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论文

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论文

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摘要] 根据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及锦州市盐碱地水稻种植现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盐碱地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 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
锦州市水稻种植区大都分布在低洼盐碱地带。

近年来,随着海水倒灌现象的不断加重,水稻种植区土壤盐碱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盐碱地稻田盐分的发展运动规律,总结出盐碱地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一、培肥地力
主要措施有增施农家肥、秋季深翻、施用腐植酸肥料、秸秆腐熟还田等。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本地的抗盐碱优良品种。

主要有盐丰47、盘锦一号、盘锦二号等。

二、苗床管理
播种前将床土ph调整到5.5左右。

可用酸水调节。

方法是将少量硫酸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均匀后浇撒到苗床上,使床土在1~2d内ph调整到5.5~6.5之间。

也可用水稻床土调节剂调节ph,具体方法见各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三、移栽前洗碱
一般盐碱地稻田深层土壤含盐量都较高,具有周期返盐碱的规律:每年的水稻生产季节由于灌溉的作用,土壤含盐量降低,;但
经过冬春干田期的土壤水分蒸发,深层土壤盐分很快返回地表,使淡化了的耕层土壤含盐量又上升。

所以稻田盐碱不论轻重,每革都要认真进行泡田洗碱,把耕层土壤含盐量降到最低限度。

方法是插秧前泡田整地时,将土壤中盐碱充分溶解,及时排掉泡用水。

反复2次效果较好。

四、科学施用氮肥
1.选用合适的氮肥种类
尿素在分解时会造成局部强碱性反应,氯化铵能使土壤盐分加重,所以盐碱地水稻田施用氮肥应以硫酸铵和碳酸氢铵为主。

2.缓青期禁止追肥
稻苗返青时已受盐碱危害,不要追肥,待缓苗结束后正常管理。

五、缓苗期管理
水稻插秧缓苗期耐盐临界浓度为土壤含盐0.1%,当土壤含盐达到0.15%时即导致秧苗受害。

受害秧苗表现为返青迟缓,发根差,新根少,叶片呈浅黄绿色,个别田块植株发红,心叶有萎蔫现象,并从底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管理上增加水量,经2~4d大水后,池面保持5~6cm水层。

六、中期水分管理
1.水量管理
(1)分蘖期浅水管理。

分蘖期浅水管理,土壤氧气含量高、稻株基部光照充足、养分分解也较快,一般水深保持1.5cm即可。

(2)孕穗、抽穗期大水管理。

分蘖后期水稻生长迅速,同时开
始孕穗,需水量加大。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如果缺水会造成颖花退化,致使穗短、粒少、空壳多。

因此此期应视水稻生长情况逐渐加深水层,直至满梗。

(3)扬花期、灌浆期浅水管理。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基本停止生长,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秧苗需水减少。

为了保证土壤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植株健壮,此时水分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管理方式。

2.换水排碱
盐碱地稻田水稻生长中期,由于水分蒸发造成盐分积累,同时土壤中的盐碱也逐渐溶于水中,造成水中含盐量增加、ph值增高。

当水中含盐量达0.1%以上或ph值达7.5以上时,及时换水排碱。

方法是选择晴天早晨首先将水层增加到5~6cm,然后于下午3/4点钟将池中水彻底排干,再重新灌入新水。

3.应用水稻盐碱调制剂
灌溉水盐碱度偏高或缺水的情况下无法换水排碱时,可用水稻盐碱调制剂调节盐碱,使用方法见厂家使用说明书。

七、后期水分管理
1.间歇灌溉
主要采用灌一次水晾一次干的方式反复操作,见干程度以进入田面不陷脚、田面不裂为好。

2.适时停水
一般收割前10d左右停水。

停水过早会适成土壤反盐,植株早
衰倒伏。

停水过晚影响收稻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