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6《月光曲》-表格式教学设计
26《月光曲》-表格式教学设计
年 级
六
科 目
语文
课 题
26.月光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
过程 与
方 法
能借助幻灯片、结合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并能从贝多芬的故事中获得人生启迪和生活感悟。
教材分析
本课地作 用
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为他们弹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读后,既能让人进入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的向往,又能对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爱戴之情。
加深理解
同学们,这一课学到这里,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请说出你自己的读书收获或是感悟来。(幻灯16)
教师小结:(幻灯17)
板书
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
听谈话——感动
传说 弹曲子——激动 热爱音乐
即兴演奏——激情澎湃 同情穷苦人
记录曲子
教学
反思
教 学
流 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
激趣揭题
同学们,在距今200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大音乐家贝多芬,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幻灯1——名言)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短短的57个生命年头里,就有40多年在创作他的不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部他早年创作的美丽曲子(幻灯1——贝多芬简介,音乐起)
同学门,这么好听的曲子又是怎样创作的呢?曲名又是什么呢?教师揭题:请翻到语文课本第38页,让我们一起从第6课中找寻答案!(幻灯3;板书课题)
二、
初读感知,
教师提示
同学们,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请自己默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幻灯4)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幻灯5);学生齐读小结内容
三、
相互质疑,
师生互动
教师:没有疑问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欢迎同学们向老师提问。(幻灯6)
师生互动。
同学们,老师读了这一课后还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幻灯7),现在请你们大家帮帮忙。
学生发言;教师聆听,适时总结。
四、
精读感悟,
教师释疑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这个问题(幻灯8)。
教师提示:用最简短的语句或词语概括
小结:触景生情,情由心生;即兴谱曲,曲因情长。(幻灯9)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幻灯10)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总结。(幻灯11)
教师提示:在课文中找到原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这些词句,轻声读3遍。
2、情境创设策略:主要通过PPT课件展示文章重点句段,并结合《月光曲》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3、适时引导策略:因为本课容量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现文本内容,所以采用了以教师叙述相关文本,自然过渡的办法,突出本节课的教学中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 第1.2课时)
重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难点
理解“人物心境和乐曲意境”的统一,也即:情由心生,曲因情来。
教学准备
设计、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己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音乐的魅力。
小结:(幻灯12)
五、
创设情境,
巩固提高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歌曲”——“弹棉花”?……弹棉花 唱的好,就会引来自己心爱的姑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有感情地诵读第9自然段就会看到当时莱茵河畔的月夜美景……
变样诵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出示(幻灯13)
依次出示(幻灯14、15)
六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