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 赏析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

3、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正确理解“孝”的含义。

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发扬“孝” 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 “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古文观止》有记载:“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晋武览表,嘉其 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二、 探究构思艺术
1、 再次回到课文标题,思考两个问题:
(1) 为何“陈”? (2) 如何“陈”? 2、 回顾知识(为何“陈”?)
“陈”原因(用原文回答):除臣洗马,辞不就职 3、 诵读分析(如何“陈”?) (1)“陈”的过程
(2)“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身世孤
苦悲凉
-孝情.
祖孙情 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1 尽
忠日长
沐清化n 蒙国恩
忠心
圣朝恩 重如山
分析矛盾
揭示矛盾
祖母病笃
(情) 尽孝日短
解决矛盾:先尽孝后尽忠
4、文章内容小结在这篇表中,李密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孤苦的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抚养,委婉曲折地陈述自己屡次辞谢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自己对皇上的感激和忠心,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三、赏析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1、文章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1)对偶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
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
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
的感激。

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⑤“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作用:运用对偶句,使语气显得
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感情
真切,更具说服力。

(2)比喻句
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②“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作用: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
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孝”字上做文章。

播放亲情视频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真意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六七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

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五、布置作业
1、熟背课文。

2、总结文言基础知识。

3、收集真实的孝道故事。

相关主题