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知识总结
(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
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操作步骤:
(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
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典题讨论】
、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解析:光照明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
本题答案D。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目标数量少,难以找到目标
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在视野中寻找目标都不太方便
解析:低倍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必须将要用高倍镜观察
的部分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高倍镜。
本题选项中B 不合理。
3、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
A、b
B、d
c、q
D、p
解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象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因此本题应选c。
【课堂巩固】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
)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3、(多选)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
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就看不到了,则此异物不可能存在于(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
4、填表比较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
镜头长度
工作距离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细胞大小
细胞数目
低倍物镜
高倍物镜
【课后检测】
、.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
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低倍镜改用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变小、变亮
B、增多、变小、变暗
c、减少、变大、变亮
D、减少、变大、变暗
4、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
A.有无细胞结构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核糖体
5、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玻片标本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
D.③②⑤④
6、大部分的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处理(如将标本切成很薄的切片)。
洋葱表皮、水绵、酵母菌等材料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是因为()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7、(多选)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
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原因不合理的是(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8.(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9、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时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
将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在观察生物标本时,小王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想先判断该污点到底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然后再清除污点。
对此,小王作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污点在目镜上吗?
作出假设:假设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是目镜上的。
实验过程:(1)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手转动目镜;
(2)观察视野原处的污点,随着目镜的转动而移动。
得出结论:此污点是在目镜上。
问题:在上面探究过程中,若视野原处的污点不随目镜的转动而移动,则假设不成立,对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