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1)

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1)

第5卷 第2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5No.2 2003年6月JOURNAL OF NIN G BO INSTITU TE OF EDUCATION Jun.2003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陆国萍1,周志仙2(1.宁波大学初等教育分院,浙江宁波315010;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 要:根据球感的心理学因素,对其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有直觉性、整体性、敏锐性。

因此球感是一种能力,可以从加强实践、养成习惯、提高层次、提倡创新等几方面着手进行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球感;球感特性;球感能力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3)02-0060-031 球感定义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形成各个专项运动所需要的专门化的动作知觉,是保证运动技术质量的关键之一。

球感就是球类运动所需要的专门化感知觉问题,这种专门化感知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运动员是否得心应手地控制和支配球。

球感强的运动员能够在攻守对抗中,把注意力从对球的控制上解放出来而获得更多的行动自由与主动,对球的控制完全靠无意注意和手或脚对球的高度感知能力。

一般说来,球类技能的熟练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球的感知觉的发展水平。

球类感受是从感知开始的,其整个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因素,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位觉、皮肤感觉、与本体感觉等的相互作用,这些感知觉对“球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些感知觉,不可能正确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就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并作出准确反应;也不能正确反映和控制自身的动作和球的变化。

但球员进行运动时,不是单纯的外部肌肉和骨骼活动,它还包含着脑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活动控制下进行的随意运动。

运动感知觉及其留在脑中的运动表象是支配各种动作的最直接的心理过程。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

这样,自觉不自觉地长期训练,反复实践和实战过程中的球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就以“格”的方式巩固和积淀,一个个的“格”储存在大脑里,组成了“格”的结构群,这样,当人们在接触球时,意识就会与自己头脑的“格”相契合,立刻触动心弦,以自动化方式对号入座,迅速感知,作出判断,产生一触就灵的效应。

对在比赛中的复杂的球的运行发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球感认知是一个特殊的机制,首先,球感的认知结构是表象系统。

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是以表象的形式保存着。

其次,球感的心理结构是图式系统。

“图式”是指人的认识结构和情感体验,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在相应的刺激物出现下,头脑中的“图式”会发生变化,或整合同化,或改变顺应,产生心物感应现象。

2 球感特征收稿日期:2002-07-17作者简介:陆国萍(1966-),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初等教育分院高级讲师。

06陆国萍,周志仙: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球感究竟有哪些主要的特性,这是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球感的重点所在,是充分认识和利用球感的前提,一般认为球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灵敏性。

直觉性:这是球感的最基本特征。

所谓直觉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潜意识思维,或者说是通过某种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往往凭“感悟”。

如作为一名二传会给不同的队员或不同的战术以不同高度的球:一到门前就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脚法射门等;这些就是由球感作出的直觉判断,直接反应。

当然直觉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以球的表层性能的感受为起点,通过各种途径深化,达到对球类运动本身的理解和运用,这种理解必须经过强化的过程,并在身体内部积淀,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动作习惯和心理习惯。

可见球感这种直觉思维就是在瞬间内实现感性到理性,最后以感性的形式体现出来。

具体的说它是以感性形式表达理性内容,这里感性内容成为直接的形式性因素,而理性内容成了直觉的内容性因素,也就是说,球感直觉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积淀着理智的基础,因此,球感是心灵的直觉。

整体性:直觉思维强调整体感知,对球感整体性特征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对比赛过程中整体的、全面的、笼统的把握。

在球场上通观全局、扩大视野、眼观六路,加强对临场彼我双方情况的观察与判断。

如:能考虑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否把不利位置变为有利位置,设法把球传出并创造进攻的突破口,或摆脱对手并牢牢地控制球。

二是指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球感是由人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完成的,它们相互相成,精细分工,又密切合作,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因素的特殊性质和一定辐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球感的生成,如情绪低落,其球感就会大打折扣。

球感整体性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但又短于分析,难以透彻,它是在瞬间内对球类运动全方位、多层面的整体把握。

同时表现为个体队员的各方面素质应全面、协调发展。

敏锐性:球感的敏锐性的突出特点,是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同时随机应变来完成动作任务,有时,当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例如足球运动员晃动跑带球灵敏地越过对手,篮球运动员切入、急停、空中跳起投篮。

使运动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灵敏素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善的结果,一方面神经中枢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从而能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地对情况作出判断,并据此发动制止或修正运动动作和其他机能反应。

另一方面大脑皮质运动性动力定型的完善需要基本动作内容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进行起来灵活而省力;同时要保持高度的可塑性,便于在必要时改造运动动作;另外外周器官特别是肌肉应兴奋,降低紧张度;当然动作充分自动化,才可能把注意力解放出来,精确地分析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支配最重要的动作环节。

分析提示了球感的本质和特性,我们不难发现球感的内涵其实是对各种球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感性中粘附一种理性的悟性。

是一种高层次的控制、运用球的能力,而不是神秘莫测的“魔力”,对球类感性认识的内容带有理性的规律,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3 球感能力培养球类训练要着力于培养球员良好的球感素质,而良好的球感素质须具备两种基本的品格:灵敏(一看就懂、一触即灵)和准确(看得清、打得准)。

培养对球的感应能力应着眼于运动员对球类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队员通过球类实践训练而获得经验意义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适应自己个性的训练方法。

3.1 反复练习。

球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靠口头灌输生成,只能在实践中习得,由学生对球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人们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感知“自己的实践”,是球感得以生成和升华的唯一条件。

不但训练场练,在平时也练,跟队员练、邻居练、父母练,球员通过大量的对球的接触来体会球的特性和运动规律、来扩充队里的知识、拓展队伍的视野、丰富队伍的经验、提高队员心理素16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总第16期)质,为形成良好的球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学生的实践,并非不要教练的主导作用,教练要善于策划、组织、启发、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切身感悟其中的规律和意蕴。

3.2 养成习惯。

习惯是教育力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没有良好的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地学习,良好习惯可以终身受益,球感的灵敏和准确是以良好的观察、练习、讨论、思维习惯的养成基础,观察的意义就是将他人使用的动作转化为自己的内部东西过程,是动作形象的理解和储存,练习是动作的模拟和创造,它们互为吸收和运用,将会螺旋式地推进球感能力,反过来,球感对观察、练习等起促进作用,这样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促进球艺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对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揣摩、欣赏等方法的训练指导,引导学生研究性训练。

这五种方法分别从探究、理解、经验、感悟、评价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体现和揭示了球感训练主客观、内外多层次的方法范畴,值得探索和借鉴。

3.3 提高层次。

球感虽然不是教师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球类活动中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排拆球类知识技术的指导,在比赛中对场上出现的复杂情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有一定的概念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性。

应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充分了解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深刻理解规则和裁判法等,把理论知识与动作表象结合起来,形成“高质知识表象”,让理论知识潜伏沉淀为头脑中的“格“,使球感粘附更多的理性因素,这对于提高球感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要在学习分析球类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蕴含的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果,使球感深入高层境界。

3.4 提倡创新。

直接对抗性和多变性是球类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之点,球类运动,队员的行动受制于对手,受制于同伴,还受制于临场情况的变化,是在被动与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因此,很难找到一种固定的技术来进行教学。

训练中必须使球员树立起面对对手的应变观念:在变化莫测的赛场上,锻炼他们敏锐的感知能力,来迅速反应外界变化和自身状态,并且根据对手动作和自身动觉信息进行创造性判断。

尤其根据这些来自感知觉的运动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作出准确、巧妙的动作反应。

总之,发展创新的手段除了确立创新的理念,和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多多练习借以提高分析机能、判断和运动反应的灵敏程度,还应发展各种创新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术、战术及身体素质等,为运动员自觉地创造难新动作创造必要条件,创新是我们训练球感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1](荷兰)维尔・库柏.赵振平译.攻击型足球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日)松井三雄.杨宗义译.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On Fostering B all Sense and Ability in PsychologyL U Guo-ping1,ZHOU Zhi-xian2(1.Elementary educotion college,Ni ngbo university,Ni ngbo315010,Chi na; 2.Ni ngbo Instit ute of Technology,Zhejiang U niversity,Ni ngbo315100,Chi 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ball sense,the article expounds its characteristics,such as intuition,unity,agility.It is believed that ball sense is an ability,which can be fostered and train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practice,forming habits,developing levels,encouraging creation and so on.K ey w ords:ball sense;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sense;the ability of ball sense(责任编辑 陈咸存)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