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高效沉淀池施工方案审核:编制:一.工程概况 (3)二. 编制依据 (7)三.施工准备及人员安排 (8)四、主要施工方法 (9)4.1 施工程序 (9)4.2 工程测量 (9)4.3 基础降水 (10)4.4 基础开挖 (10)4.5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 (12)4.6 钢筋施工 (12)4.7 模板施工 (14)4.8 混凝土施工 (16)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19)5.1施工准备工作 (19)5.2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9)六、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19)6.1质量保证措施 (20)6.2工程质量目标 (20)6.3质量保证体系 (20)6.4工程施工依据 (21)6.5保证工程质量主要措施 (21)6.6工期保证措施 (21)七、确保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22)八、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24)一. 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浦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厂一期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桥林镇高旺河下游入江口附近。
污水处理厂厂址处现为一片农田,地形相对较平缓,大部分区域现状地面标高为6.5m(吴淞高程系),高旺河入长江口处,多年平均水位为6.6~6.8m,设计洪水位11.00m。
考虑厂区雨水的排放、周边道路、厂区防洪及土方平衡等因素,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确定为8.00m污水厂一期工程土建5万m³/d,设备2.5万m³/d。
本工程污水处理采用多模式A/A/O工艺。
主要工艺流程见下图1.2 现场条件及同围环境(1)本工程施工现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道路交通及施工用临时用水用电均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等情况已现场踏勘为准。
(2)将施工所需的水、电线路接至施工场地的时间、地点和供应要求:合同签订后发包人提供水、电接口,土建中标人负责布设工地现场的临时供水、临时供电设施并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以保证满足整个工程期间(包括最高峰值时)的需要,所发生的布设维护管理费用含在投标报价内。
(3)场地与公共道路的连接通道开通时间和要求:开工前(4)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的提供时间:开工前(5)水准点与座标控制点交验要求:开工前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三方现场共同参加交验工作,交验后以书面形式三方确认。
(6)施工场地设置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及费用承担: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土建总包方的相关要求做好承包人的管理工作,由承包人制定保护措施、编制保护费用预算,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发包人审批,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7)承包人被认为已在本工程投标阶段踏勘现场时充分了解本工程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并已在其投标时就此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1.3 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处京沪高铁大胜关长江铁路大桥附近,距长江北江堤约100米,地形平坦,标高6.32~8.22m之间,地貌单元属河漫滩。
(2)岩土层的划分本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土的定名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3.1~3.3.6条,结合物理力学指标的差异而定,土层的描述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3.7~3.3.11条而定。
本工程共划分出5个主要岩土层。
(3)岩土层评述第①层-耕土(Q4ml):灰黄色,灰色,松散,潮湿,主要由软塑粉质粘土组成,含植物根茎。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厚0.30~1.20m,层底标高5.14~7.62m。
第②层-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厚0.90~2.9m,层底标高3.32~6.02m。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h):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殖质,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
局部为粉质粘土,流塑。
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
层厚1.20~4.60m,层底标高-0.08~3.83 m。
第④层-粉细砂(Q4al):灰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级配良好,均匀性较好,局部夹薄层粉土。
厚4.90~12.90m,层底标高-11.30~-2.88 m。
第④-1层-粉细砂(Q4al):灰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级配良好,均匀性较好,局部夹薄层粉土。
厚0.70~3.70m,层底标高-9.38~-2.96 m。
第⑤层-粉细砂(Q4al):灰色,中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级配良好,均匀性较好,局部夹薄层粉土。
该层未揭穿。
(4)气候特征浦口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度最佳季节为秋季(9~11月)。
年平均温度为15.3℃,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毫米,平均无霜期227天。
但旱、涝、风、冻、台风灾害时有发生。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5)地下水赋存情况及腐蚀性评价该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场地地下水位标高受季节影响,勘察期间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埋深0.40~2.00米,标高在5.84~7.09米之间。
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米。
场地地下水分布于粉细砂层,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排泄于大气和地表水体。
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本场区环境类别为II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条判断,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2条判断,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4条判断,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腐蚀性判别结果见下表。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1.4 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南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0g。
南京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是:(1)基底由柔性岩石组成,为厚达八、九千米的古生代或中生代地层。
区内各组方向断裂发育,岩体切割破碎,对地应力积累不利,因此南京地区地震活动多以小震活动方式不断释放能量。
这种小震活动有时频度较高,但随时变化的差异较大。
(2)破坏性地震的强度不大,频度亦低。
(3)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外地地震波及影响。
由于地震裂度衰减较大,这种影响所造成的烈度较低,因此南京是不考虑远震影响的城市。
依据本区内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历史综合分析,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以缓慢的垂直升降运动为主,区内无大的活动性断裂,加上南京地区上千米的侏罗系和白垩系软质岩也不利于地应力的集中,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1.5 本工程合同建设内容高效沉淀池长31.75米,宽21米,总高度14.825m,占地面积680m2,高程8.2m为地坪,高程从 3.1m~11.9m为混凝土结构,高程从11.9m~17.125m为框架结构,施工主要分为基础施工,主体施工,主体施工分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
二.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1编制依据(1)南京市浦口区污水处理厂高效沉淀池施工图(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混凝土施工规范》2.1编制原则1、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功能要求,以及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
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建筑法规、条例、标准及有关配套文件和我公司的企业标准等,结合本工程特点、经及南京历年天气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2、充分理解图纸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3、在施工组织中体现环保意识,并有较周密的环保措施。
4、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要求相符。
5、施工任务划分合理,施工进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
6、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三.施工准备及人员安排3.1 机械准备3.2 人员准备3.3 水、电准备因前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水、电采用原有工程已存在的水、电设施。
四、主要施工方法4.1 施工程序基础降水→基础开挖→土方运输→级配砂石回填→混凝土浇筑4.2 工程测量1、测量控制是施工的根本,因此我们将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和业主、监理机构所提交的坐标点、高程点、《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控制网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绘制控制网位置图,施工控制网及测量资料须经各方审定签认后方可实施。
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根据该工程总平面图设计给定的坐标点进行控制。
高程控制点应与平面控制点相同,当平面坐标测试工作完成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将高程导测至施工现场,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临时水准点,当施工用的水准点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构筑物上,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点的等级要求,在使用任何水准点前必须进行相临两点的复测。
2、施工测量人员要对每项工程将要施工的设计图纸提供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关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核,认真熟悉图纸,发现不符现象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共同解决。
3、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步的测量工作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到依据正确、计算精确、步步校对,杜绝偏差,减少损失,确保工程测量万无一失。
4.3 基础降水基础降水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前期工程的经验,采用管井降水。
该工程布置四台真空泵外接镀锌钢管(镀锌钢管外径40),镀锌钢管布置在建筑物四周,链接相通。
管井采用外径15的塑料管,间距1.5m,深5m。
塑料管外面接在外径为40的镀锌钢管上。
降水时间自开挖前五天开始至土方回填完。
4.4 基础开挖基坑开挖本工程现场土质情况上层为粘土下层为淤泥质粘土,采取人工配合机械,边坡按1:0.75放坡,基坑两侧留2m的操作面, 基槽边无堆放位置,在开挖过程中将开挖出的土方全部外运至业主指定的临时堆土场地,为避免运土车在施工现场自身及土方重量荷载影响基础桩的质量,在车行走路线上铺设30厚钢板作为保护地基。
施工道路及未开挖区域为加强土质需要,用石灰硬化。
运距以实测为准,施工时,开挖到设计标高,请设计人员、监理、业主现场验槽,确保基坑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期正处于雨季,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采用如下措施土方开挖、护壁及排水沟如下图施工。
袋装砂300mm700m m说明:1、临时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C20混凝土并泵送,集水坑尺寸为1.5m×1.5m ×1.5m每池设2处。
2、护壁采用400g土工布通设,基坑壁每2m用400mm×700mm袋装土无间隙压布,方向垂直于基坑底边,基坑顶沿坑顶边用袋装土压布,袋装土厚度300mm,宽度7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