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器械(工具)搬运两种方法。
现代各种灵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徒手搬运徒手搬运是指在搬运伤员过程中凭借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
此法虽实用,但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有时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1.拖行法适用于现场环境危险,时间紧迫,必须快速地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的情况。
(1)位于患者的背后。
(2)将患者的手臂横放于胸前。
(3)救护人员的双臂置于患者的腋下,双手紧抓患者手臂,缓慢向后拖行。
(4)或者将患者外衣扣解开,衣服从背后反折,中间段托住颈部,拉住缓慢向后拖行。
2.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自己站立行走的清醒患者。
作用是不仅给患者一些支持,更能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1)救护人员位于患者一侧,将患者靠近救护人员一侧的手臂抬起搭在救护人员肩上;(2)救护人员外侧的手拉住患者的手臂,另一只手扶患者的腰部。
(3)使患者身体略靠着救护人员一起缓慢移步前行。
3.抱持法用于运送体重轻的患者。
(1)位于患者一侧,将患者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
(2)一只手臂托患者腰部,另一只手臂托大腿。
(3)将患者抱起前行。
4.爬行法适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员搬运。
(1)将患者的双手用布带捆绑于其胸前。
(2)救护人员骑跨跪于患者的胸部,将患者双手套于救护人员颈部。
(3)使患者的头、颈、肩部离开地面,救护人员的双手着地。
(4)救护人员拖带爬行前行。
5.背驮法呼吸困难的患者,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1)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患者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患者前胸紧贴自己后背。
(2)再用双手反握患者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
(3)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
6.双人搭椅法此法为两名救护人员的搬运,两名救护人员的握手方法,形成口字形椅而命名。
(1)救护人两人对面站于患者的背后,呈蹲位。
(2)各自用右手紧握左手腕,左手再紧握对方右手腕,两人的手握紧组成口字形手椅。
(3)患者将两手臂分别置于救护人员颈后,坐在手椅上。
(4)救护人员慢慢抬起,站立,用外侧脚一同起步搬运。
7.双人拉车法此法也为两名救护人员的搬运,此方法禁用于怀疑有脊柱损伤的患者。
由一名救护人员站在患者的头侧,两手从患者腋下将其抬起,将患者头背抱在自己怀内;另一名救护人员蹲在患者两腿中间,同时两手臂夹住患者的两腿;两人步调一致慢慢将患者抬起前行。
(二)器械搬运搬运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器械。
器械搬运是指用担架(包括软担架、移动床、轮式担架)等现代搬运器械或者利用床单、被褥、竹木椅、木板等作为搬运器械(工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1.担架搬运担架搬运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
目前最经常使用的担架有普通担架和轮式担架等。
(1)患者上抬架的办法1)滚动搬运法滚动搬运法适用于胸、腰椎损伤者。
①将患者四肢伸直、并扰,向床边移动,将担架放置于患者身旁。
②搬运者位于患者同一侧,甲扶持患者的头、颈、胸部;乙扶持患者的腰和臀部;丙扶持好患者的双下肢;3人同时使患者成一整体向担架流动。
③使患者仰卧于担架的中央,盖好盖被。
2)平托法平托法适用于颈椎损伤的患者。
①搬运者站在患者和担架的同一侧,将担架移至患者身旁。
②由1人或2人托起患者的头颈部,另外2人分别托住患者的胸、腰、臀及上下肢,搬运者将患者平托起,头部处于中立位,并沿身体纵轴向上略加牵引颈部或由患者自己用双手托起头部,缓慢移至担架上。
③患者取仰卧位,在颈下垫相应高的小枕,保持头颈中立位。
头、颈两侧应用衣物或沙袋加以固定。
(2)担架搬运时常用体位1)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
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当伤员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出,让伤员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2)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
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
伤员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至严重呼吸困难。
在除外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4)俯卧位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伤员,可以采用俯卧位。
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5)坐位适有于胸腔积液、心衰患者。
(3)担架搬运要点担架搬运的要点由3~4人合成一组,将患者移上担架;患者头部向后,足部向前,这样后面抬担架的人,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抬担架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前面的开左脚,后面的开右脚,平稳前进;向高处抬时(如过台阶、过桥、上桥),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以使患者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则相反。
(4)搬运的注意事项运过程轻巧、协调一致、避免震动,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
②搬运伤员之前要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③必须妥善处理好伤员,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的通畅,然后对伤员的受伤部位要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止血、包扎、固定。
处理得当后,才能搬动。
④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
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的伤员时,要考虑全面。
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⑤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
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保暖,但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
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如窒息、呼吸停止、抽搐时,应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⑥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火灾现场,在浓烟中搬运伤员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倒。
⑦颈、腰椎伤患者必须3人以上同时搬运,否则会造成继发脊髓伤。
⑧放在硬板担架上以后,必须将其身体与担架一起用兰角巾或其他布类条带固定牢固,尤其颈椎损伤者,头颈部两侧必须放置沙袋、枕头、衣物等进行固定,限制颈椎各方向的活动,然后用三角巾等将前额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再将全身用三角巾等与担架围定在一起。
⑨患者四肢不可靠近担架边缘,以免碰撞造成损伤。
⑩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胸腰椎患者应使用硬板担架。
颈椎损伤的患者在移动时应确保安全,避免损伤。
②受伤部位应向上,头部和肩部不得着地。
2. 自制担架搬运中国实施城镇化后,大部分都住在高楼中。
目前大多数旧住宅的楼道狭窄,新建高层建筑虽有电梯,但难以容纳平放的普通担架或轮式担架,给搬运患者带来了困难。
因此,需要现场急救人员因地制宜利用自制担架搬运患者。
(1)床单、被褥搬运。
遇有窄梯、狭道,担架或其他搬运工具难以搬运,或遇寒冷天气,徒手搬运会使患者受凉时可采用此法。
但是,这种搬运方式容易造成患者肢体弯曲,故有胸部创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的患者不宜用此法。
应该强调的是,在目前软担架已逐渐在院前急救机构中使用的情况下,我们提倡专业急救机构应该用软担架替代这一搬运方法。
取一条结实的被单(被褥、毛毯也可),平铺在床上或地上,将患者轻轻地搬到被单上;救助者面对面紧抓被单两角,下搂脚前头后(上楼则相反)缓慢移动前行,搬运时有人托住患者的腰则更好。
(2)椅子搬运。
楼梯比较狭窄或陆直时,可用牢固的靠背椅作为工具搬运患者。
失去知觉的患者不宜用此法。
①患者采用坐位,用宽布带将其固定在椅背上;②两个救助者一人抓住椅背,另1人紧握椅脚,然后以45°角向椅背方向倾斜,缓慢地移动脚步前行。
(3)简易担架。
对于无骨折的患者,病情严重时急用。
在户外现场应用中要慎重,尽可能用木板担架。
3.绳索担架。
用木棒两根,将坚实绳索交叉缠绕在两根木棒之间,端头打结,将患者置于绳索上,两人或多人将患者抬起移动;4.衣物担架。
用木棒两根,将大衣袖翻向内成两管,木棍插入内,衣身整理平整,将患者置于衣物上,两人或多人将患者抬起移动。
(三)器械搬运患者的体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的不同采取相适应的体位,是专业救援的要求之一。
原则是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患者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
患者在担架上取平卧位,大多数患者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
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导致椎体错位的发生。
颅脑损伤患者则应垫高头部,并作沙袋固定好头部两侧以减少震动和损伤,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患者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出,让患者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2.侧卧位。
昏迷、恶心、呕吐的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以防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
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
以防止患者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
患者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
对急性左心衰竭、哮喘、气胸和腹部损伤的患者可升高担架的取半坐卧位;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患者,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至严重呼吸困难。
在除外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患者呼吸。
4.俯卧位。
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患者,可以采用俯卧位。
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5.坐位。
适有于胸腔积液、心衰患者。
6.休克卧位。
休克患者要取休克卧位即稍抬高头部、脚抬高30°,使胸、腹部下凹,以利于呼吸,保证重要器官供氧。
7.头低足高位。
对咯血患者要采取头低足高位,以利于气管中的血液咯出,预防窒息。
(四)上下救护车的方法1.上救护车方法救护车上多安置有轨道滑行装置。
使患者头在前,将担架放在轨道上滑入车内。
如无此装置,救护人员应合力将担架抬起,保持头部稍高位而抬入救护车内。
2.下救护车方法担架抬下救护车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如从轨道上滑行,要控制好滑行速度,尽量保持担架平稳。
应一人在车下控制担架车尾部,另一人在车上控制担架车头部,使担架车平稳滑下,防止滑落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