20g,猪苓15g;热毒盛者,加板蓝根30g,虎杖20g,生石膏30g;热灼伤阴者,加石斛15g,牡丹皮 15g。
阴虚内热型:
【症状】关节红肿疼痛、触之发热,甚则屈伸不利,筋肉挛缩,伴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质红或红绛,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症状分析】邪热痹阻关节、经络,热灼伤津,阴津耗损,虚热内生,而成阴虚内热证。
阴虚则肌肤筋骨失于濡养,病邪稽留不去,痹阻经脉,深伏关节,郁而化热,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甚则屈伸不利,筋肉挛缩。
阴津耗损过度,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故低热,五心烦热。
阴虚内热,逼津外泄,故盗汗。
虚火上炎则口干喜饮。
阴
虚内热,津亏肠燥,故大便于结。
舌质红或红绛,苔少或剥脱,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
生地黄30g、石斛15g、牡丹皮15g、秦艽12g、川牛膝20g、桑枝15g、独活15g、青蒿15 g、白薇12g、金银花24g。
【临证加减】兼湿热者,加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
风寒湿痹阻型:
【症状】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恶风发热,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浮缓。
【症状分析】机体营卫气血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痹经络,凝滞气血,故关节冷痛,屈伸不利。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得热则寒凝渐散,气血得以运行,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涩,故痛更剧。
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
湿亦属阴邪,重着黏滞,故肢体关节肿胀重着。
外邪束表,营卫失和,故恶风发热。
风湿相搏,痹阻气班,经络失和,故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为寒湿之象,脉浮缓为风邪之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2g、独活12 g、海风藤15g、桂枝10g、秦艽10g、当归
10g、川芎10g、桑枝15g、乳香10g、防风10g。
【临证加减】风盛者,加防风10g,白芷10g;寒盛者,加附子9g,细辛6g;湿盛者,加革解15g,薏苡仁30g。
寒热错杂型: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局部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关节屈伸不利,舌苔白或黄、或黄白兼见,脉弦数。
【症状分析】素体阳盛,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邪易从热化,而又未尽化热之时;或风寒湿痹失治或治疗不当,日久郁而化热,而又未尽化热之时;或素体阳虚阴盛,平日即有畏寒喜暖等寒象表现,当湿热之邪直袭肌肤、经脉、关节时,又出现关节肿痛灼热等热痹表现。
凡此种种,均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证,或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局部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
舌脉亦均为寒热错杂之象。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麻黄6g、桂枝10g、防风10g、知母15g、独活15g、川芎12g、细辛6 g、甘草6 g、赤芍12g、防风10g、土茯苓30g、威灵仙30g。
【临证加减】寒重热轻者,重用麻黄、桂枝等祛风散寒药,加熟附片10g;热重于寒者,加牡丹皮20g,生石膏30g,金银花20g;阴虚发热者,加青蒿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