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古代艺术,使学生了解史外及古埃及,西亚,墨西哥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艺术的起源问题分析史前美术的创作意图
2、古埃及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与其文化情境
【教法选择】:讲述、展示、比较
【学法选择】: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把原始社会比作是人类的童年,恰巧的是有两组著名的史前美术作品正好是由两名孩子发现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史前美术。
二、讲授新课
史前时期是一个时代的划分,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称为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美术根据考古发掘成果以欧洲的最为突出,其中包括雕刻、绘画、工艺和建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史前时期的绘画与雕刻。
(一)、绘画
1.欣赏介绍《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这组岩画是1870(又说1879年)西班牙学者绍托拉在该洞址发掘旧石器文化层时,把他四岁的小女儿玛丽亚也带在身边,这个女孩离开父亲自己去寻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
洞内一片漆黑,她点燃了蜡烛。
当她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一只直瞪着的公
牛眼睛,她吓的大叫起来,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
这是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洞穴岩画,其中“受伤的野牛”最为精彩。
2.欣赏介绍法国拉斯科洞穴“牛厅”岩画《野牛、马、鹿》,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法国少年外出郊游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
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
孩子们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
西方学者们风趣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
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带着箭伤。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
有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
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
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
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
(二).雕塑
史前雕刻最著名的有法国劳塞尔《执牛角的女祼》浮雕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祼》石雕像,
1、《维林多夫的女祼》
这是1909年在修筑铁路工程中发现的最著名的史前雕刻作品,整个雕像十分完整,虽然雕像脸部的刻画被省掉了,但这一雕像所表现的女性特征非常清楚并加以极大的夸张,她以其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
整个雕塑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原始人对本部落生存的关注?(因为对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来说,女人怀孕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部落能否生存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人的生育,所以这一雕像很可能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是供史前人类在举行祈求生育的仪式上使用的,这是一种巫术学说,说明艺术起源于巫术,,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一般认为还有以下几个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游戏。
2、《手持牛角的裸女》
这件雕像同样强调妇女巨大的乳房,臀部和隆起的腹部,没有五官的脸似乎正注视着她右手握着的牛角,(牛角是祈求生育的吉祥物)。
她把女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在神秘的象征__牛角。
对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来讲他们的理想十分简单:有很多可以吃的野兽和会生育的女人从而使部落得以延续,这是最重要的,由此看来。
美术作品的出现一开始就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思考:1 史前人类描绘这些动物的目的是为了审美,还是具有其他的目的?为什么当时人类已经具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能力。
2史前时代的雕刻,多表现为生理特征十分明显的女性,且体积大多很小,这是为什么。
板书: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
一、史前美术1.绘画二.艺术起源1.模仿说
2.雕塑 2.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说
3.工艺 3.劳动说
4.建筑 4.游戏说
5.巫术说
教学反思:
史前美术是学生陌生但又十分好奇的领域,同学们了解的很少,所以最好让学生先通过图片进行赏析然后教师再讲,也可以建议学生利用网络多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