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篇一:《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二附小邱洁琛
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普罗米修斯》首先板书了“神的故事”,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神名,说神名,读神名”,读着说着,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家已了然于胸。
接着引导学生浓缩故事,形成故事梗概,继而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读故事有趣吗”的问题。
这一招可谓一石二鸟:既教了学生概括原文,又自然而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再读课文,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两幅画面完全不同的画面,写感受,然后读师生共同读。
两幅不同的画面:人类在黑暗中的凄凉、有火时的温馨已初见端倪。
至此,专家引导“没有火时看不到什么这时人们最需要什么”,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回答:“火”、“火”、“火”。
让人感到好像是黑暗中孤苦的人们发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火的呼唤。
水到渠成,专家的问题掷地有声——“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
想象了“没有火”的画面,就该想象“有火”的画面。
王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省略号想象有火的生活多么美好。
“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学生充分回答后,专家进一步引导“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专家抑扬顿挫的说:“对,
那就是因为他对人类的爱。
”一个大大的爱字写在了频幕,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接着,找课文中另外的两幅画面,找刺痛人心的画面。
课件“普罗米修斯受难”——普罗米修斯被牢牢锁住的画面,恶鸟啄食他的肝脏,音乐声响起来了——冲击着每一个人视觉、听觉。
本以为在这儿已经达到了高潮,没想到王老师定了定神,用舒缓的口气说:“请你写写高加索山上,英雄的普罗米修斯遥望人类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啊,说啊,每一个人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故事中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的过去。
“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吗愿意的站起来。
”这时老师的话就是号角。
一个个坚定地声音响起来了,一个个激动地身影站起来了,频幕上“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的主题不断闪现。
崧舟老师就是这样引导我们在大脑里建立形象,创造情境,进而感染我们的思想,我们为普罗米修斯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
他用自己的睿智点燃我们心中的那团热爱学生,钻研教学的火焰。
篇二:《普罗米修斯盗火》听课有感
《普罗米修斯盗火》听课有感
《普罗米修斯盗火》听课有感
近日,听学校老师上了四年级上册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一课时。
我感觉上课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孩子的需要。
1.关注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课始,和学生聊一聊自己所了解的神话人物。
“关于普罗米修斯,你有什么了解?”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课前预
习、课外阅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普罗米修斯的了解。
接着导入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针对课题自主质疑,激发了阅读兴趣,明确了初读目标。
这种“以学定教”的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设计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
2.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遇到那些特别难读的词?当学生在认读“赫拉克勒斯”一词时多次出现困难,老师认真范读,多形式练读,大部分学生都能努力读对。
其实“赫拉克勒斯”是大力士的代名词,要求学生读准之前,可对词义稍加点拨,增强一点趣味性,也许孩子能读得更好。
3.关注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老师在指导读书时采用以评促读的方式,教会学生不把字读错,不把词读破,不把句读断。
4.关注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上,学生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过程(:《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就是理清文脉概括段意的过程。
“课文读完了,你能解决哪一个问题?”能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盗火”,自然就能找到相应的第一自然段。
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盗火”自然就能找到二至四自然段。
能解决“故事的结果”这一问题的自然就会发现答案在五到八小节。
学生交流解疑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精炼的语言文字概括出来,既便于他们归纳课文大意,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要求,本学年的研究重点是“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研究”。
要把“加强写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把握年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语言文字
运用的实践途径和策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加强识字写字的有效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
离开了生活经验,汉字的学习就是无根的生长,无魂的漂移。
这节课上,老师采用了“字形识字”“换偏旁识字”“自理识字法”“反义词识字”“组词”“归类识字”等方法,如,“肝脏”部首相同,先理解部首含义,再积累带有该部首的其他字。
识字教学方式可以再多样些有趣些,并将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努力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更容易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识字的效率更高。
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的展示。
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关注现场生成,跟着学情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他们掌握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致青春:“养善吾浩然之气”》一文中提出“教学需要从童心出发,与儿童对话,接好地气,就得放低身子,先做儿童的朋友,再做儿童的老师”。
所以,阅读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需求,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有学习实践的参与空间和生命活力的释放机会。
篇三:普罗米修斯评课
评蓝老师的《普罗米修斯》一课
黄小李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
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坚强、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罗米修斯》语言真挚感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本课意在通过研读普罗米修斯在面对紧锁的铁链、悬崖绝壁、恶鹰的啄食、日复一日的折磨面前的表现来体会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品质。
在教学时蓝老师巧妙地突破文本重点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一、抓住课文空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在行文中,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了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之“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
针对作者在行文中的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蓝老师在教学这一神话故事时,抓住课文空白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
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
在教学中蓝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细节:
1、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气候是变化无常的,普罗米修斯除了要
经受风吹雨淋的折磨,还可能会遭到怎样的折磨呢?
2、这就是凶恶的鹫鹰,这就是被鹫鹰啄食的普罗米修斯。
同学们,烈日的曝晒、暴雨的抽打、寒冬的侵袭??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此时,你心中一定又多了一份对普罗米修斯的情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
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在读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本次教学中,蓝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使学生能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品析众神发怒的句子时,如果能够把“气急败坏”这个点嚼透了,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出“气急败坏”的内涵了,那么对下文理解普罗米修斯勇敢、正义的英雄品质就做了很好的铺垫;由于在课堂上本人还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使第三个板块“走出神话,拓展升情,引领阅读超越”的课堂教学不能及时的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在此,谢谢备课组的老师,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