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2、被流感病毒感染会有哪些症状?一旦感染怎么办?同步2页3、怎样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步3页2细菌1、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同步5页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同步5页3、细菌是以什么方式繁殖的?繁殖速度怎样?请你具体描述一下。
4、列举人们发明的疫苗及针对预防的疾病。
3馒头发霉了1、霉菌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同步8页2、馒头发霉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防止食物发霉?4食用菌1、如何识别蘑菇是否有毒?课本2、蘑菇的结构及生长特点。
3、列举你知道的食用菌。
实验: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将4片馒头分别编上号1、2、3、4.(2)在1、3号上滴水,2、4号烤干(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面积最大2、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面积小实验结论:馒头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5蜡烛的变化1、什么是物质形态变化?举例说明2、什么是产生新物质变化?举例说明6食盐和水泥1、什么叫可逆变化?举例说明2、什么叫不可逆变化?举例说明3、了解物质形态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基训)7铁生锈1、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2、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有什么意义?(基训)3、自行车被雨淋过之后人们总要搽拭一遍,这是为什么?(基训)8牛奶的变化1、怎样用牛奶做胶水?2、怎样做酸奶?3、怎样科学的饮用牛奶?实验:1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物质——烟。
2实验名称:探究食盐的变化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铁架台、坩埚、酒精灯实验过程: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看到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恢复原状。
3实验名称:探究水泥的变化实验材料:杯子、盘子、小勺、铁架台、酒精灯、水泥块实验过程: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9静止和运动1、什么是物体的运动?举例?2、什么是物体的静止?举例?3、参照物——课本27页10 距离和时间1、怎样描述时间?举例?2、怎样描述距离?举例?3、描述物体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快慢等。
1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什么是惯性?课本31页2、了解运动惯性对人们有什么意义?举例?3、了解静止惯性对人们有什么意义?举例?4、把一个长方体木块立放在小车上,当突然拉动小车时,会发现木块向后倒,这是为什么?5、列举生活中惯性的应用。
12物体的运动方式1、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2、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往往包含着多种相互联系的简单的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13 动物的运动1、在水中、陆地、空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2、马牛羊等四肢动物的四肢运动规律是什么?鸟飞行时翅膀运动的规律是什么?鱼游泳时鳍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实验:1实验名称: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实验材料:烧杯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1.把烧杯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在对准杯口的位置放上鸡蛋。
2.用沿水平方向迅速抽掉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静止状态,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烧杯内,说明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2实验名称: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实验材料:小车模型、木块、障碍物实验过程:(1)将木块竖放在小车上。
(2)使小车运动起来,突然撞上障碍物,观察车上的木块。
实验现象:木块向车的前方倒去。
实验结论:车上的木块没有跟小车一起停止,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4课白天与黑夜1、《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怎样形成的?3、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实验:昼夜更替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实验现象:1、地球仪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光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传,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5课昼夜与生物1、昼夜变化对人有什么影响?2、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昼行性动物?什么是夜行性动物?(基训)4、了解动物的昼行性与夜行性有什么意义?(基训)16课四季更替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2、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3、地轴保持倾斜角度和方向不变与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基训)4、节气歌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上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
17课弯弯的月亮1、什么叫月相?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3、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示意图。
5、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实验: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皮球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当做太阳,学生自己当做地球,用皮球当做月球。
2。
、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3、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黑的;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月亮”几乎全是光明的;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亮”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小。
实验结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让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
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18课日食和月食1、日食是怎样产生的?2、日食的种类3、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各是怎样产生的?(基训)4、月食是怎样产生的?5、月食的种类6、月偏食和月全食是怎样发生的?(基训)7、绘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示意图8、天狗吃月亮的说法科学吗?实验: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实验过程:1、电灯当做太阳,小镜子当做月亮2、面对“太阳”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
3、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地球”(头部)遮住射向“月亮”的光时,便发生了月食。
4、观察“日食”和“月食”时那边先亏。
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略)19课登上月球1、月球是什么样子的?2、“嫦娥工程”分哪三期工程实施?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20课蚯蚓找家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怎样?请你举例说明。
(例如:蚯蚓离不开阴暗、潮湿的土壤,而对于土壤来说,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所以说,蚯蚓与土壤是相互依存的。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容易找到蚯蚓)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中。
3、实验: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纸盒、黑布,塑料薄膜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纸盒的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几条蚯蚓,用盒罩住,是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两边爬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往暗处爬的数量多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4、实验: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实验材料:若干条蚯蚓、长方形纸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
实验步骤: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盒底铺上塑料薄膜,盒的一边放干土,另一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之间隔一段距离。
2、在盒的中间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两边爬的数量。
实验现象: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第21课变色龙1、保护色——2、警戒色——3、拟态——4、什么叫假死?并举出几例。
(基训)(例如:蟾蜍、金龟子、狐狸、蟑螂等)5、变色龙是怎样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基训)6、保护色和拟态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7、动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22课植物向哪里生长1、向地性——2、向水性——3、向光性——4、向肥性——5、向性运动——6、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后,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基训)7、怎样才能避免植物的根向同一方向生长?(达标)(答:使植物的周围具有同等的水、肥等条件。
)8、实验: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或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见课本)9、实验: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实验材料:三株玉米苗、不透光的纸盒2个、光源、剪刀实验过程:1、将两个不透光的纸盒其中一个在上部的左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另一个在上部的右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
3、用两个纸盒分别扣住其中的两个花盆,一个孔朝左,一个孔朝右,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灯光作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第三盆在自然状态下生长。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第23课密切联系的生物界1、什么叫食物链?请你说出一条。
(例如:小麦老鼠蛇鹰)2、什么叫食物网?3、生物界是怎样构成的?4、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怎样防止植物遭受虫害?(答:利用害虫的天敌来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