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使用专业:旅游管理参考学时:72制定时间:2011年8月1日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要求编写的。
1、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认识本专业内涵层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会使得学生认识到更多旅游文化内涵。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客体文化——历史、宗教、园林、建筑、服饰、饮食、民俗、艺术等的概念、分类、特征、具体内容及有关鉴赏知识。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和理解分析各种旅游文化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3、与相关课程的分工和联系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作为旅游管理类等专业的课程,先期课程有:中国历史、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和根本;掌握旅游客体文化的分类、特征和具体内容,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为今后从事旅行社、景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组成、基本内容、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提高以后从事导游服务于管理的工作能力。
3、素质目标: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制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旅游文化是培养提高学生旅游审美性、观赏性的过程,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爱岗敬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建议课程学时分配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与二次参观观后感30%,闭卷考试70%。
五、建议选用教材:《旅游文化》尹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8年4月二版(本书中“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文学”二章因同时已开设“中外民俗”和“旅游文学”课,故略去不讲。
)六、主要参考书目:1、《旅游文化学》尹华光主编湖南大学出版2005年一版2、《旅游文化学》李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版3、《中国旅游文化》韦燕生主编旅游出版社2006年一版4、《中国文化知识精华》程小军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9月二版5、《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6、《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剪伯赞中华书局1978年版7、《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4月四版8、《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初级导游考证教材)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9、《导游知识专题》(初级导游考试辅导教材)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10、《导游知识专题》(中级导游考证教材)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11、《导游基础知识》(中级导游考证辅导教材)旅教出版社2008年版12、《旅游宗教文化》沈祖祥旅教出版社2003年一版13、《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唐鸣镝旅教出版社2003年一版14、《中国服饰史教程》孙世圃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一版15、《中国饮食文化》陈治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年一版16、《饮食文化概论》赵崇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一版17、《中国风俗特称与饮食》李志伟旅教出版社2003年元月二版18、《中国酒史演义》殷伟云南出版社2001年一版19、《中国茶史演义》殷伟云南出版社2001年一版20、《中国饮食文化》杜莉旅教出版社2005年10月一版21、《西餐概论》王大佑旅教出版社2005年5月二版22、《宗教文化赏析》秦学硕旅教出版社2007年10月一版23、《古代建筑园林赏析》唐鸣镝旅教出版社2007年一版第二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文化概念和旅游文化概念、文化的结构和旅游文化的结构、文化的特征和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功能及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
了解文化的结构,掌握旅游文化的结构。
了解文化的特征,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
掌握旅游文化的功能(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旅游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二、旅游文化的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结构一、文化的结构二、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文化的特征二、旅游文化的特征第四节旅游文化的功能一、保存功能二、认知功能三、教化功能四、启智功能五、愉悦功能六、凝聚功能七、交流功能八、经济功能九、审美功能十、规范功能第五节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一、有助于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二、有助于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四、有助于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功能(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二章旅游历史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文明史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思想及其科技文化概况、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称谓和科举制度。
其中要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古代思想及其科技文化概况、中国古代称谓和科举制度,掌握中国文明史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历史文化大势一、历史发展基本脉络(补充最新考古、科研成果,如发现巫山人;夏商周断代工程等。
)二、中华文明史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一、文字二、文学三、史学四、图书五、哲学第三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天文历法二、数学三、中医四、发明创造第四节中国古代称谓和科举制度一、姓氏概况二、帝王皇亲特殊称谓三、科举制度第五节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一、有助于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二、有助于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四、有助于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文明史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
难点:天文、历史、干支,古代称谓。
(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三章旅游宗教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世界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基本教义、经典与标志、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殿堂及供奉对象、主要节日及宗教活动等基本理论与基本常识。
了解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历史背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宗教仪式,熟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供奉对象,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经典与标志。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佛教一、佛教的创立与发展二、佛教的基本理论三、佛教寺院及其供奉对象四、佛教的宗教活动第二节道教一、道教的创立与发展二、道教的基本理论三、道教寺院及其供奉对象四、道教的宗教活动第三节基督教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二、基督教的基本理论三、基督教寺院及其供奉对象四、基督教的宗教活动第四节伊斯兰教一、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二、伊斯兰教的基本理论三、伊斯兰教寺院及其供奉对象四、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三)教学重点、难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经典与标志。
(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园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园林的分类,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中国园林的置景因素,西方园林的产生及主要流派,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风格差异。
其中要了解中国园林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园林的置景因素、西方园林的三种主要流派,掌握中国园林的三种分类、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风格差异。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园林文化一、中国园林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园林的分类三、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四、中国园林的置景因素五、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六、中国园林精品欣赏第二节西方园林文化一、西方园林的产生及发展二、西方园林的主要流派三、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风格差异(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园林的三种分类、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构景要素典型代表和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风格差异。
(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五章旅游建筑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特色,长城、坛庙、陵墓、宗教等代表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的类型、分布区域及其主要特点,西方建筑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
其中要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西方建筑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掌握中国古建筑的特色,长城、坛庙、陵墓、宗教等代表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的类型、分布区域及其主要特点。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古建筑文化一、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二、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三、长城、坛庙建筑的文化内涵四、陵墓、宗教建筑的文化内涵五、中国民居的类型、分布区域及其主要特点六、中国建筑欣赏第二节西方建筑欣赏一、西方建筑的主要形式、特点二、西方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三西方建筑欣赏、(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建筑的特色,长城、坛庙、陵墓、宗教等代表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的类型、分布区域及其主要特点(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六章旅游服饰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了中国汉民族的服饰,包括汉民族的冠、衣裳、履;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包括冠、衣裳、履;西方不同风格的服饰,包括罗马式服饰、哥特式服饰、意大利风格服饰、德意志风格服饰、西班牙风格服饰、巴洛克风格服饰、洛可可风格服饰、新古典主义服饰、浪漫主义风格服饰、新洛可可风格服饰的衣、裤、裙、帽等。
其中了解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包括冠、衣裳、履;西方不同风格的服饰,包括罗马式服饰、哥特式服饰、意大利风格服饰、德意志风格服饰、西班牙风格服饰、巴洛克风格服饰、洛可可风格服饰、新古典主义服饰、浪漫主义风格服饰、新洛可可风格服饰的衣、裤、裙、帽等;掌握汉民族的冠、衣裳、履;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包括冠、衣裳、履的主要种类及其形制特点。
(二)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汉民族的服饰一、汉民族的冠二、汉民族的衣裳三、汉民族的履第二节少数民族的服饰一、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服饰二、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服饰三、满族、土家族、白族、瑶族、傣族服饰第三节西方服饰一、罗马式服饰二、哥特式服饰三、意大利风格服饰四、德意志风格服饰五、西班牙风格服饰六、巴洛克风格服饰七、洛可可风格服饰八、新古典主义服饰九、浪漫主义风格服饰十、新洛可可风格服饰十一、进入“时装”时代现当代西方服饰(三)教学重点、难点汉民族的冠、衣裳、履;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包括冠、衣裳、履的主要种类及其形制特点。
(四)复习思考题见课后同步练习第七章旅游饮食文化(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基本内涵、历史分期及其基本特征,系统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与政治、经济、宗教、民族及语言文学的联系,分节介绍中国菜系文化、中国酒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内容及其特点,同时简要介绍西方的西餐文化、酒文化和咖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