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上汽
270.55 3419.71 325.92 9.53%
我国汽车工业消费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排量车型市
一汽
194.46 3143.81 258.62
8.23%
场比重越来越大。 4.三四级市场消费进入高速增长期
东风
189.77 2685,26 189.77
9.78%
2009 年,经过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三级、四级市场的销量增 长率超过 30%,远高于一级市场,三四级市场的增长成为 2009
河、星马、华菱等知名品牌,产品涵盖大中轻微客车、重中轻微 第十位,销量排名第十一位。大型骨干企业的成年 省的工业总产值增长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产 130 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2009 年,
2.自主品牌发展优势
安徽省汽车整车产销双双超过 90 万辆,列居全国各省市第八、
我省汽车产业在全国率先实施提升品质、优化品牌举措,
第七位;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 1150.99 亿元,同比增长 45%以 奇瑞创建瑞麒、威麟、开瑞 3 个新品牌,形成四大品牌,其中瑞
上,高于全国汽车行业平均增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麒和威麟成为奇瑞冲击中高端品牌的尖兵。江淮汽车在商用车
同质化,重复投资和同业竞争不仅影响资源产出效益,也是整
(四)威胁分析 T(Thr eat s)
体研发能力提升缓慢的主要因素。在整车及零部件领域,虽有
1.全球汽车产业环保科技要求提高
少数骨干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总体上多而不强,很难在短期内
为遏制交通污染,欧盟从 1992 年到 2005 年相继推行了欧
有效的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工业总产值 1150.99 亿元。江淮汽车集团生产各种汽车 2001 年开始了混合动力、替代燃料等前沿技术汽车研发。与美
33.7 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 29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和 国 better place 联合开发量产型可更换电池,应用于奇瑞新
46.1%;奇瑞生产轿车 50.86 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 291.34 亿 能源汽车,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
产经透视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郭 嘉 罗 茜 冯 响 唐佳玫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摘 要】采用 SWOT 方法法对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安徽省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骨干企业的推动,自主品牌、新能源 的发展,以及人才和科技;而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则是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劣势;机遇表现 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国际国内的竞争加剧,还有出口压力的加大则是威胁所 在,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上向高、低端两个方向延伸,拓展高端以及汽车下乡的广大市
(一)优势分析 S(St r engt h)
场;乘用车上继宾悦轿车问世后,同悦、和悦也随即全面进入市
场。合肥昌河旗下的自主品牌“爱迪尔”经济型轿车、 “福瑞达”、
微客以及“昌河”货车,也已享誉国内外。星马集团经过 3 年努
远远落后于整车的发展速度,目前为我省整车配套的很多都是 更高的要求。安徽省许多汽车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有限,短期内
企业导报 2010 年第 9 期 125
产经透视
还不足以满足全球化汽车产业对新科技新能源的要求,必然会 受到一些冲击。
2.汽车出口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 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汽车的出口增长压力对安徽省来 说已经明显增大,汽车出口比重已经占到汽车产量的 23.6%。从 全年走势看,汽车出口降幅呈现出逐渐收窄态势,前 10 个月降 幅较上半年下降 8.5 个百分点。其中,奇瑞汽车出口 2.7 万辆, 出口金额为 2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75.4%,江淮汽车出口 额 9760 亿美元,下降 57.8%。2009 年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主 要是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外的高关税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 成为安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 3.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同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是产能过剩压力的增大。我国的汽车产能利用率一直在 70%左右,到 2010 年底汽车产能将扩大到 2000 万辆,过剩预计 将到达 800~900 万辆,产能过剩压力空前。二是品牌多元化带 来更多竞争。从外资品牌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 需求明显萎缩,销量大幅下滑,中国市场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外 资品牌会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力度,竞争优势相对较 弱的自主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从自主品牌来看,奇瑞,比亚 迪,吉利等一系列自主品牌汽车也在齐头并进,纷纷推出高配 置、低价位的高性价比汽车,与之相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 在努力降低成本,使得同行自主品牌间的竞争压力也在日趋激 烈。 三、促进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1.发挥产业规模优势,抓住汽车产业振兴的政策机遇,发 挥规模生产效应 大力推动汽车企业联合重组。加大改革力度,支持奇瑞、江 汽、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 力争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进入国家重点 支持序列。积极支持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集团”,加快新能 源汽车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 2.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重点发展奇瑞、江淮、 华菱等重点企业 (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自主品牌乘用车重点 企业,重点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弱混合动 力与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步伐,推进强混合动力汽车、替 代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2)江淮汽车集团有 限公司作为安徽省综合型汽车生产龙头企业集团,发挥现有轻 型载货车、客车及底盘、商务车优势,扩大产能,重点发展轿车、 中重型载货车、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汽车。安凯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结合其全承载车身技术,开发锂电池加超 级电容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及新能源客车并产业化。(3)安徽 华菱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型载货汽车重点生产企业, 重点发展中重型载货车及配套的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关键 零部件。
心。到 2008 年底,奇瑞已经成为我国完全掌握底盘、发动机、变 成为真正的汽车强省。
速箱和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EMS)四大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汽
(三)机会分析 O(Oppor t uni t i es)
车企业。江汽股份集团也与合肥工大、同济等高校联合成立了
1.政策机遇
汽车技术研究院和汽车研发中心,并于 2005 年成立了海外研
力开发华菱重卡后,又向高端和实用两个方向延伸。“JAC”、 “奇
瑞”、“瑞风”、“安凯”、“昌河”等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知名的
自主品牌和安徽省驰名商标。
3.新能源发展优势
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
技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
业集群,也具备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基地的条
【关键词】 安徽省;汽车产业;SWOT 分析;发展建议
一、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元,增长 45.3%和 48.3%。奇瑞汽车、江淮两家企业的产量增幅
安徽省汽车行业经过了 40 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企业 500 分别达 45.30%和 63.07%,两家企业的净增产量占安徽全省总
多家,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 38 家,零部件 增量的 95.42%。其中,奇瑞产量占全省 55.5%;江淮产量占
面对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
发机构“JAC- 意大利设计中心”、“JAC- 日本技术中心”。2010 年 观经济政策,迅速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
12 月 16 日,由江淮、奇瑞等 18 个单位发起成立的安徽省汽车 委、省政府也已决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奇瑞、江汽等自主
Ⅰ到欧 IV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步加大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
3.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
放量的力度,并要求各成员国修改有关立法,以税收政策惩罚
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一直是自主汽车企业的软肋,由于基 尾气超标的汽车。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开发节能环保的
础件和基础工艺发展的滞后,使得汽车零部件工业目前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这就对我国出口汽车的节能环保科技含量提出了
同,不同地区的汽车消费起步时间不同,因此,三四级市场的增 长具有较好的持续性。由于自主品牌轿车价格相对较低,对消
2.产业集中度低影响研发实力和资源效率
费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一轮以三四级市场为主的消费高增长
安徽省汽车行业骨干企业的规模依然偏小,不同企业产品 期将给安徽省自主品牌轿车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生产企业 800 多家,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 36.4%;奇瑞销量占全省 56.1%;江淮销量占 35.7%。奇瑞汽车全
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 年销售收入 207.24 亿元,居 2009 年全国产销量综合排名第七
提升,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生产大市。拥有奇瑞、江淮、安凯、昌 位;江淮汽车集团销售收入 224.81 亿元,产量在全国排名保持
奇瑞
50.86
291.34
9.32
3.89%
年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目前,三四级市场的人均 GDP
江淮
33.7
293.8
5.18
2.30%
正在接近 20000 元,汽车消费也将进入高速增长期。由于三四 级市场的范围广、市场潜力巨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不
全行业合计 1364.48 151128.08 1364.48 7.75%
件。安凯新能源客车已开发多年,有混合动力、氢燃料、纯电动
汽车及甲醇燃料汽车。2008 年,安凯汽车以低能耗零排放电动
豪华大客车,以及纯电动高档中巴宝斯通,率先进入上海、北京
等国内省市重要市场。与之配套的纯电动汽车铁锂动力电池及
1.骨干企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