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秦艽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苏妃妃专业年级:针灸推拿(20XX级)学号:310XXXX032邮箱:318XXXX20@电话:132XXXX4416关键词:秦艽;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概述:秦艽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粗茎秦艽的干燥根。
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
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载“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平。
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金·张元素《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清·张山雷《本草正义》“则治胃热,泄内热,而黄疽酒毒,牙痛口疮,温疫热毒,及妇人怀胎蕴热,小儿痛热烦渴等证”。
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等功效,传统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中风手足不遂及骨蒸潮热、小儿疮积发热、湿热黄疽等病症。
现代研究表明,秦艽具有抗炎、镇痛、镇静、解热及保肝等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广泛用于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肛肠疾病及皮肤病等的治疗。
现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将近年来该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本品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止痹痛。
虽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通用药,但因其性微寒而兼清热、故对兼热者更宜。
治风湿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常与忍冬藤、虎杖、黄柏等配用。
共奏祛风湿除止痹之效;治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拘挛,常与川乌、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配伍。
靳皓文等[1]研究表明,甘肃秦艽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足肿胀、耳部红斑、尾部结节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甘肃秦艽提取物一方面直接抑制吞噬细胞产生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另一方面还可抑制环氧化酶2(COX2)活性从而降低炎症部位PGE2的合成释放。
2.镇静作用秦艽碱甲小剂量对小鼠、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则有中枢兴奋作用, 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麻醉作用。
较小剂量注射给药,即能抑制狗肠瘘因灌注氯化亚汞所引起的反射性肠液分泌, 即抑制了狗的神经系统,这种抑制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秦艽碱甲能提高大鼠(光热刺激法)的痛阈,但作用短暂;对小鼠(热板法)亦有镇痛作用,如与元胡索、草乌、天仙子等配伍,能使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但与吗啡合用时,则无互相增强作用。
3.对心血管的作用(降血压)秦艽碱甲能降低豚鼠血压,对麻醉犬、兔的降压作用短暂,且使心率减慢。
静脉注射阿托品或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不能阻断其降压作用。
秦艽碱甲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能减慢心率并伴有心舒张不全和心输出量减少。
表明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抑制心脏的结果,而与迷走神经无关。
高兰月等[2]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秦苏水煎醇沉液2梦kg后,家兔血压下降,分别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和氯化钙后再给秦芜,血压下降,心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4.保肝利胆秦艽对肝损伤有一定对抗作用,龙胆苦苷能增加大鼠胆汁分泌,促进胆囊收缩。
李艳秋等[3]通过各种造模方法,研究秦艽中龙胆苦昔对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龙胆苦昔可明显降低CC14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含量,并且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也有所减轻,对硫代乙胺(TAA)和D一氨基半乳糖(D-Gal)所致肝损伤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血清中ALT ,AST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减轻,还可降低豚鼠同种免疫性肝损伤引起的ALT,AST、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升高,防止肝细胞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
5.免疫抑制龙启才等[4]研究表明秦艽醇提物可抑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增殖,且对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秦艽醇提物还可抑制COX1和COX2,且呈量效关系。
从实验结果推测秦艽抗类风湿关节炎(RA)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体液免疫介导,部分是通过体液免疫机制。
6.升血糖秦艽碱甲能使大鼠、小鼠的血糖显著升高,同时肝糖原有显著降低。
该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该作用在切除肾上腺或使用阻断肾上腺素的药物(双苄氯乙胺)后消失,表明其升高血糖作用可能是通过肾上腺素的释放所引起的。
7.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李福安等[5]研究表明,秦艽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显著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和存活率,可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病变。
张传杰等[6]研究证实秦艽和黄茂混合提取液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膜稳定作用增强抵抗能力;直接的抗病毒物质诱导干扰素合成,增强NK细胞活性,从而杀灭部分病毒,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8.抗肿瘤作用汪海英等[7]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秦艽总昔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汪海英等[8]研究认为秦艽总昔对淋巴癌细胞U937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章漳等[9]研究表明长梗秦艽酮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宫颈癌HeLa 细胞、人原位胰腺癌BXPC-3细胞和人胰腺导管上皮癌PANC-1细胞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对肝癌BEL-7402细胞最敏感。
长梗秦艽酮作用于BEL-7402细胞后能够引起S期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l/2磷酸化,上调肿瘤抑制基因p53的mRNA表达水平,抑制乙酞肝素酶的mRNA表达。
长梗秦艽酮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l /2信号通路及上调p53基因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抑制乙酞肝素酶的表达有关。
9.抗过敏作用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哮喘,且能对抗组胺等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起收缩作用。
腹腔给药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秦艽碱甲对于兔蛋清性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10.抑菌作用秦艽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常见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蒯彤等[10]用加味大秦芜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组与西药节星青霉素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对照,研究表明加味大秦芜汤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秦艽是许多祛风湿方剂(独活寄生汤、大秦艽汤)的重要生药之一,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用秦艽100g或秦艽、白芷各50g加入普鲁卡因后制成100只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1,曾用于2000多人次。
对风寒引起的周身疼痛,多年风湿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
秦艽总生物碱制成注射液,每支2m1含总碱(以秦艽碱甲计)100mg,肌肉注射,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的镇痛、消肿、退热和恢复关节功能作用。
2.治疗中风不遂本品既能袪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
若与升麻、葛根、防风、芍药等配伍,可治中风口眼喎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如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与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虚中风者,如秦艽汤(《不知医必要》)。
3.治疗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
治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若与人参、鳖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劳嗽,如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儿药证直诀》)。
4.治疗湿热黄疸《金匾要略》记载“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说明通利小便是治疗黄疽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秦艽苦能泄,辛能散,内达于下焦,能通利二便,通诸腑,引导湿热,从二便出,亦能使湿热从表而出,实为治疗黄疽要药。
常与茵陈篙、桅子、猪荃等药配用。
亦可单用,如《本草纲目》即单用治黄疽。
5.治疗皮肤病王微[11]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之秦艽丸为主加减配伍治疗湿疹等湿热内蕴型征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侯新安[12]利用秦艽抗过敏、抗组织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特性配伍其他祛风类药治疗痰痒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李丰[13]运用异功散合秦艽丸治疗了14例异位性皮炎的患儿,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6.治疗肩周炎用以60°粮食白酒浸制秦艽、木瓜、乌头等药材制成的家传秦艽木瓜酒治疗肩周炎73例,经80天,痊愈52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41%。
7.治疗疮痈、胎动不安如《圣济总录》秦艽涂敷方以秦艽单用外敷治疗痈疽久不愈合。
《妇人大全良方》以秦艽配伍阿胶、艾叶等治疗胎动不安。
8.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李安琼[14]使用首乌秦艽汤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有确切疗效。
张守林等[15]采用大秦艽汤和针刺治疗脑血管出血性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
9.治疗面神经炎吴绍雄等[16]采用自拟端客方全蝎(酒洗)6g、白附子10g、僵蚕10 g、防风6g、秦艽10 g、赤芍10g等治疗面神经炎患者31例,治愈率和显效率均较高,治愈时间也较短。
向永国等[17]采用防风汤配合甲钻胺片治疗肢体麻木症患者50例,疗效肯定。
10.治疗前列腺痛江立军等[18]以疏肝理气熄风止痛中药汤剂(由白芍、当归、柴胡、香附、乌药、秦艽、徐长卿、乌梢蛇、蛤蚜、炙甘草等组成)对照盐酸特拉哩嗦治疗前列腺痛,研究表明疏肝理气药配伍秦艽等祛风止痛药法治疗前列腺痛疗效显著。
1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炎秦艽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625g),肌肉注射,每次2~5ml。
治疗21例,用药3~7天治愈。
无一例发生后遗症,疗程中未发现副作用。
12.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以秦艽为主,结合辩证施治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13.治疗妇科疾病李彩荣等[19]运用秦艽鳖甲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2例,疗效肯定。
14.预防牙拔除并发症秦艽、防己各等份研末,术前半小时服0.6g,术后每6小时服1次,预防牙拔除并发症3 6例,有显著的止痛和消肿效果。
结语秦艽是一种临床应用很广的传统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证实了秦艽的部分功效,如抗炎作用,镇痛镇静、抗菌、抗过敏性休克等作用,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功效,如保肝利胆、免疫抑制、抗氧化、利尿、抗肿瘤作用、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等作用。
某些药理作用虽被药理研究所证实但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秦艽的某些成分也逐渐被发现,秦艽的药理作用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解释阐明,其临床应用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中药治病是多靶点的,加强药物之间的交叉研究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必将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