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详解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因为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没有什么变化, 都是NH3, 只是促进CO2的溶解,故起了 媒介作用。
6.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目的:提高产量。
氨碱法制纯碱有哪些优缺点?
课本P44
• 优点:1.原料经济易得2.副产品氨气和二氧 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能连续生产。
氨气易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生成碳酸,二者相遇发生中和反 应,所以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 化碳。
4.过滤之后的母液中还有没有NaHCO3?
有碳酸氢钠,而且该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 溶液。
5.为什么说氨是媒介?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 缺点:1.回收氨气后,生成了没有多大用途 的氯化钙(CaCl2),且污染环境2. NaCl 利用率低。废液中还含有大量的食盐,使 得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约70%,这是一 个很大的损失。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字致本,中国化学 家。撰写了《纯碱制造》。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 艺 。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 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 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使中国 人在世界化学界赢得了一席 之地!!!可谓扬眉吐 气!!!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制纯碱
以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为原料,如何
实现NaCl
Na2CO3的转化?
元 素 守 恒
中和反 应原理!
加C、O 去Cl
向饱和食盐水
中通入CO2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NH3制成饱和氨盐水
CO2
石灰石
加压
氨气溶于水显碱 性,氨盐水比食 盐水更易吸收
CO2
饱和食盐水
补充:氯化铵和熟石灰生成氨气的反应原理: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师生共同分析
•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 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
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 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高温
• CaCO3 = CaO+CO2↑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CaO+H2O=Ca(OH)2
△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 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NaHCO3先结晶析出,在相同温度下, NaHCO3 的溶解度比NH4Cl小,且生成NaHCO3的质量大, 故NaHCO3先结晶析出。
• 3.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 碳?
不一定,纯碱不是碱!!
向盛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 现象;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 现象。
实验现象:__有_大__量__气__泡__产_生__,__燃__着__的_木__条__熄__灭___。
思考:(1)由现象可知生成物中一定有__C_O_2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N_a_2C_O_3_+_2_H_C_l=_2_N_a_C_l+_C_O_2_↑_+_H。2O (3)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N_a_2C_O__3+_H_2_S_O_4=_N_a_2_S_O_4+_C_O__2↑_+_H。2O
•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答案: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 NaHCO3、NH4Cl、NaCl
二、纯碱的性质
(1).Na2CO3的物理性质
NH3 饱和氨盐水 加压通 过滤
入CO2
NaHH3
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制纯碱的 反应原理☆
•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
• 2NaHCO3 = Na2CO3+H2O+CO2↑
原料:食盐、二氧化碳、氨气
产物:纯碱(主要产物)、氯化铵(次要产物)
凡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办到的,我 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也能办到!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①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②2NaHCO3 = Na2CO3+H2O+CO2↑
③中用向的。滤N出H4NCaIH单C独O结3晶晶体析的出母,液用中作加氮入肥研,细N的aCNl则aC可I,循使环其使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影响较小,要提取,只能 把水蒸干结晶.而纯碱的 溶解度随温度下降显著 降低,冬天很易达到饱和 而析出,所以用“捞”的 方法即可 。
(链接中考)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 理如下: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化学名 称
碳酸钠
俗称
苏打 或 纯碱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白色
粉末或 颗粒 易溶于水
2. Na2CO3的化学性质(video)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溶__液__变_红__________。 结论:(1)Na2CO3溶液显碱性,pH>7。
(2)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1.同离子效应: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它 们的溶解度都会降低。2.平衡移动)
侯氏制碱法优于氨碱法之处是什么?缺点 呢?
优点:1.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由 氨厂提供碱厂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析出氯 化铵后的食盐溶液可循环利用,使食盐的利 用率得到了提高。
2.NH4Cl可作化肥。 缺点:腐蚀设备严重。
这两种制碱方法有何异同?
相同点:总原理相同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不同点: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
评价方案
• 思考: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 “冬天捞碱”(纯碱—碳酸钠Na2CO3), “夏天晒盐”(食盐—氯化钠NaCl)。这 种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