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膜疾病PPT课件

角膜疾病PPT课件


G+首选头孢霉素——头孢唑林; 其他:泰利必妥、妥布霉素、庆大霉素、
新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 G- 首选氨基甙类——妥布霉素; 其他: 0.1%多粘菌素B及粘菌素、链霉素、
庆大霉素、菌必治
链球菌属,淋球菌属——首选青霉素G; 严重的难治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二线药 ——万古霉素(能很好杀灭G+球菌)。
3 其他方法
2 中医病因病机:
黑睛表层外伤,风热邪毒侵犯风轮 七情内伤,肝气拂郁,肝胆火炽,上攻于目 久病体虚,外邪滞留,黑睛溃陷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疼痛剧烈(眼痛、头痛),角 膜刺激症状较重,视力明显下降,伴脓性 分泌物。 查:眼睑红肿痉挛,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外伤处上皮溃疡,其下有灰黄色浸润灶,边 界模糊。浸润可迅速扩大,组织坏死脱落, 形成溃疡。
用药途径:滴眼、另加结膜下注射,必要时全 身用药
感染性者禁用或慎用皮质类固醇
2.辅助治疗
重症溃疡用阿托品散瞳(减少虹膜炎症反应和 后粘连);
热敷:增加血循环;
患眼包扎:减少光线及眼睑活动刺激。
降眼压:近穿孔的溃疡,口服降眼压药物;醋 氮酰胺250mg,bid;
减少角膜胶原崩解:0.3~2.5%EDTA及2%乙 酰半胱氨酸;
促进溃疡修复:素高捷疗(小牛血清制 剂)、贝复舒(β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等
溃疡烧灼:重症及慢性者可表麻下用5%碘 酊或5%三氯乙酸烧灼,烧后立即用生理盐 水冲洗。
3.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缩短疗程,防止穿孔。
主要手术:
结膜掩盖术:适用于近穿孔的角膜溃疡,可使 炎症被控制但大量新生血管影响随后的角膜移植术
⑴ 革兰氏阳性菌角膜溃疡典型表现 (又称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1 常发生于已受损的角膜, 2 圆形或椭圆性局灶脓 细菌毒素刺激引起虹睫 炎引起。 4 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角膜穿孔
⑵ 革兰氏阴性菌角膜溃疡
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
1 起病异常迅速,
2 刺激症状严重(眼痛明显,严重的睫状充 血或混合性充血,甚至球结膜水肿),
3 溃疡迅速扩展(浸润及粘液性坏死),
4 大量黄绿色粘稠分泌物及严重前房积脓, 5 易导致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四、治疗
1 原则: 高浓度抗生素联合应用。合用其他治疗药物。
2 药物: 初诊广谱抗生素,之后调整为敏感抗生素 头孢唑林+氟喹诺酮类(沙星)——广谱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原发单疱病毒感染
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耳前淋 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有自限性, 眼部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眼睑皮 肤疱疹,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
复发单疱病毒感染
占到HSK的2/3以上,患者角膜感觉减退。 症状 疼痛、磨擦感和流泪等刺激症状 体征
点状浑浊→树枝状溃疡→地图状溃疡 (通常无前房积脓)→溃疡 愈合后多留下一定程度的瘢痕和新生血管。
第十三章
角膜病
概述
解剖 生理功能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病变特点 黑睛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分述
一、解 剖 部 位
二、生理
生理特点:透明;无血管,富含神经。 1 上皮层: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续,再生能
力很强,愈后不留瘢痕。 2 前弹力层:后面与基质层相连,损伤后不能
再生。 3 基质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不
四、临床表现
角膜刺激征:疼痛、畏光、流泪。
视力下降,睫状充血,角膜混浊、溃疡。 并发症:虹睫炎、角膜葡萄肿、继发性青光 眼、角膜瘘、眼球萎缩等恶候。
五、角膜病的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选药 抗细菌:妥布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 抗病毒:滴宁、阿糖胞苷、无环鸟苷等 抗真菌:咪唑类、二性霉素
1 西医病因病理: 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原发感
染多见于小儿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 炎及树枝状角膜炎可伴有唇部及皮肤疱 疹。愈后不留瘢痕,但病毒在三叉神经 节内潜伏,抵抗力降低时可复发。
2 中医病因病机
外感发热后正气虚衰,风热邪毒乘虚袭入 循经上犯 热病伤阴、水不涵木,水亏火旺、虚火上炎 饮食伤脾,湿热内生,熏蒸黑睛 风寒外束,阳气不达,火郁内困,壅结于上
球结膜下注射 扩瞳 抑制溃疡形成 酌情局部烧灼
4 手术
五、预防
预防眼外伤,防止医源性感染。
第二节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一、概念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 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容易复发。多 见于30岁左右青年,10岁以内,60岁 以上少见,90%为单眼发病。
本病属中医“聚星障”范畴。
二、病因病理
光学虹膜切除或激光虹膜切除:适用于角膜中央 大白斑,扩瞳后视力增加者。
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近穿孔角膜溃疡或角膜大白 斑。
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角膜浅层瘢痕。
4.中医治疗
早期——祛风清热 中期——清肝泻火,通腑泻热,清热利湿 后期——退翳明目
在治疗黑睛疾病中,张氏自制了风轮主方。 风轮主方草玄参,银柏茺蔚三七粉, 聚星木贼丹谷精,花陷首乌归翘神, 凝脂羚羊穿山甲,湿翳再加薏苡仁, 疳积上目焦三仙,蟹睛黄芪芩连军, 黄液上冲决石明,混睛膏知生地银。
能再生,遗留瘢痕。 4 后弹力层:抵抗力强。 5 内皮层:数量固定,损伤不能再生,由临近
细胞代偿。
三、病因病理
1 西医病因病理: 角膜病以角膜炎发病率最高。 病因:①感染(各种病原体)
②内源性(某些全身病) ③局部蔓延(临近组织病变)
2 中医病因病机:
1 外感六淫 2 肝胆风热 3 肝胆实火 4 肝胆湿热 5 肝阴不足
六、注意事项
重止痛 早治疗 畅情志 调饮食 慎起居 防便秘 不过寒(苦寒)
第一节 细菌性角膜炎
一、概念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症。 本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可引起严重的并 发症和后遗症而导致视力丧失。临床治疗 应注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临床上细菌性角膜炎包括匐行性 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中医根据角膜溃疡状如凝脂,称
本病为“凝脂翳”。并发症有“黄液 上冲”
和“蟹睛”两种。
二、病因病理
1 西医病因病理:
革兰氏阳性菌(三多): 多夏秋季发病,农民多见,多有外伤史。
绿脓杆菌性: 在30℃~37℃温度中易于繁殖,毒力很强,分 布较广。 在荧光素滴眼液、器械液、角膜接触镜清洁液 等临床及液中可生存,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