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
2、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难点:
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教学用具准备:
大塑料袋(薄)、三脚架、火柴、酒精棉球、坩埚、镊子、湿抹布、纸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走马灯。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疑、提出问题: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热气球。
师:对,这就是热气球,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上每年还有热气球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生欣赏视频
师:欣赏了视频之后,关于热气球,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关热气球的问题。
从同学们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师板书课题)
二、调动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师:同学们,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认为热气球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生猜测:点火后有热气,热气会把热气球顶上去。
为什么这样猜测?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情景吗?
(1、让学生明白猜测也是需要依据的;2、唤起学生的一些生活感知,比如:刚出笼的馒头热气腾腾,烟囱的烟向上冒出……)
三、小组实验,揭示原理
1、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丰富,并且更够进行大胆的猜想。
只有猜想行不行?
生:不行!
师:有了猜想还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师:对,实验是我们探究问题的最重要工具,那么我们今天就模拟一下热气球上升的实验。
2、实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
(1)师: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坩埚、酒精棉球、火柴、镊子、塑料袋、湿抹布(展示)。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你们打算怎样用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
生交流后汇报实验步骤、教师给出温馨提示。
(第一,注意用火安全,不要用手接触坩埚,危急时可以用湿毛巾盖灭火焰。
第二,塑料袋不能离火太近,若塑料袋收缩或燃烧,实验失败,不要用手去接触燃烧的塑料袋,防止烫伤。
第三,小组分工合作,点火员负责点火,操作员放飞3次后,熄火员用湿布盖灭火焰,整理员把实验材料整理好。
第四,小组成员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组长填写在《小组实验记录单》上。
)
(用记录来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和感受空气受热后的体积变化、轻重变化、运动情况等)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做实验了吧。
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实验吧!(2)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停下来!现在请各组来汇报一下。
说一说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每组的派一名代表带记录单于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一一板书: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在上升(4)师:那现在谁能解释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师:大家真了不起,通过实验,研究出了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我真佩服你们!
四、玩玩具,重难点突破
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热空气玩具。
(出示纸蛇)谁想上来玩一玩?
师: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能不能利用今天学习到的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让纸蛇转起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原因:热气球上升时带动纸蛇转动。
出示走马灯,谁能把它玩转呢?指生上台演示并解释现象。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又一次证明了加热后的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不仅能解释这两个玩具转动的原因,而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们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1、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下部,这样热空气上升,整间屋子都会很快暖和起来。
2、我还知道油烟机要装在上部,这也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
还有排风扇、孔明灯。
师:(课件示一火灾画面)这是一场火灾时的真实场景,刚才我们认识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假如你需要在火灾中逃生,有没有好的想法?(手捂口鼻、匍匐前进。
)
师: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是法国人于200多年前发明的,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但是,我们中国人更了不起,早在1700多年前,诸葛亮(字孔明)就发明了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用它传递军事作战信号,你们知道这种灯叫什么名字吗?
生:孔明灯。
师:现在孔明灯被人们赋予了祈求吉祥、放飞梦想的新的含义。
六、拓展活动,课下延伸
你回家后能不能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做个有趣的热空气玩具或者孔明灯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老师还为大家留了一个问题:热气球能在太空中上升吗?让我们把研究科学的兴趣延伸到生活中,好不好?
体会与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视频导疑、提出问题——调动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小组实验、揭示原理——玩玩具、重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拓展活动、课下延伸。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从欣赏视频创设探究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实验解决问题。
探索活动中,我随时巡视指导,帮助他们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避免有的小组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在学生实验探索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
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启发提高,学生才能更充分的汇报。
二、以学生为本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在有风的天气里有什么现象?从而明白轻的物体容易飘起来,从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
在得出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后,我用走马灯和纸蛇这两个热空气来巩固所学知识,指生上台玩一玩,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情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说明了热空气上升?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展示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吸油烟机为什么安装在炉灶的上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热空气的应用。
四、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拓展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关热气球发明的知识,意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热空气上升知识的国家,知道孔明灯的由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课后请同学们制作一个孔明灯,也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热气球能在太空中上升吗?也是把学到的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延伸。
但是课堂中对这个活动的时间没有把握好,结束的比较匆忙。
从本节课来看,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学生能独立思考,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