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一、教材分析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及难点中国篆刻的历史四、讲授新课(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及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六、拓展及提高第二课篆刻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篆刻分类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及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及方法结合;3.师生互动、学生及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

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及活字印刷。

二、讲授新课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及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及用途:(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及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

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三、欣赏及评价1、习作展示。

2、评价。

第三课篆刻欣赏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教学过程:一、学生观赏汉印图片,教师指导二、观看制印材料。

笔墨纸砚三、学生观赏篆刻实物。

第四课了解篆刻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一、导入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二、新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

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

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

这种形势到了元未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三、建议学习篆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故一定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行。

初学者不易直接操刀,应该循序渐进,必须!先学好篆书,但学习篆书(书法)一定要先学习理论。

其次才是执笔,强烈建议找个老师引导,否则极容易走弯路!第五课什么时候学习篆刻教学目标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2.了解什么时间学习篆刻。

教学重点、难点什么时间学习篆刻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及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就儿童开始学习篆刻的时间而言,以 6~7 岁为宜。

因为在这个时候,儿童对文字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且在校课业并不繁重,在学习时间上有保证——盖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新授学生自读。

三、总结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身为奸佞小人,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巨奸大蠹,而篆刻却是一流者,大有人在。

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

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第六课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一、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印章使用的材质了解印章常用的材料的特性以及适合表现的印章风格。

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多媒体课件等演示用具。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方法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及名家篆刻作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论我们从何种艺术创作工具材料是首先必备的。

导入课题:良工巨斧在刀及石——篆刻的工具及材料一、古代印章所用印材屏幕展示。

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铜、象牙、陶、骨、石等。

金属材质的玺印多数是连同印文一起铸造而成统称之为“铸印”。

展示:金、玉、铜、石等不同的印章。

师:王冕是第一位用花乳石刻印的人。

王冕之后,开篆刻风气的人是文彭。

他无意中购得四筐冻石便用来自写自刻所刻印章文字流丽浑朴大气从此冻石便名扬四海。

二、学习篆刻用到的工具材料屏幕展示一组篆刻用的工具材料。

1、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通常选用平口刀。

2、笔、墨、砚,准备一到两支小狼豪笔用来摹印、起稿和拓边款时蘸清水。

3、砂纸、镜子、刷子、拓包4、印石印石品种繁多,各个产地的石质差别很大,常用的有如下几种;(1)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石质温润细腻、不燥硬,颜色有黄、青、白、绿、黑等。

灯光冻、鱼脑冻是青田石里的名品。

普通青田石物美价廉易于够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理想印材。

(2)、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其中的“田黄”最为珍贵。

印石中的“三大名品”是指寿山石中的田黄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

还有浙江的昌化石、内蒙古的赤峰石等。

5、纸张写印纸、拷贝纸、连史纸、吸水纸等。

6、印泥一般选择上海、苏杭等地产的朱砂、朱磦印泥。

三、知识链接王冕题《墨梅图》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蕴。

四、课堂拓展1、印石简介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有紫种洞、官洪洞、天白洞等,以官洪洞产石最佳,色暗而透明,映着灯光照看,呈红黄色、晶莹鲜亮叫做灯光冻,这种石材早已绝产。

青田石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

易于镌刻。

颜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

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洼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

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福州郊区之寿山。

石质铰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青田石爽决,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

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

其中田坑所产较珍贵的黄色透明石材叫“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

寿山石中以冻石最多有水晶冻、天蓝东、桃花冻、玛瑙冻、牛角冻等。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

采石用火药炸取。

色多呈储、黑、黄、自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

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诀。

最著名的是鸡血红以血得多少、鲜艳及否、底地的好坏而定优劣,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

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及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人。

4赤峰石产于内蒙赤峰为近年来所发现,石质及寿山、昌化石类似。

尚可刻。

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2、想想身边还能找到哪些有意思的材料可以用来刻印五、小结第七课篆刻规则一、教学目标通过介绍篆刻规则。

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学具:刻刀等。

四、教学方法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章法篇(1)历代印章的布局。

(2)篆刻的章法。

2、刻法篇(1)刀法概论。

(2)刻刀的选用。

(3)刀法介绍。

(4)用刀琐谈。

(5)历代玺印用刀简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