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课内阅读专项测试卷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______________,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nà nuó)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________。
黄昏时候,____________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_____________,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歼.(jiān qiān)灭。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空。
2、给划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划横线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两个句子中“才”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5、志愿军为什么要迅速地拿下“391“高地”?6、“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
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 容易---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居高临下----纹丝不动----4、用横线划出突出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的句子。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坠.()落山涧拧.()开盖子手榴弹..()雹.()子2、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现了壮士们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完成句子。
⑴“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山路上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改变句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风胡杨①胡杨生于西域。
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
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个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
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
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
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
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
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这不是神话。
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
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
1、联系全文,说说“胡杨”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选文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并该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上日出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努力向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那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
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1、“夺目”一词中的“夺”的意思是()。
4.读完这段话,谈谈你对喜鹊的评价。
5.本故事最后,把金奖章给了谁?他为人类做了哪些贡献?七、阅读理解。
酿吱呀—声,门轻轻地开了。
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
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
该不是病了吧?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
他是怎么啦?“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
不过,照例又数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
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
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
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
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没精打采()蔫头耷脑()掷飞碟()数落()单薄()仿佛()2、照样子写词语。
不声不响高高兴兴凉丝丝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的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部分处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描写老师外貌描写的句子。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抄下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7、东东喜欢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课内阅读答案阅读一、解析:1.考查学生对此段落的熟记程度。
这道题是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重点段落的考查。
解答题目时,首先要熟读选文,弄清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写答案。
尤其注意其中词语的书写正确。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3.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
掌握比喻句的特点。
4.考查学生对常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的掌握。
学生需要分析具体的语境,根据句意分析字的意思。
5.考查学生对本选段的理解。
明白迅速拿下“391”高地的重要性,联系全文,回答问题,掌握故事发生的原因。
第6题考查学生总结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
参考答案:1 .为了整个潜伏部队、呻吟、漫山遍野、满腔怒火 2 . nuó、ji ān 3 . 比喻 4.第一个“才”表示火烧的时间长。
第二个“才”表示时间短。
5.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
我们志愿军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阅读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不但”……“还”有递进的关系。
做题时应先读短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再根据前后半句的关系,判断选择关联词。
在这里用上“不但”……“还”……更能突出“我”离敌人的距离很近。
2.本题考查学生反义词的掌握。
“隐蔽”有隐藏的意思。
可以填“暴露”“显现”。
“容易”对“困难”重点考查学生对词语额积累。
要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才能写出相应的反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的意思说出词语的意思。
大致意思对即可。
“居高临下”在这里可根据当时地形体会意思。
“纹丝不动”可根据前文敌人离得很近来想象该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