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澳大利亚ppt
play alone. She would practice dribbling and
你认识它们吗?
----独占大陆的国家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领土范围。知道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唯一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知道澳大利亚几种特有的生物,并 能说明这些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3、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信息支持
较南早极与大其陆他位大置陆在分地离球,最减缓
了里以为 之南 劣 和生没至什 多,,发物有今么 的气不展进 大 保澳 古候 利化 型 留大老寒 于的 的 许利生冷 生速 食 多, 物亚物度 肉 古环的,动老有?境生加物动如恶存上,物此这所。
知识总结
南半球、东半球。独占整个澳大利亚大陆
一、位置
金合欢
澳大利亚的国花。
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
袋鼠和鸸鹋
澳大利亚在地球演化过程中 保留下来许多非常古老的生 物种类,现已成为研究地球 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 把澳大利亚比作“世界活化 石博物馆”。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和出口 羊毛最多的国家,也就因为澳大利亚
的羊多、养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 羊背上”的国家。
4、能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三大牧羊带。
要求: 同学们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快速找出问题的答案。 将答案要点用笔在课本上划出。
预习案
阅读教材P67图文材料,完成预习案1-3题(3 分钟)
1南半球上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是什么 ?
2、找出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哪些?澳大利亚 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
2009年春节期间,小明去澳大利亚观光旅游,途 中记述了旅游见闻: 1、今天去牧场时,下雪了,天气非常冷。 2、牧场主告诉我们,他养的羊群经常遭受狮子、 狼等大型食肉动物的侵袭。 3、在草原上我居然看到了远处有几只袋鼠蹦蹦跳 跳,真有趣。 4、我们参观的牧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高原的中部
我说澳大利亚的 地形特点
结合教材和幻灯片口头展示 1题:1组A2 2题:3组A1 3题:4组A1 4题:2组A1
赤 道
南回归线
阿拉弗拉海
太 印
度
平
洋
洋
印度 洋
请你说出澳大利亚以哪两种气候类型
澳 为主? 大 利 亚 气 候 图
半环状分布
西
中
部 高 原
部平Biblioteka 东原部山
地
信息支持
粗放牧羊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4、P68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把澳大利亚称为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分钟)
结合教材口头展示 1题:1组C1 2题:2组C1 3题:3组B1 4题:4组C1 其他同学整理答案、准备质疑补充
袋鼠
树袋熊-考拉
琴鸟
鸸鹋
桉树
澳大利亚的桉树 有500多个品种, 可以长到100多米, 是世界上最高的
树。
南回归线横穿中部
海陆位置: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南:印度洋 北:阿拉弗拉海
二、地形与气候
地形:自东向西: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气候: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袋鼠、考拉、鸸鹋、琴鸟、鸭嘴兽 孤立存在的大洲、生物进化慢、无大型食肉动物
四、三大牧羊带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粗放牧羊带
要求: 1.大胆展示,注意知识拓展和规律总结 2.注意展示时间 3.点评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语言精练、准确,
其他同学要学会质疑补充。 拓展探究(兵帮兵 A1—B2/C2 A2—B1/C1
B、C层准备展示 A层准备点评)
我来说位置
我来说生物
我说澳大利亚在 世界上的位置
我 来 说 地 形
我说澳大利亚生 物的原始性
友爱学校 刘静
人 生 哲 理 英 语美文 摘抄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志当存高远
A school wa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ur home and I would often watch the kids from my window as they played basketball. One day, among the children a girl attracted me. She seemed so small as she muscled her way through the crowd of boys. Running circles around the other kids, she managed to shoot jump shots just over their heads and into the net with on one to stop her. Sometimes, I saw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