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目录1神农尝百草2麻姑献寿3十二生肖的故事4望帝化鹃5蚕神嫘祖6七夕来历7杜康酿酒8龙凤呈祥9雷公电母10终北国11中秋节的故事12门神的由来13后羿射日14劈山救母15祝融取火神农尝百草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

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

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

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

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

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

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

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

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

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

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

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

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

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

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

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

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

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

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

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

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

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

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

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故事启示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必须去尝试解答,没有尝试就没有经验的积累,也不会知道问题的答案,神农的勇气可嘉,其他人都不敢去尝试,只有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尝遍了百草。

最后神农成功找到五谷和草药。

神农不顾自己只为了老百姓的生活,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任何事情只有尝试就会知道行不行。

麻姑献寿麻姑是一位象征吉祥与长寿的神仙。

她的形象源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一位姓麻的少数民族姑娘。

当时,在中国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麻姑是少数名族,但具体是哪个族,还有待考证。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早年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为生。

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

麻秋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

麻姑因为长期与汉人做邻居的原因,从小就向汉人学了一手好针线活,等到年龄稍大一点儿了就常为有钱人家做针线活挣点儿小钱。

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

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与父亲一起尝尝鲜。

麻姑回家的时候,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

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旁边有几个人说:“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

”可是,大家只是说着,谁也没有拿出东西给老婆婆吃。

那时兵荒马乱的,田地都荒芜了,粮食很珍贵。

谁愿意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呢?麻姑看不过去了,就从怀里拿出那只桃子,蹲下身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

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儿来。

周围的人也都啧啧地称赞麻姑。

老婆婆开口说:“孩子,谢谢你,能不能给我喝点粥汤?”“好呀,我就回去帮您煮去。

”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

父亲麻秋回到家,她把街上遇的情况告诉了父亲。

没料到麻秋沉下面孔说:“这种老家伙,饿死算了!你给她吃桃子,已经是她很大的福份了。

我们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你竟敢自作主张煮粥给她,实在是不像话!”父亲不让麻姑为老婆婆送粥,并把她关进了后屋不许外出。

半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街上黄衣衫老婆婆的情况。

她听到前屋的父亲呼呼入睡,就轻手轻脚地走出后屋,从锅里舀了一碗粥,快步来到街上。

但街上除了狗吠声,哪儿还有老婆婆的踪影。

麻姑很焦急,到处寻找老婆婆。

月光下,只见原来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颗桃核留在那里,麻姑就拾了起来。

父亲麻秋醒来了,发现女儿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气急败坏地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顿。

第二天晚上,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

老婆婆抚摸着麻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亏你有一片善心。

那桃子果然是好东西,我吃了已经足够益寿延年了,你放心吧。

”说着转身要离开。

麻姑噙着眼泪,受了委曲似的把头埋在老婆婆的怀里哭了。

老婆婆安慰她说:“好孩子,别难过,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的。

”说完就飘然而去。

麻姑在睡梦里哭醒了,细细品味着梦里的事情,觉得黄衣衫老婆婆一定不是普通人。

早上起床,麻姑把自己藏好的桃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大桃树。

奇怪的是,这棵桃树每年正月里开花,三月里就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引来许多人来看热闹。

阴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麻姑就用桃子接济附近一些贫困饥饿的老年人。

更奇怪的是老年人吃了麻姑送的桃子后,几天不吃饭不觉得饿,而且原来身上的小毛小病也治好了。

集镇上的老年人见麻姑这样善良能干,私下都说她是天仙下凡,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她是“麻姑献寿”。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生计无着落,就跑去从了军,跟随石勒东讨西征。

因为作战勇敢,麻秋几年后被石勒封为征东将军。

这样,在战事平息后,麻秋衣锦还乡,管理着包括他的家乡在内的一大片土地。

虽然做了高级将领的女儿,但麻姑却还和往常一样和邻里们相处在一起,一点儿也没变。

麻秋得知女儿和这些穷人们来往,对此很不满意,觉得丢了自己做大将军的面子。

他听说了麻姑所种的那株桃树后,更加不舒服,就派士兵砍倒了桃树,烧了原来的住房,硬逼着麻姑住进了将军府。

麻姑住在将军府,虽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不能和邻里们来往,心里一点儿也不愉快。

一次,麻姑感到烦闷,就由丫鬟陪着,走出府外散散心,看见集镇周围在大兴土木。

许多民工在辛苦地劳动着,就问丫鬟是怎么回事。

丫鬟回答说:“这是老爷抓来的俘虏和拉来的劳工,集镇要筑城与外族人打仗。

小姐你看,老爷在那儿监工呢!” 顺着丫鬟指的方向,麻姑看见父亲正在用鞭子抽打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劳工,嘴里不住地喊“快!快!”麻姑看不下去,急忙走向前去劝说:“爹爹,让这些人也喘口气吧,他们又不是牲口。

”但是,麻秋两眼一瞪,说:“去,去!女孩儿家懂什么!”麻姑看见民工伤病很多,非常同情他们,常常瞒着父亲从将军府拿些药来给民工们医治,有时还为民工们缝补衣物。

民工们知道她是麻秋的女儿,都不解地说:“将军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女儿?”麻姑得知民工们做夜班时间很长,一直要做到鸡叫才能休息,她不止一次要求父亲多给民工一点休息时间,但都遭到父亲的训斥。

麻姑明白再去求父亲是无济于事,就决定另想办法。

一天夜晚四更天,麻姑就悄悄地起床了,来到鸡窝旁,轻轻地学公鸡叫:“喔,喔,喔——”鸡窝里的公鸡惊醒了,也昂着头,啼叫起来:“喔,喔,喔——”集镇上的其它雄鸡听见,都跟着啼叫起来。

做夜班的民工们听见鸡叫,兴奋地大叫:“收工啦!”他们为能提早放工而高兴。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们没想到公鸡早啼是麻姑帮的忙。

公鸡提早啼叫引起了麻秋的怀疑,因为每次鸡叫都是从将军府周围开始的,于是,他派人暗中监视麻姑,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怀疑。

麻秋很恼火,一定要惩治女儿,就叫人把麻姑锁进闺房。

麻姑被锁在闺房,想逃出去,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一扇窗户打开了,麻姑一看,竟是穿黄衣衫的老婆婆。

老婆婆说:“孩子,我们又见面了,你和你父亲的缘份已尽,还是跟我走吧。

”原来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是梨山老母,上次她吃了麻姑的桃子是普通桃子,留下的却是仙桃核,让麻姑去接济贫困老人。

她觉得麻姑是位善良的姑娘,所以这次来解救她,并带她去修道成仙。

麻秋回家,想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但打开闺门,怎么也找不到麻姑,只得狠狠地把门卫们打了一顿。

从此,麻秋再也没见到过自己的女儿。

麻姑跟随梨山老母修道成仙后,每年三月都会送桃给贫困的老人吃,不少人还遇见过她哩。

关于麻姑献寿麻姑又称寿仙娘娘、属于道教人物。

古时以麻姑喻高寿,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

麻姑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为广泛。

中国人一直对长寿有着热烈的期望,而把追求长生作为主要内容的道教也是如此。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