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的写作规则

对联的写作规则

对联的写作规则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

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6.意义相关。

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联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谐的结构形式、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对联题,一般是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拟写对联,既要明确它的主要特点,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法。

下面以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对联题为例,解析拟写对联应遵循的原则和解题技巧。

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

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6.意义相关。

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答对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命题指向。

近年来,对联命题材料开始由课内走向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指向当地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乡的了解。

(2)弄清题目要求。

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审题,不要忽视题目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

(3)遵循“宽对”规则。

中考对联题的拟写,一般只做“宽对”的要求,所以,应力求达到这样几点要求:一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是上下两联意思相关,上下衔接;三是上下两联结构对称,词性相同;另外,上下两联的字眼最好不要重复。

【题型扫描】一、拟写对联(2013内蒙古包头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任选一题)(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下联:。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

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对联的写作要求,并且认真分析上联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特点,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答题要求或材料,选取与上联具有意义相关的对应词语。

如(1)小题,上联陈述的对象是“为人”,那么下联可以选择“做事”、“处世”等,还要注意后句与前句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

解答(2)小题,就要从题目所提供的情境中提炼意思,注意抓住地点、行为、情景等要素,拟出与上联相对的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1)做事戒懒,懒会关闭成功门。

(2)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二、组合对联(2013甘肃兰州卷)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

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

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花和尚唐三藏野猪林火焰山路阻败走大闹下联:故事情节:【解析】组合对联题以变相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比拟写对联题要简单多了。

只要根据对联的规则选择与上联对应位置词语意思相对的词语就行了,但解答该题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一定要熟悉与备选词语相关的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免弄出“张冠李戴”的笑话(简述故事情节的要求此处不作细述)。

【参考答案】示例1:花和尚大闹野猪林故事情节: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

两位押解差役受高俅指示,欲害林冲性命。

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林冲至野猪林,在关键时刻救下林冲。

示例2:唐三藏路阻火焰山故事情节: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来到火焰山前,酷热难当,无法前行。

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灭大火,才得顺利西行。

三、链接对联(2013四川雅安卷)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B.①孔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C.①孟子②诸葛亮③范仲淹④“三苏”D.①庄子②刘备③王安石④“三苏”【解析】链接对联题即是把对联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语法知识或名句默写、口语交际等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抓住所提供的对联与备选文化名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诗文名句和著作成就等信息,就能正确选择。

【参考答案】B【有错必纠】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包括课外阅读摘抄本,课外练笔本或收视笔记本。

请你为自己心爱的课外摘抄本或课外练笔本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

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拟写下联:【解析】做该题时,应把握对联的几个主要特点。

如有的同学对出了“时时运动身体棒棒”的下联,虽然对仗工整,格式正确,但显然不合乎题干的内容要求,因为锻炼身体与阅读练笔和摘抄“风牛马不相及”,不能体现命题者强调读写并重的考查意图。

可见,该同学没有遵循对联上下两联应该意义相关的规则,这当然就要失分了。

【参考答案】时时练笔情味浓浓。

2.请你用课题拟写下联:上联:《孔乙己》穿《皇帝的新装》;下联:。

【解析】对联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句意相关或相对,词性相同。

如有些同学对出了“《俗世奇人》游《百草园》”、“《藤野先生》上《最后一课》”等下联,显然不合要求。

因为前者上下两联的字数不相等,后者上下两联的结构不相应,而“字数相等”和“结构相应”是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邓稼先》讲《影子的故事》。

【升格演练】1.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下联:,。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下联:。

3.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陈毅市长)选场》的话剧视频;“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校宣传推介。

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话动。

他拟出的上联是“陈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下联:4.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

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

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

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上联:下联:。

5.结合下面报道的内容,补充下联,可宽对。

《眉山日报》报道:东坡区某妇女从银行取出一万元钱后,准备捐肾救女,却遭抢劫,妇女拼死护钱,被歹徒狂砍数刀,身负重伤。

歹徒被捕后,得知被害人已经不能为为身患尿毒症的女儿换肾时,悔恨万分,决定要捐出自己的肾来挽救被害人的女儿。

上联:母亲挺身救女惊天地下联:6.社区有一位老党员准备在自家大门上贴一副对联,他拟好的上联是“共产党恩泽四海”,一家人对出了四个下联。

请为这位老党员挑选一个最恰当的下联。

A.中国人意气风发B.毛泽东名重千秋C.子弟兵钢铁长城D.向前看万众一心7.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8.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

”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

【参考答案】1.示例: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

2.示例1:满园书香育英才。

示例2:一片真情报恩师。

3.示例:齐仰之转变观念投明主。

4.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5.示例1:歹徒良心发现动真情。

示例2:歹徒浪子回头悟良知。

示例3:歹徒迷途知返表悔意。

6.D7.看今朝朝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对联的句法与结构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

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

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

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例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