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复习----句子!(一)标点符号(一号多用)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引号“”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
4、表示强调,5表节日等数字部分破折号——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续。
省略号……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二)修辞: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三)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分类别举例子等(四)句子的感情色彩: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五)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1)成份残缺。
(2)搭配不当。
即(3)前后矛盾。
(4)重复罗嗦。
(5)不合逻辑。
(6)词序不对。
(7)形容不当。
(六)句子训练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删除重复的内容。
2、对凌乱的词语进行排序,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或者意思不同的几句话。
原则:做此类题,注意三个“一”。
不能丢一个词语;不能改一个词语;不能加一个词语。
3、对句子进行缩句或扩句,并能扩出内容不同的几句话。
A、缩句即去掉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保留使句子的意思完整的主要部分。
小学里主要学会怎样删“的、地”前面的和“得”后面的成分。
B、在扩句练习时最好能对句子的主干部分(三处)都进行扩充,也就是在主语、谓语、宾语三处地方进行扩充,有时还要用不同的内容进行扩充。
4、对凌乱的句子进行排序。
调整一组错乱排列的句子,既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句子和句子不是随便连在一起的,哪一句在前,哪一句在中间,哪一句在后是有一定顺序的。
、调整句子时,在小学里一般可以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时间的先后;先总述后分述;空间的转移;游览的先后顺序等方面综合考虑。
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明确排列要求。
第二步:掌握各句内容。
第三步:分析排列。
比较每句意思,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明确各句的先后顺序,然后用序号依次排列。
第四步:阅读检查。
最后把调整好的一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认真检查,看看所给的句子是否都用上了,是否通顺,流畅。
5、陈述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子句、转述句、感叹句的互相转换。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未……),在改成陈述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
B、问号改为句号。
C、读改好的陈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相同。
(2)、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方法:A、反问成分的变换:如果陈述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无、未……),在改成反问句时要去掉否定词,如果没有否定词就要加上否定词,格式如下:难道+不+吗?怎么+不+呢?怎能+不+呢? B、句号改为问号。
C、读改好的陈述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必须与原句相同。
(3)、直述句改转述句。
一般方法:、①、提示语部分不变;、②、将“:”改为“,”并去掉前引号和后引号;③、直接语句中,也就是引号里面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第二人称(你、你们)及第三人称替换为提示语中的人名或人称;④、读改好的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句子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4)、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及格式: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得不、非…不、不……不、没有……不,等格式。
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相互变换:☆、我们班这次体能测试全部达标。
(改双重否定句)改:我们班这次体能测试没有一个不达标的。
☆、我们不能不好好学习。
(改肯定句)改: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
双重否定句常与反问句连用,语气强烈,加强了表达效果。
但容易搞混句意(5)、不改变句意,给下面句子换四种说法。
注意:一般情况下,不改变句意,给句子换说法可改成“把”字句、“被”字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
(6)、按要求变换句式。
▲、被打死的是小明家的狗。
(突出谁家的、突出怎么死的)______________▲、奶奶在微弱的灯光下剥豆子。
(突出谁)___________6、正确区分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多发伤的护理要点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
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潮气量。
2.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
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道,宜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采用8~12 G一次性输液器或16~20 G静脉留置针,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
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
3 .紧急控制出血。
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因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急死。
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骨折用夹板固定。
急诊护士当机立断,直接加压止血,同时给予快速输液,经紧急手术,.4 .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留置导尿管,记每小时尿量。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5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搏,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
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减少搬动6.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
7有连枷胸、反常呼吸严重伴有低氧血症者,对活动的胸壁进行肋骨牵引固定术,或加压固定包扎,以减少反常呼吸。
及早采用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保证机体供氧,纠正低氧血症,并行血气与血氧饱和度监测。
8如遇胸部开放性损伤,伤口与外界相通,应立即封闭伤口,使开放性伤变为闭合性伤。
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再清创(较大缺损者须先行气管插管),修复缺损;遇有心脏挫伤、心功能不全及严重肺挫伤者,最好用s一一Ganz导管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
9密切注意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呜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
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10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足血容量,为手术创造条件。
11合并四肢、骨盆、脊柱损伤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注意观察有无脊髓损伤、肢体截瘫及休克情况。
凡疑有脊柱、脊髓损伤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翻身时保持颈、胸、腰成一直线,防止扭曲。
有截瘫者,做好截瘫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等三大并发症发生。
12及时牵引或固定骨折的肢体,并注意伤肢血液循环及肿胀情况,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并多做伤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