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3篇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3篇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3篇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第1篇物业管理服务是一个新兴产业,更是一个民生工程,规范物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统筹结合,完善小区物业规划布局。

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我区城市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和谋划城市小区物业规划布局。

一是完善物业管理规划。

将小区建设、物业管理纳入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社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婴幼儿、儿童、学生、青壮年、中老年等不同人群的需求结合起来,探索编制多规融合的"物业服务管理"规划体系,引领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人性化与安全性的居住环境。

二是完善老城物业布局。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兴办物业公司,在社区协调管理下,从事老旧小区物业服务。

对具备封闭条件、公共设施配套较好的住宅小区,恢复市场化标准物业服务管理。

对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失,无法围成小区庭院的散居小区或单体楼宇,以社区为单位,整合成为一个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由社区作为第三方协调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实行"卫生保洁、维护维修"托底服务,逐步培育业主物业消费意识,向市场化管理过渡。

三是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

依托旧城风貌改造工程,逐步完善旧城区无物管小区和单体楼的改造规划,以"有规范车位、有绿化花园、有门岗用房、有标准公示栏"的"四有"标准,统一建设验收。

加强房屋外观改造、空地绿化、划线停车、消防设施配套、下水管网改造和管线更换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旧城区基础条件和整体形象,再交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或居民自治。

二、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物业管理涉及到发改、住建、交通、司法、广电、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社区等诸多部门,必须整合资源、明确主体、齐抓共管。

一是增强物管执法力量。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物业管理纳入城市管理委员会,整合城市联合管理执法大队力量,加大对房屋外墙装修、乱搭乱建等小区乱象的执法监管力度。

二是明确各方职能职责。

区房管分局负责全区物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市房管局的支持,强化审批、指导、监督和管理等职能,结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台物业管理实施细则。

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物管活动的协调服务工作,指导所有住宅(包括规模小区、单体楼、单位宿舍)成立业主委员会,健全物业管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物业纠纷调处机制等。

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加强对物业企业履职情况的监督,协调解决物业纠纷,维护小区的正常活动和秩序,带动小区按时、足额缴纳物管费。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物管协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参与物业行业监督准入工作,依法规范行业行为、建立职业操守、维护行业权益、提升行业素质,督查物业服务组织或其他物业服务人员诚信经营和服务,维护物业管理各方合法权益。

三、市场运作,培育物业服务企业。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行,把小区物业管理交给企业和市场。

一是引进优质企业。

着力引进一批资质高、服务优、实力强的知名大集团、大企业,来南注册成立分公司。

参照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优质企业给与奖励。

二是壮大龙头企业。

设立物业企业发展基金,鼓励集约、规模发展,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品牌企业、样板小区。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效应,组织优秀物业公司轮回讲课宣传,提升物业服务整体水平。

制定物业公司资质升级奖励办法,提升公司资质层次。

三是培育专业人才。

引导企业专业化发展,把物业管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在引进、安置、培育、激励等方面创新政策。

强化协会职能,指导企业加强员工岗位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培训,坚持持证上岗,规范企业员工服务礼仪,建立一支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能够满足广大业主需求的物业管理职业化队伍。

四、依法治理,解决物业收费难问题。

按照"依法治区"要求,将小区物业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一是出台物业收费指导标准。

制定出台《物业服务和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指导价》,将资质等级、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挂钩,建立"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二是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引入竞争机制和招投标机制,采取"双向选择",物业公司将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情况进行公示,由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全体业主集体讨论选择具体服务标准,与物业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三是公示物业费收支情况。

行业协会督促物业企业将收费情况、使用情况全面详细地对业主公示,由业主委员会组织业主代表,对其进行审核,消除业主疑虑,促进物业费开支情况公开透明。

四是培育物业消费意识。

在电视台、门户网、公交车移动电视等媒体,全面宣传《物权法》、《省物业管理条例》及物业收费指导意见等,增强全民物业服务消费意识。

探索公职人员物业缴费与年终考核挂钩机制,发挥带头作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加强监管,健全物业企业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物业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物业企业诚信评价体系。

学习物业管理企业tsc战略的5s体系,由行业协会制定物业公司诚信评价指标,定期组织业主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物业公司诚信评价档案,作为物业公司资质核定、资质复核、达标创优时的主要依据。

对业主投诉多的,要求物业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建议该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在三年内不得担任项目经理,形成监管有序的物业公司诚信评价体系。

二是建立物业保证金制度。

物业企业入驻时,一次性缴纳保证金,企业退出时或经营满5年后返还。

创新绩效考核,每年对企业收取保证金,根据业主评价结果,年底按比例返还。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将物业企业纳入优秀企业表彰奖励,督促和激励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建立物业预收费监管机制。

物业服务企业与房管、金融机构签订物管费三方监督协议,由房管部门设立专门监督账户,建立预收物管资金进账、批准、拨付等管理台帐,根据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每季度费用使用情况进行拨款,并向小区公布,避免业主与企业因费用问题产生矛盾。

六、人文关怀,化解物业矛盾纠纷。

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注重营造互帮友爱的小区氛围;另一方面,及时解决业主提出的问题。

一是丰富小区文化。

在特殊节日对特殊群体开展慰问,体现小区物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不定期举办保健讲座、业主运动会、文艺晚会、亲子活动等,积极开展"和睦家庭"、"好媳妇"等先进评选,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提升业主的归属感。

二是强化业主自治。

倡导"美好小区、人人共建"的价值取向,将业主自治纳入社区民主建设范畴。

由社区牵头,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培训、指导力度。

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考核机制,把业主大会召开率、业主参与率、矛盾化解率等作为重要指标,每年度选评优秀业主委员会,充分调动积极性。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第2篇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住宅小区457个。

其中,设立业主委员会小区229个,仅占小区总数的一半,远未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已实施物业管理小区108个,仅占小区总数23.6%,绝大多数老旧小区都是无物业管理小区。

现有物业服务企业47家,物业从业人员1300余人,但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我市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水平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既直接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拖了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后腿。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

各级各部门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小区物业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未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多数业主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认识有偏差,混淆了小区物业管理与小区治理的概念,将小区治理等同于物业管理,普遍存在"有问题找物业,解决不好就不缴费"的思想。

二是小区自治能力弱。

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权益的小区自治组织。

调研中发现,我市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滞后,远未实现全覆盖;同时,受工作经费不足、缺乏监管机制等因素影响,多数业主委员会成员维护业主权益和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现象突出,"僵尸型"业主委员会比比皆是;个别业主委员会成员甚至串通物业服务企业打着小区改造、基础设施设备维修的幌子,套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侵占业主权益。

三是物业服务水平低。

大多物业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重收费、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现象突出;物业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仅能提供保洁、保安、绿化等传统型基础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尚未建立,企业随意撤出、不及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是齐抓共管机制缺乏。

小区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部门多,由于齐抓共管的协调联动机制缺乏,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不力,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情况时有发生;相关部门未有效对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仅从便于本部门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进行分散投入,既不能形成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合力,又无形中助长了业主的依赖和攀比思想,长而久之,业主的自治意识越来越差,政府的投入永远满足不了业主的期望。

五是业主自治意识缺失。

部分业主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落后,拒交物业费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乱扔垃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毁绿种菜现象屡禁不绝;一些老旧小区居民习惯于政府"文明创建式"的统包统揽,无视自己作为业主的责任和义务,对需业主自身投入的建设和维修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就找政府。

调研中发现,宁中小区、西苑小区等部分老旧小区的居民多年来一直未缴纳物业费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全部依靠老旧小区改造资金投入。

六是配套功能历史欠账多。

我市住宅小区大多建设于20xx年前后,受当初规划设计和建设理念等因素限制,小区建设标准低、体量小,基础设施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建筑质量差、停车位不足、公共设施老化、维修资金短缺等问题突出,导致多数物业服务企业不愿进驻。

拆迁安置小区内"一区两制、一楼两制"现象存在,部分拆迁安置小区的拆迁安置户按当时的政策免交物业管理费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却与其他业主享有同等物业管理服务,造成业主之间的心理不平衡,给物业费收缴和房屋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为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提出建议如下:(一)转变观念,强化顶层设计。

1、加强组织领导。

要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将小区物业管理作为推进"五维共治"、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成立高规格的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领导组,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编制符合发展实际的工作规划;建立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指挥体系和长效机制,充实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力量,高位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各类问题的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