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11.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2.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13.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别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
14.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性能,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包装装潢,更新花色品种,保证及时交货和做好售前与售后服务等办法来扩大商品的销路。
15.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买方以信贷的方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技术工艺、专利、技术秘密、中间产品等,进行生产后,在约定的期限内,以所生产的商品或其他劳务支付贷款的贸易。
16.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又称为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所依据的价格。
17.调拨价格调拨价格属于跨国公司所采用的一种内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
它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其各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所规定的价格。
18.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二、填空题1. 有形贸易无形贸易2. 净出口净进口3.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专门出口4. 货币计量单位5. 间接贸易转口贸易6. 关境国境7. 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贸易政策8.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9. 有形贸易无形贸易10. 总贸易体系11. 世界出口总额12.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13. 劳动国际贸易世界市场14. 国际化专业化15.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6. 垂直水平混合垂直水平17. 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18. 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自由19. 英国《国富论》地理自然条件绝对差异20.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两利取重两害取轻21.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绝对差异22.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23.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4. 19世纪80年代25. 国际集团化企业跨国结成集团26. 补偿加工租赁27. 加工贸易28. 价格非价格29. 合同30. 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机构31. 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国际性博览会和展览会32. 信贷扩大出口收取工缴费收取租金33. 世界货币世界市场34. 国别价值世界市场价格35. 质量36. 商品国际价值37. 世界市场价格供求关系38. 调拨价格垄断价格三、单项选择题1. A2. B3. A4. B5. C6. C7. A8. A9. A 10. B 11. C 12. C13.D 14.D 15.A 16.B 17.D 18.A 19.B 20.C 21.B 22.A 23.C 24.C25.B 26.A 27.B 28.A 29.B 30.A 31.B 32.B四、多项选择1.BC2.ABCD3.CD4.ABC5.ABC6.ABD7.ABCD8.ABD9.CDE 10.BCDF 11.ACD 12.ABE五、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错6. 对7.对8.错9. 错10.对11.对12. 错13.错14.错15.对16.对17.对18.错19. 错20.对21.错22.对23.错24.对25.对26.错27.错28.对29.对30.对31.错32.错33.错34.错35.错36.错37.错38.对39.对40.错六、简答题1. 什么是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为什么后者能较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因为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对外贸易量其原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来表示进出口商品的多少和变化的实际情况。
2.什么是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什么是国际贸易货物结构?两者反映什么问题?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反映的是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而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反映的是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3.为什么说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因为对外贸易可以:(1)降低生产成本;(2)取得规模经济利益;(3)取得超额利润;(4)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率。
4.对外贸易是如何带动相关经济部门发展的?因为:(1)通过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进口,解决工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所需要的物资。
通过出口,扩大国外市场。
(2)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扩大交换源泉,增加商品量和使用价值的多样化,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财富。
(4)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以调剂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5)通过对外贸易,可充分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与资源,扬长避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部门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积极参与生产,指导生产,促进和带动经济的发展。
(7)对外贸易能推动整个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5.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首先,国际贸易对贸易国的作用:(1)刺激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3)获得比较利益;(4)有利于市场的扩大,带动整个经济发展;(5)有利于资金的加速积累,促进经济增长;(6)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作用:(1)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国际贸易使世界经济产生“传递性”,是联系各国经济的纽带;(3)国际贸易是各国处理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手段○1通过对外贸易巩固本国政权;○2建立或加入经济贸易集团,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3维护世界和平;○4有利于改善本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4)国际贸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形式。
6.“二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与“二战”相比有哪些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相继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国标化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特点如下:(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5)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6)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7.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两个主要条件:一种是社会经济条件;另一种是自然条件。
具体为:(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性质;(5)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8.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为:(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成了国际分工体系的中心,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深度和广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国际贸易中的工业制成品、高精尖产品不断增多、日新月异;中间产品、技术贸易大量出现,服务部门分工也出现在国际分工中。
9.“二战”后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有哪些变化?“二战”后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出现了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的上升以及初级产品比重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