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复习提纲

1.理解科学具有多重性,掌握科学的内涵(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的内涵应包括科学态度、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知识三个基本要素2.熟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第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熟记指南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要求4.了解指南中各年龄班科学探究的目标5.熟记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一、着眼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立足幼儿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三、适应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五、依据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6.掌握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求一、科学性和启蒙性二、广泛性和代表性三、地方性和季节性四、时代性和民族性7.熟记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体与健康、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现代科学技术、初步的数概念8.掌握幼儿探究的探究过程经历了三个环节产生疑问、进行猜想、进行验证9.熟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一、教育内容的生成性二、教育过程的探究性三、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四、教育活动的结果使儿童获得广泛的经验10.理解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定义正规性科学活动:也称为集体教学活动,它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科学教育的课题,选择决定探究内容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的科学探索和操作活动。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幼儿的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情境,激起儿童的好奇,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11.熟记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第一,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

第二,目标和任务明确,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择课题内容和方法。

第三,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和创设环境1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观察、科学小实验、科学游戏、分类、测量、早期科学阅读、种植与饲养、散步和采集13.理解观察的定义、观察的类型定义: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主要方法。

类型:(一)个别物体和现象的方法(二)比较观察(三)长期系统的观察14.掌握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具体实例问题:第一,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第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第三,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观察。

第四,将观察和操作活动相结合。

第五,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的发现。

第六,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15.了解教师在科学小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

第二,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第三,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第四,组织幼儿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的结果。

第五,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提,但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以免造成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灌输或变相灌输,要与幼儿展开平等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要从幼儿的立场体会幼儿的疑惑。

16.掌握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要求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17.掌握幼儿科学游戏的几种类型第一,感官游戏第二,操作游戏第三,情境性游戏第四,运动型游戏第五,竞赛游戏18.熟记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指导要领1.游戏开始前要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游戏的热情。

2.帮助幼儿理解科学游戏的规则3.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游戏的进展,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必要时对个别幼儿提供一些帮助。

4.做好科学游戏的评价工作。

19.了解幼儿科学教育方法中分类的种类(一)按其内容划分:植物类、动物类、常见物品植物类(树木、花草、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动物类(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常见物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玩具、服装、食品等)(二)按分类的方法划分:挑选分类、根据特点的标准分类和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1.挑选分类是一种简单的分类活动,根据某种要求,让幼儿从各类物体中选出所需的物品,(一般用于小班)2.根据特点的标准分类指幼儿根据活动的特定要求学习分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分类。

(2)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如玩具用品、学习用品、交通工具等(3)按物体的材料分类,如木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的美好(4)按事物之间的联系分类,如报纸和眼镜、雨伞和雨鞋、牙刷和牙膏等。

(5)按物体的基本特征分类,如鱼类、鸟类、兽类家禽等。

3.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指幼儿自己根据自然物的各种特征和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是一种运用较多的形式。

20.掌握幼儿测量的类型1.测量物体的个别特征①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②用手感觉不同杯中水的温度(冷、热)用手掂量物体的轻重。

③学习使用简单的非正式量具,用小棒、绳子、布条等测量和比较树的高矮④学习使用正式量具,如尺、天平、温度计等测量物体2.观察与测量动、植物的绳子情况3.观察与测量天气情况。

21.掌握早期科学阅读的类型(一)科学童话(二)科学故事(三)科学诗(四)科学谜语(五)科普画册22.了解种植与饲养的管理要求种植管理:①浇水②除草③施肥④其他(如种植藤本植物黄瓜、丝瓜、番茄等生长到一定时期需要搭架子,这些工作一般由教师和大班幼儿一起进行)饲养管理要求:饲养、照料小动物是一项长期、持续进行的活动,也是一项耐心、细心的工作。

小班:幼儿年龄小、操作能力差、饲养的动物应较少,管理要方便,需要教师多照顾,有些活动可由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如给金鱼喂食。

中班:幼儿可在自然角饲养较为丰富的种类,管理方法不能太复杂,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并在活动中学会一些技能,逐渐过渡到让幼儿独立完成管理小动物的工作。

大班:幼儿在小、中班的基础上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技能,所以管理工作主要让幼儿承担。

在教师帮助下,懂得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喂养,喂食要定时定量,同时还要学会做清理工作。

要耐心、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23.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类型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24.掌握数概念的教育包括的四个方面①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②10以内序数的教学③10以内熟的认读和书写的教学④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25.掌握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阶段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26.掌握幼儿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①幼儿分类教学的意义②区分“1”和“许多”③幼儿的排序教育27.了解数学教育中分类、排序的教学目标分类教育:小班: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把名称相同的物体拿出来(特征明显)2.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和量(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分类,每次分成一类或两类。

,每类物体不宜超过四个3.要求幼儿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一样”、“不一样”“放在一起”“都是”等中班:1让幼儿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和量(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分类,每次分成一类或两类。

,每类物体不宜超过五个。

2.让幼儿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3.要求幼儿理解并掌握有词语。

如“合起来”“分开”“分成”大班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如大小和颜色。

形状和颜色,大小和形状,大小和高矮等)2.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把他们分在一起”3.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类(集)与子类(子集)的关系。

排序小班1.能对大小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能对长短差别较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中班1能对6个以内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顺序进行排列2能对6个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3能按数字所表示的多少顺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大班1.能对10个同类物体,按其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列,如从大到小2 .10以内的物体按数量逐一增加或逐一减少的顺序排列3.能将10以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初步教会幼儿按简单的特定规则进行排序。

28.熟悉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的特点总体特点是:越是与他们的生活有联系的时间单位,如早中晚越容易掌握,而那些与幼儿生活联系不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等则较难掌握,幼儿对时间的理解是从和生活密切联系的“一天”开始然后逐渐向更长和更短的时间延伸的。

小班:幼儿一般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如早上、晚上、白天、黑夜但对时间的理解往往与生活中的事件相联系,面对具有相对意义的时间观念,如昨天、今天、明天还不能掌握。

中班:这一年龄的幼儿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借助于个人的经验,基本能知道经过早晨、白天、晚上、夜里就是经过一天,能逐步认识今天、昨天、明天。

大班:幼儿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他们能认识前天、后天、具有星期、及几点钟的概念,表示在初步建立起事件更替周期性观念的同时,还发展着对时间分化的精确性,能区分较小的时间单位。

(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等)29.了解各年龄班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P105-P10630.熟悉幼儿数学教育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要求小班:教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中班:1.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并能说出名称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2.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3.初步理解图形间的简单关系,如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长方形和四个小正方形等,并能运用图形按要求或自由拼搭。

大班1.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准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厚薄)31.☆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1.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2对幼儿发展的评价32.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组织策略)的评价要求1.对活动目标的评价(1).活动目标与科学教育总目标一致(2)目标全面,并注重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目标(3)目标适宜于幼儿整体的最近发展区(4)目标兼顾个体发展需要(5)目标多用活动结果来表述2.对教师组织策略的文本评价(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